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情  宋从涛 《会计之友》2012,(30):74-77
文章以2008—2010年中国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金字塔层级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两个维度刻画金字塔结构,实证研究了金字塔结构对民营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背后的金字塔层级越多,公司业绩越差;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越大,公司业绩越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存在终极控制人的现象突出,终极控制人通过金字塔结构、交叉持股等方式使所有权和控制权发生偏离。由于我国中小股东的保护法律还不够完善,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成了终极控制人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工具,使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日益严峻,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影响到公司的绩效。因此,本文试图研究,在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和公司绩效是什么关系,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偏离对公司绩效是如何影响,并且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金字塔结构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强化终极控制人权力、为大股东"支持"提供便利、抑制政府干预等积极作用,并从金字塔股权结构减少劣质资产注入、降低盈余管理程度两方面对其抑制国有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中利益输送的机理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丰富有关金字塔股权结构和资产注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终极控制人框架,以资本结构为对象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国有终极控制人,非国有终极控制人选择较高比例的负债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更加明显;终极控制人至上市公司之间控制链层级的增加将导致公司资本负债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多为所有权少数控制性结构,在控制方式上大多采用“金字塔“型的控制模式。所有权少数控制结构使得最终控制人对外部股东的侵害行为具有溢出效应,导致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产生的代理问题。优化股权结构及完善公司治理是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分析民营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和控制方式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入手,就如何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作为大型企业集团的主要架构模式,金字塔结构在中国已普遍存在。由于我国A股市场上存在相当数量的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掏空"上市公司行为也越来越常见,无论是学术界抑或工业界,对此类问题都加大了关注力度。本文以"泰跃系"为研究案例,分析泰跃系实际控制人如何构筑金字塔结构,并从其链条底端的上市实体中获取控制权私利,并归纳出泰跃系终极控股股东构筑金字塔结构主要原因、攫取控制权私利的深层次原因以及主要手段,为识别和防范民营企业控股股东利用金字塔结构谋求控制权私利提供借鉴,希望为优化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一个有益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田蓉  王铁平 《财会月刊》2012,(36):13-16
我国上司公司股权结构高度集中,终极控制人和其他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分歧是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这在民营上市公司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终极控股人利用其控制权对上市公司进行利益侵占并攫取控制权私利,这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构成严重的威胁。为探寻有效的治理对策,本文尝试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构建提升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实施以来首次宣布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终极所有权结构及其对股权激励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我国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终极所有者控制的现象,终极所有者的现金流权与股权激励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其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度与股权激励绩效显著负相关,当终极所有者为国有身份时,公司取得的股权激励绩效更好,验证了国有终极所有者的支持效应。  相似文献   

9.
运用Basu模型,采用我国上市公司2010—2012年数据,就在金字塔股权结构条件下终极控股股东特征以及金字塔股权结构特征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度与会计稳健性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与会计稳健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终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与会计稳健性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终极控股股东为政府类型时,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要大于非政府类型的公司;金字塔股权结构的层级与会计稳健性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政府干预对国有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4~2008年的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转轨经济下政府干预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以及市场化进程、政府控制层级对政府干预与多元化经营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程度越高的公司多元化程度越高,且市场化程度和政府控制层级越低,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例,研究了不同金字塔层级下,基于不同的制度逻辑的企业管理层的不同决策偏好,以及这种决策偏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字塔层级越少,管理层决策行为基于行政逻辑,决策偏好于合法性;金字塔层级越多,管理层决策行为基于经济逻辑,决策偏好于效率性。具体表现为,将不同企业按照金字塔层级进行分组后,低层级(层级少)组的企业,过度投资会降低企业绩效,而高层级(层级多)组的企业,过度投资会增加企业绩效;董事会监督强度会在一定程度上负向调节过度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多层级的控股结构方式普遍存在的中国资本市场上,选择终极控制人视角,研究其属性及私人收益动机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很有意义.在借助模型判别投资不足或过度投资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国有相比民营控股、政府部门相比国有法人控股更易发生投资过度;控制层级及"隧道挖掘"越多,越易投资不足;政府部门控股公司终极控制人私人收益动机与投资过度的负相关关系更弱.中央和地方控制公司在过度投资发生可能,以及私人收益动机与投资过度负相关关系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终极控制股东的角度,基于2004~2008年沪市民营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研究控制权、现金流权及其分离程度对公司绩效、资本结构等的影响,试图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有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产生的“内部人控制”,国有上市公司的绩效应当低于民营上市公司。然而另一种竞争性假说是民营上市公司存在治理上的缺陷,容易导致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发生,进而推论民营上市公司的低绩效。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制度背景为依据,提出“民营上市公司绩效在总体上优于国有上市公司”的理论假设,并用民营上市公司与国有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对上述假设作实证检验。研究总体结论是民营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显着高于国有上市公司,但利润分配少,利润质量没有显着差异。本文试图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实际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法律环境与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文章以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法律环境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及上述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公司间的差异。研究发现:法律环境的改善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相比国有上市公司,民营上市公司对法律环境的反应更加敏感,法律环境的改善对民营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缺乏产权保护和政府行政壁垒较高的背景下,以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获取政治身份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民营上市公司高管潜在政治晋升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公司高管的政治激励是有效的,潜在的晋升机会与公司的绩效之间存在微弱的正相关关系,高管的政治经历与民营上市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而政府干预不利于公司绩效;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显著影响高管的政治晋升,且曾在政府部门任职的高管具有明显的政治晋升优势,政府对公司的干预阻碍了高管晋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2008~2010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2 013个观测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第二大终极控股股东对第一大终极控股股东掠夺行为的约束监督作用和对公司绩效带来的正面影响。研究表明:第二大终极控股股东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第一大终极控股股东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能够对第一大终极控股股东因两权偏离带来的掠夺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监督作用,存在第二大终极控股股东的公司表现出了更好的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深市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超额控制对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比例较大,信息透明度就越高;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超额控制程度越高,信息透明度就越低。基于这一验证结果,本文拟找到提高民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捷径,从而改善整个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环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为金字塔结构,然而金字塔顶层的终极控制权对公司的审计师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我国2011—2013年沪市和深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终极控制权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终极控制权性质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非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非国际四大。其次,终极控制权的控制权比例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终极控制权性质为国有性质时,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为非国有性质时,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没有显著的关系。再次,终极控制权的现金流权比例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终极控制权性质为国有性质时,现金流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为非国有性质时,现金流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表现为正U型关系。最后,终极控制权两权偏离度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无论终极控制权的性质是国有还是非国有,现金流权比例与控制权比例偏离程度越大,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  相似文献   

20.
从系统结构视角出发,实证研究金字塔结构特征和类型对终极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金字塔结构影响终极股东利益输送的动机和程度显著大于水平结构,分离型金字塔大于非分离型金字塔,验证了金字塔结构的杠杆放大效应;金字塔控制链条数越少,层级数和分离度越大,终极股东利益输送越严重;多链条非分离金字塔类型下终极股东利益输送程度和频率最大。上述发现揭示了金字塔结构安排对终极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影响规律,为监管终极股东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