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信息》2006,(23):46-46
近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公布了一份关于开放中国银行业的新报告中详细评估了中国入世的协议。并根据其他亚洲国家的经验对此进行了评价。该报告亦研究了开放银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其结论是这会为中资与外资银行带来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如何应对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明显加快.截至2005年末,已有16家中资银行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有71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238家营业性机构.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始终是银行业界、学术界和监管部门密切关注的问题.收益和风险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中国银行业在享受外资进入带来的收益的同时也必须面对随之而来的各种挑战.本文试图从收益和挑战角度出发,构建一个较为规范的、简明的银行业对外开放影响分析(impact analysis)框架,在理论上归纳出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收益与挑战.在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和操作上,本文提出应设定一个最大化收益、最小化风险的目标函数,以期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实现银行业的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孙晓萍 《特区经济》2008,228(1):64-65
银行机构不管在日本和德国等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还是在美国和英国等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银行的经济功能更加显著。本文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结构的变迁及现状,透视中国银行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以期建立对中国经济增长最有利的银行业结构。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银行业“入世”四年整体绩效良好 自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银行业在迎接WTO挑战的背景下已经跨入第4个年头。目前来看,中国政府的入世承诺逐步变为现实,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逐步扩大,外资银行在华业务逐步拓展。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经验,不断壮大完善自己。当然,为了进一步适应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和市场竞争,中国银行业还将在改革中寻求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最近几年国内发表的关于中国银行业产业结构的文献来看,主要有两派观点:其一,纯粹从行业结构角度入手,分析中国银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其二,从产权结构入手。本文在集中考察了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和近代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之后,认为行业结构问题与产权问题是困扰中国银行业的两个主要问题,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以解决目前银行业的效率低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规模经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国四大商业银行1985~2002年的数据为对象,引入Cournot垄断模型对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经营绩效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为寡头垄断型,并且存在较为微弱的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单纯的扩大经营规模是不可取的。但是,中国银行业的低效率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的不对称,以及银行业本身的改革与发展愿望和有益的改革尝试,使得中国银行业目前的“规模经济”还存在发展空间。所以,在不妨碍市场竞争机制的前提下,中国银行业合理的兼并与重组将有益于社会。  相似文献   

7.
WTO挑战与中国银行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银行业为中心的中国金融业在过去的20年中获得了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支持.但是,中国银行业也日渐暴露出许多问题.美国学者尼古拉斯·拉迪(1999)基于90年代前半期的文献对中国银行业存在的各种问题做了一个详细的综述.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国有制的国内银行机构进行了许多改革,包括重新补充资本金、实行债转股、强化内部经营管理责任制,等等.同时,国内银行机构也纷纷转变经营思想,积极运用新技术,增加和改善银行服务,重视成本控制和经营效率,人才意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银行业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进程和结构、现状、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与分析,最后对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这对全面了解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及其以后的发展方向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入世后中国银行业的走势与制度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入世日趋明朗化,关于“入世”与中国银行业的话题叔叔见 诸于报端。业内人十对中国银行的未来心存疑虑,银行的广大客户则期待着其想象中的优良服务,所有这些话题和关注有其合理面,但有一点必须,在银行业开放研究方面,无论是规范还是实证研究,均不能做到言之凿凿。因此,笔者虽承认“入世”这一变量究竟对中国银行业造成多大的影响,以及中国银行业开放的有效性的命题具有很高的研究人才 指导意义,但同时认为这些问题的研究十分困难,实证研究万甚,它有赖于银行业的开放速度、程度和其他条件的配合。在中国银行业面临开放的当口,必须首先考虑中国银行业的制度选择,这是由相对封闭的中国银行体系将要逐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要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庞瑞峰 《发展》2002,(11):68-70
“中国银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很可能会催化进一步的改变。中国银行业有必要重新检讨其业务模式,制定清晰的战略发展计划,并增加业务能力,以角逐新一轮的竞争环境。”近日,在波士顿咨询公司一篇题为《岔路口:中国银行业的优先竞争策略》的研究报告中如是写道———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银行市场之一。2001年的银行资产总额达到1.9万亿美元,其规模可媲美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发达的市场。过去5年里,它以每年约15%的年均增长率扩张。中国银行资产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60%以上,比例上为世界…  相似文献   

