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工养老保险是具有较强正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其建立和完善只有在公共财政的支持和推动下才能得以实现.公共财政支持农民工养老保险体现了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我国公共财政支持农民工养老保险具备可行性,具体可采取:补贴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赤字;对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用人单位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民工本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财政支持;建立地方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尽快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分析——基于公共财政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农民工养老保险是具有较强正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其建立和完善只有在公共财政的支持和推动下才能得以实现。公共财政支持农民工养老保险体现了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我国公共财政支持农民工养老保险具备可行性,具体支持措施有补贴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赤字,对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用人单位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民工本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财政支持,尽快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建立地方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公共财政是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具有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立足于非营利性,政府收支法制化等特点。税收是依照法律规定取得政府收入的一种形式,在我国财政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税收既要体现公共财政框架的整体要求,又要根据其自身的特征发挥职能作用。公共财政框架对税收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应当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公共收入形式。我国长期以来的税利并存与税费并存的政府收入形式,不论是“取自家之财办众人之事”或者“取自家之财办自家之事”,还是“取众人之财办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建构公共财政过程中,如何认识对公平和均等的要求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以英国为例研究了民主政治与公共财政的互动演进过程,认为随着税收普遍性的增强,财政逐步实现了由"王室财政"向"国家财政"的转换。其次从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角度,探究了政府作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认为自由市场经济的缺陷使政府成为公共物品的供给主导,推动了财政逐步实现由"国家财政"向"公共财政"的发展。最后从公平性和均等性的角度,分析公共财政的特点,认为在民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共财政要求政府更加均等地提供公共物品,使每个公民都能平等地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  相似文献   

5.
财政研究2008.7可持续公共财政研究/邓力平部门预算管理与公共资产占用关系的理论研究/张青“绩效合法性”、制度公正性和公共财政责任/孙风仪促进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苏明财政分权对政府规模影响的实证研究/孙群力促进农业主产区经济发展的思考/张延安税收研究资料200  相似文献   

6.
农村综合改革涉及到多种利益关系调整,财政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中枢与矛盾的焦点.为了确保农村综合改革的成功,财政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多予、少取"力度.要构建农村公共财政体制,让农民平等享受农村公共产品.对城乡税制,则要暂缓统一,实行对"三农"的税收优惠政策.要理顺各级财政关系,分别承担各自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7.
公共财政理论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商品,满足公共需要。为提供公共商品,政府要以税收与收费的形式占有和支配使用一部分经济资源。政府以何种形式占有经济资源,是由所提供的公共商品的性质决定的。当前,我国的地方政府收费的膨胀和混乱,背离了公共财政的目标,妨碍了地方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建立地方公共财政,要求一个充分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而收入分配制度的建立,关键是要理顺税费关系,规范地方政府的收入行为。  相似文献   

8.
对税收本质的重新思考——基于制度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长期的理论争鸣,目前我国财政理论界对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间的内在联系已基本取得共识,实践中也早已确立构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改革目标,但在公共财政及其公共性内涵的理解上尚存分歧.囿于西方主流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视角,主流观点是从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弥补市场失效的角度来定位公共财政.但从制度视角来看,市场交易不是表面上的资源配置而是其背后的权利配置.排他性产权的界定和保护是市场交易的前提与基础,而国家则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都表明.政府既可能有效地保护产权,也可能出于短期财政需要而随意侵犯产权,而只有产权通过立宪层面对政府权力施以硬性约束时才能予以有效克服.因此,基于产权与税收间的内在联系,树立新型税收本质观有利于在制度层面明确我国公共财政的立宪实质.  相似文献   

9.
地方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当前,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既是国家财政的奋斗目标,也是地方财政的改革方向。一、转变财政职能,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是构建地方公共财政的前提公共财政既非生产型财政,也非“吃饭”财政。因此,构建公共财政要走出财政与经济建设无关的误区。财政资金退出竞争性生产经营领域,并不是说财政要退出经济建设领域,而是要把财政对生产经营领域的投入转到公共建设和提供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以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上来。在具体工作上,应着…  相似文献   

