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资助高校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实施已经四年,但我区高校贫困学生贷款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据调查,目前自治区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15万人,贫困生占在校生人数的24.7%,特困生占15.3%, 相似文献
2.
团体贷款下可能扭转的“信贷配给”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有研究虽然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团体贷款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但却忽略了团体贷款的利率普遍较高的事实。根据“信贷配给”理论,高利率会吸引高风险贷款者或使投资者的行为趋于冒险,那么团体贷款的高利率应该吸引高风险者或使投资者趋于冒险,从而导致低的还款率。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观察到高利率导致团体贷款的还款率恶化?本文对现有模型进行扩展后,证明了团体贷款下的高利率政策会产生一种遴选效果,从而导致团体贷款在高利率下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3.
自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开展以来,各有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经办银行加强与高校的联系沟通,积极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全面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据统计,仅甘肃省4年来就已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4106万元,解决了近7000名贫困学生的就学问题。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相对缓慢,供求矛盾仍然比较突出。2002 相似文献
4.
信贷配给理论产生于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的现实经济生活。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特殊信贷配给行为——关系型信贷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提出了一些消除我国商业银行关系型信贷行为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理论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信贷规模限制的弱化,我国的信贷配给途径在整体上从以政府控制为特性的非均衡信贷配给,向以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为特征的均衡信贷配给转化。在现实中,只要贷款的偿还是不确定,并且银行不能有效地区别顾客,给不同顾客以不同的贷款利率,那么在长期均衡状态下,贷款利率能够处于最优水平,信贷配给是会发生的,并且将一直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6.
全国高校2005年度录取工作已经结束了,寒窗苦读十几载的学子们有的名落孙山,有的鲤鱼跳过了龙门。然而,就在这些挤过独木桥的幸运儿中,有敲锣打鼓、兴高采烈者,亦有因交不起学费而偷偷落泪者。几家欢喜几家忧,穷人家的孩子只能眼巴巴地盼着国家的助学贷款。而备受瞩目的国家助学贷款一路走来,前景又如何?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高违约率"的原因,提出了提升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催收能力的若干建议。要增强贷款催收意识;加强贷款催收制度建设;打造高素质贷款催收队伍;加强贷后教育管理工作;依托新媒体建立催本催息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失学”,1999年出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5年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体现出了作为资困助学主渠道的作用,同时也存在很多制度上的不足和操作上的困难,必须研究新的解决对策。一、国家助学贷款在资困助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资困助学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9.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推动的一种信用助学贷款,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负责发放,对象是在校的全日制高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目的是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1999年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推出以全国8个城市为试点,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并于2000年9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助学贷款政策的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我国助学贷款制度进行了政策分析:其次紧密结合我国发展教育的阶段实际,指出了助学贷款发展中存在的瓶颈与障碍:最后以创新的视角对进一步完善和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提出了顶层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个新的个人消费贷款品种,自从2000年起在我国全面推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它确保了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对于创建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格局,缓解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助学贷款的规模也因此而逐年扩大,贷款的受理、审批与管理的相关制度也在日益完善。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及国务院、教育部、人民银行电视电话工作会议等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积极稳妥地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 相似文献
12.
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贷款条件与资助范围的界定、贷款规模与资助类型的设计是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政策的重要内容。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国家助学贷款条件与资助范围的界定可以折中考虑,既要有经济状况调查等一般规定,又要简化诸如学业要求等繁琐的规定。从资助类型的角度而言,我国宜实行包括学费和生活费在内的综合性的维持型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政策,并适时调整和提高贷款限额,以便适当地加大其资助力度和提高其有效程度。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与控制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我国从1999年起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从运行情况看,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风险包括政策风险、道德风险、形象风险等。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我国可采用风险分流法、风险分担法、风险规避法等方法来控制国家助学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14.
落后地区国家助学贷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落后地区高校贫困生比例大、毕业后就业率低、就业后普遍收入低,因此导致国家助学贷款需求量大而违约率高.文章在维持该地区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以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下,提出了扩大资金来源、进一步完善生源地贷款、有偿服务抵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分析--高校国家助学机制设置与制度创新研究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学生远未满足且日益增长着的资助需求和政府财政资源约束产生的矛盾,促使政府将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由无偿资助转变为有偿资助。在有偿资助政策中,国家助学贷款更符合市场规律,也更能体现对被资助者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使得国家助学贷款远没有成为助学的主渠道,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形势依然很严峻。 相似文献
16.
17.
18.
对高校中的农村贫困生而言,由商业银行经办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性缺陷问题,当前可以考虑发展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辩证思考可包括四个方面:是政府行为和商业行为的辩论统一;是分配制度和调节制度的辩证统一;它的可持续保证是法律道德约束和社会经济保障的辩证统一;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对现有的国家助学贷款模型及贷后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助学贷款的经验,提出了几点完善意见.本文认为: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中的诸多问题,除了充分利用能够得到的数据,极大限度地完善数理模型;更应该理顺各方利益主体的关系,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助学贷款的违约和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