11.
张公权:中国银行业现代化建设的奠基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公权,中国近代以来最著名的金融家,有"金融巨子"之美誉。早年负笈东渡,系统地接受现代银行货币学专业训练,开阔了视野,为他后来主持中国银行并领导中国银行业逐步实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13年进入中国银行,至1935年中国银行经第二次改组后被迫离开,他在中国银行工作23年,先后担任过上海分行副经理、总行副总裁、总经理等职。在这23年中,中国的银行业在中国银行的领导下,借鉴国际同行的成功经验,根据中国实际情况,通过全面改革和制度建设,在内挣脱政府控制、在外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终于赢得了中国银行业经营的较理想的生态环境,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影响中国政治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这23年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黄金时代。而这一黄金时代的缔造是与张公权对中国银行业现代化建设的倡导、领导及推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将张公权称之为中国银行业现代化建设的奠基者、中国"银行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2.
自清朝末年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前,中国银行业在相对宽松的条件下成长起来。以政府控制下"官护"性质银行的兴办为起点,中国银行业在30年间相继出现官办银行、官商合办、商办官护、私人民营、民营股份制等组织形式,在南京国民政府垄断银行业之前,较为丰富的现代银行体系雏形初步建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银行业呈现出"单一——分散——集中"的结构性变迁特征,由最初单一化的"官护"银行为主发展为数量庞大、较为分散的行业结构,最终在银行间联合发展作用下实现中国银行部门的集中。同时,中国银行业在资本实力和业务经营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发展。尽管这一时期仍处于发展的幼稚阶段,但这一关键的起步对之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这一时期中国银行业通过集中、联合发展实现与外国在华银行和旧式钱庄的抗衡,以史为鉴,这对当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而言,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银行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银行业的现状究竟怎样?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认识。本文仅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近三年对世界最大1900家银行的排名结果.将中国银行业放到国际银行业的参照系中.进行比较分析.尤其是与世界最大的25家银行比较.试图从中找出差距.并为找到我们努力的方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国有银行已有20年的历史,但商业银行经营经验不足十年,并且发展不规范.今后,随着WTO进程的推进,中国银行业将面临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型外资银行的竞争.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银行业在中国现有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将如何发展并形成何种局面呢?  相似文献   

15.
中国银行业现状、发展前景及监管任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银行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1]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许多银行面临沉重的历史包袱,如果处理不当,银行系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本文对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作一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几年的发展轨迹作几点推断和建议。一、中国银行业的现状目前中国银行业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以及已经进入或…  相似文献   

16.
《西部论丛》2003,(2):32-32
为什么中国银行体系不良贷款比率较高而外资银行还是纷纷涌入?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中国金融市场快速增长的前景吸引了它们。 首先,零售银行业务会有一个快速的增长 实际上中国的零售银行的两大增长点为住房和汽车信贷,因为网点众多、客户的基础广泛,国有银行将在这一市场上占有优势。从国际比较角度考察,中国的消费信贷近两年来虽有增长,但水平较其他亚洲国家低,仍有增长潜力。从不同银行的市场表现来看,2001年中国的住房信贷占消费信贷增长的70%以上,汽车信贷也在价格、利息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刺激下成为另一增长点。目前看来,所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小康社会应当也是小车社会”,因此未来这两个领域的增长不仅会带动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同样也会带动银行零售市场的增长。 其次,银行卡业务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个显著的增长点 据穆迪观察,中国银行业在银行卡市场上的竞争已经使得市场进一步细化,不过市场的渗透率总体上依然偏低。基于当前中国信用环境的现实,中国银行业发出的银行卡主要为给零售及公司存款客户的借记卡,真正的信用卡反而发展有限,商业银行从这些银行卡业务中刻意获得的收入除了通常的利差  相似文献   

17.
穆迪的评级程序包括考虑资料的充足性、与金融商会面、分析专家的意见、以及评级委员会的评估。一、考虑资料的充足性为了客观及可靠地预测拖欠的风险,穆迪首先要决定资料是否充足。这些资料包括以各地区不同会计标准所预备的财务数据,穆迪需了解这些原则,不会由于不同会计标准,而影响穆迪对金融商现金量的评估。此外,如前文指出,穆迪也会分析金融企业的行业、市场环境、金融企业于业内的竞争能力、管理素质及还款的意愿等因  相似文献   

18.
对市场份额、市场集中率和指数等定量指标的动态分析表明,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逐渐从极高寡占型演变为中度集中寡占型,并有向垄断竞争结构演变的趋势。在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银行业并购导致国际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优化应吻合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国际演变趋势,基于竞争效率与风险控制的双重考虑,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选择应定位于寡头垄断结构;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9.
巴塞尔协议Ⅲ的逐步实施对后危机时代的中国银行业提出转型要求。未来中国银行业的竞争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信贷领域。还要积极拓展中间业务。才能符合转型需要。在国内外对中国银行业竞争绩效研究的基础上。以银行中间业务进行全要素生产率,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银行业在后危机时代正在发生着积极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文章总结了金融全球化的内涵和主要特征,分析了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金融的全球化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双刃剑",中国的银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在把握金融全球化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应该弄清行业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