10.
以公共土地出让收入为支柱财源的现行土地财政模式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但在经历了多年增长之后,现有土地财政模式所面临的财政与金融风险逐步加剧.为保障地方财政收入的充足与稳定,需要对现行地方税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将高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土地财政模式转变为依靠规范、有序、可持续的地方税收收入的“税收财政”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检验在目前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文章首先给出各省份的公共产品—税收负担组合,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份额,指出当前的财政竞争已转变为税收优惠基础上的改善公共支出的竞争。接着通过建立各省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份额与各项公共支出关系的计量模型,检验实行分税制以来,招商引资竞争是否导致地方公共支出结构扭曲,分权化改革导致的财政竞争是否有助于改善居民福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模式作为经济体制在财政方面的具体体现,是经济体制转型对财政根本要求的一种反映和作用的结果。因此,从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体制的目标任务;积极调整和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大力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改革与完善公共财政预算体制等改革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于1994年建立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相应建立了中央税收体系和地方税收体系。但由于当时税制改革的主要意图是为了扭转中央财政收入比重过低的分配格局,这导致中央税收收入占整体税收收入比重逐年增加,中央税收体系得到了加强,而地方税制改革则严重滞后,地方税收体系的不健全已成为阻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西方公共财政理论,公共产品的层次性决定了公共财政必须具有清晰的内涵和层次性,分税制的建立和完善,不仅需要中央税收体系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地方税收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目前,我国正处于公共财政积极推进的转型时期,尽快健全和完善地方税收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公共财政是指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在我国基本形成了一个雏形.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不断成熟,公共支出的管理逐渐受到重视,成为公共财政制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以公共财政理论为指导.针对我国现行体制下公共支出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宏观财政管理的战略高度着眼,提出完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的对策,建立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的支出管理体制,对完善公共支出管理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杜玉春 《经济论坛》2004,(15):102-103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在召开人代会期间严格审议政府预算乃至提出预算修正案的新闻不断,体现了人大机关预算监督职能的不断完善。财政权乃国家权力的根本,只有财政约束才是对权力的硬约束。国家财政来源于公共税收,合理的税制税负及纳税人或纳税人的人大代表机关对公共财政支出的监督就成为关键的一环。对财政权约束的结果就是防止了对产权最可能、最危险的侵害。  相似文献   

16.
政府财政的重要职能之一是通过公共财政政策,实现收入的再分配和社会保障职能,然而,现实经济中财政的收入再分配职能并没有很好地运行.地方政府在支农支出、教育和医疗等公共产品上的财政支出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现有财政体制的城市倾向造成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严重不足,农民较多负担了本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产品支出,这是形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同时,中央政府和基层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对称,乡镇财政薄弱的财政收入无法承担起种类繁杂的公共产品支出,因此必须对现有财政体制进行改革:1.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2.合理平衡基层乡镇一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3.改革县乡财政体制,通过压缩农业服务的行政事业性支出,增加能够使农民直接获益的财政支出比例,大规模压缩财政供养人员,防止行政支出类经费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7.
正一、"五型"财政理论基础:市场经济公共财政职能当代西方公共财政理论认为,财政存在的正当性理由为市场存在缺陷,即"市场失灵"。公共财政是为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要求财政职能范围严格局限于"市场失灵"领域,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及经济稳定正是财政弥补市场失灵的具体体现。1.公共财政与资源配置。由于在市场机制中存在着竞争失败、公共物品问题、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完全、市场不完  相似文献   

18.
经过分税制改革,我国的财政性质已经由职能财政逐步向公共财政转变,但在财政支出结构方面明显存在中央与地方事权分配不均、行政经费膨胀等缺陷,使得我国的分税制不彻底,公共财政不到位.因此,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正确处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强化对预算支出的监督力,全面、协调、有序地推进各项财政支出预算改革,使财政支出结构真正向公共财政转型,彻底完成分税制.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分析了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生产公共产品资产的高度专用性、交易频率的持久性、不确定性使得公共产品买卖无契约,财政制度形成的双一体化的结构形式既解决了公共产品交易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公共产品供给。控制了税收、财政支出契约外剩余权利,意味着对于公共产品供给者、公共产品消费者资产的最终影响权,也就意味着谁拥有财政制度的产权。这个控制权是由制度环境决定的,公共产品消费者拥有它就意味着财政制度为公共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20.
依据实际发生的公共支出数据计算得出的地方公共财政能力差异的三种类型,未必能够真实反映相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这样计算出的地方公共财政能力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可能是适合的,也可能是超前或滞后的.地方公共财政能力差异及其分类的真伪,取决于是否存在能够在自身财力以外为公共支出融资这个条件.只有当经济发展达到能够提供比较充足的地方财政收入而不需要在自身财力以外为公共支出融资时,地方公共财政能力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一致因而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