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大国有银行改制上市后,国家股依然占据绝对控股地位,国有银行的所有者虚置问题并未得到解决,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也不可能有效运作。国有银行今后的股权改革方向是进一步释放国有股权,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一系列严重缺陷的情况下,明确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内涵,构建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银行改革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香港《香港商报》7月14日】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尽管取得巨大的成绩,但依然没有真正走出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如果这种思维模式仍然左右着目前的改革,那么四大国有银行改革要想真正走向市场化之路是十分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国有银行上市只是一种工具,其内在的运作机制也无法根本上转换。同时,这也可能使得四大国有银行上市卖不到好价钱,从而远离国有银行上市所要达到的真正目标。  相似文献   

4.
论国有银行有效治理结构的构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据支配性地位的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率,不仅在微观上影响到国有银行体系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而且还在宏观上影响到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的潜力与质量.在影响国有银行经营效率的众多因素中,国有银行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的问题已经成为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之一.事实上,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金融市场开放时,国有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并不仅仅表现为金融市场上的经营活动的竞争,治理结构方面的竞争常常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积极建立有效的国有银行治理结构,应当成为当前国有银行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国有银行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已经成为影响其经营效率关键性的因素之一.银行业的竞争已经不仅仅表现为金融市场上经营活动的竞争.治理结构方面的竞争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本文对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比较了不同模式的治理结构之后,提出了国有银行治理结构有效性的基本标准:进而结合国有银行的经营现状.分析了国有银行治理结构有效性低下的主要表现和原因;最后结合国有银行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提高国有银行治理结构有效性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6.
四大国有银行改革是我国推进金融领域市场化改革的逻辑起点。首先,要通过注资等手段来降低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提高其资本充足率,以满足《公司法》对股份制银行的资本金要求。其次,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来完善四大银行的治理结构,并引进真正关心银行风险的战略投资者。在上市之后,政府应选择合适时机,通过减持股份逐步退出,最终实现有效的上市银行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陈华 《山东经济》2006,22(1):35-46
关于国有银行问题的症结,学者们见仁见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本文首先对具有代表性观点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明斯基的金融脆弱性理论,从金融稳定角度对国有银行脆弱性状况进行了综合测度,发现我国国有银行体系异常脆弱。并对其成因进行了量化分析,实证研究没有支持银行治理观、市场结构观、增量改革观和外部冲击假说,也没有支持传统的经济基本面决定观。处于转轨时期的国有银行体系脆弱性可能更多来源于制度层面而不是市场因素、银行行业因素和宏观经济层面。公有产权制度和政府行政金融控制是否是国有银行脆弱性的根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超产权论在传统产权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市场竞争的作用,在转轨经济时期,我国国有银行遵循"先竞争后产权"的改革逻辑,这是对超产权论的灵活运用,目前我国国有银行进入产权改革阶段,国有银行上市不是改革的最终目标,在金融开放的形势下,应该将重点放在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培育真正的金融企业家等方面,同时继续增强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积极创造条件放宽对民营银行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国有控股银行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公司治理结构和产权结构问题入手,对国有银行试行优先股以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将国有上市银行部分普通股转化为优先股的可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10.
温家宝总理在访美时指出,中国将进行国有四大银行的改革。但国有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将是银行改革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此相关的是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也成了不少人讨论的热门话题。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到底如何?化解风险的途径何在?这几年采取的一些措施,包括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和处置不良贷款的效果究竟怎样?等等,说法不少,看法不一。这篇文章反映了这位业内人士与目前一些通行观点不同的看法,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杨铃  吴革  张闯 《辽宁经济》2005,(7):17-17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银行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制度。企业以法人财产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分散的企业所有者对专业化的经营者的监督、管理问题。围绕这一难点,改革措施的逻辑重点应放在清理和完善有关体制和机制的法律规范、研究完善治理结构的具体步骤和设立运作机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一、国有金融企业改革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长期以来,中国国有金融机构都是金融体系的主体。在相当长时期里,人民银行是社会唯一的金融机构,承担所有金融职能。而后则转由四大专业银行分别提供金融服务。目前,虽然各类银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但四大国有银行仍占绝对的市场份额。中国的金融资源配置及金融服务,说到底就是以国有银行为主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信息》2004,(9):38-38
经济学家、北大教授曹凤岐在以《国有独资银行体制改革》为题的金融街论坛上疾呼:国有银行改革目标绝非上市,如果把商业银行改革的终极目标定位于此“是非常危险的”。曹凤岐用三句话来形容中国国有独资银行:垄断金融、计划金融、行政金融。  相似文献   

15.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有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出现的种种问题被归结于其治理结构不完善所至,因而建立完善且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其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银行规模问题是金融改革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规模报酬又是度量规模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运用面板数据(1989-2003年国有银行),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四大国有银行的规模报酬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研究的结果给出了适度调整规模以寻求规模效益,规模调整要和管理模式的改革相结合,不断创新业务品种,改革内部激励和约束制度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崔龙 《发展》2003,(6):72-73
国有银行改革不仅必要,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业中占绝对比例决定了这一点。对作为目前中国金融业主体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革,是整个金融改革的重点和成功的关键。我们无法想象一旦我们的四大行出了问题,中国的金融和经济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如果不对目前存在诸多问题的四大行尽快进行改革,一旦问题严重到某一程度,将无法挽回,而我国长期(20年左右)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目标也必定不能实现,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因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注定要成为金融改革的主战场。同时,中国成功加入WTO之后,捍卫…  相似文献   

18.
国企在产权制度上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对于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上所存在的问题,人们目前普遍比较关心的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如何界定的问题,也就是认为国有企业中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界定不清,导致了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因而主张应该把国有产权改革的重点放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上。但是,仅仅靠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不可能完全解决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的问题的。因为,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不仅仅  相似文献   

19.
国有商业银行在体制改革上存在的问题:产权不明晰,改革任务的主体不清楚,对股份制执行国家金融政策和宏观调控任务的认识有误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应走的路径是:设立国有银行控股公司;将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多元投资主体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模式应为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几年来的改革实践,方向比较明确,步子比较踏实,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经过努力,毕将最终完成,与国际经济规则顺应起来.  相似文献   

20.
股份制改革对国有银行绩效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考察的样本对象,对改制上市是否有助于改进国有商业银行绩效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国有银行的绩效明显低于股份制银行和上市银行,由此得出结论,股份制改革对国有银行绩效的改善效果并不能在短期体现出来,而将在更长的期间内体现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