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79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将适用了七年半的储蓄利率第一次调升,到2008年12月23日的利率最后变动,期间我国储蓄存款利率曾有过32次调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99年的二十年中,利率的变动与发展生产,解决社会总供给不足相联系;2000年以来,调节控制经济,保持合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使人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则成为政府工作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
从2004年10月29日到2008年12月23日4年的时间里,央行共12次调整存款基准利率,14次调整贷款基准利率.通过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需求、及房价层面的研究,来析利率变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从中国历次利率调整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研究来分析利率变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机理,并希望能得出相应的规律性来调控房地产市场,实现中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赫璐  郭祎达 《中国外资》2009,(16):46-47
从2004年10月29日到2008年12月23日重年的时间里,央行共12次调整存款基准利率,14次调整贷款基准利率。通过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需求;及房价层面的研究,来析利率变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从中国历次利率调整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研究来分析利率变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机理,并希望能得出相应的规律性来调控房地产市场,实现中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历史经济数据可以得到,利率变化与恩格尔系数变动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分析利率调整对我国恩格尔系数变动的影响,对从利率角度出发制定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应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就利率调整对我国恩格尔系数变动的影响做出理论分析,并从利率政策角度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2年,央行在两次调整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扩大了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其中存款上限进一步提高,贷款下限扩大到0.7倍,利率市场化进程再次迈出一大步.随着利率波动频率及幅度的改变,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必然成为经营管理的重点,本文介绍并应用了利率敏感性缺口法管理农信社的利率风险,近年来农信社利率风险管理意识虽有所提高,但对利率变动反应较为滞后,同时对利率波动的预测能力不足;农信社应通过组建研究团队、创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掌握市场资金供求动态,提高利率变动的预测能力,进而通过利率敏感性缺口法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实现利率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6.
秦池江 《新金融》1995,(1):27-28
一、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主要障碍在哪里? 中国金融改革15年来,国家在运作利率杠杆调节经济方面,应当说有了很大进展,从1980年到1993年,先后15次提高银行存款利率,利率水平也显著上升。但不容讳言,现行的利率体制离市场化的要求还相当遥远,目前存在的主要障碍,有以下四个方面。 1.国有企业的利率抵消效应。银行贷款的80%以上是用于国有企业,银行利率的浮动,对国有企业的成本、利润、企业所得要产生一定的影响。银行利率的高低和企业利息支出的多少,成为企业的一种固定成本,企业不是主动地吸收利率变动对成本的压力,反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抵制、转嫁、吞噬行为,抵消利率变动的积极效果。利息多了进成本,成本高了减少税利上缴,为了保企业自身利益就扩大挂帐。利率对国有企业的调节作用,在目前的状况下,是相当有限的。 2.投资扩张的利率悬空效应。从经济理论上讲,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投资的成本和资源的分配。由于在过去体制下形成的单一投资供给渠道,无论是企业和经济主管部门,在计算投资总量时,复利率一直排斥在利率体系之外。因此,利率对投资的约束力,从来都不对投资行为产生效应。  相似文献   

7.
至2015年10月24日起,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已被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也就标志着利率市场化已迈出关键一步。众所周知,传统观点一般认为利率的升降与股票价格呈反方向变动。那么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国股市对利率变化的反应如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对2006年到2015年的上证指数和利率变动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运用Eviews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1996年5月1日开始至2002年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八次降低了人民币的存、贷款利率,以一年期的存贷款利率为标准,存款利率下降了80%以上,贷款利率下降了60%还多,下调幅度之大史无前例,使存款利率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从1996年到1999年的七次降息情况看来,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势仍很强劲,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9.
何益 《新金融》1990,(12):26-27
今年以来,为缓和市场疲软状况,扭转生产、销售的滑坡局面,国家从宏观上调整了信贷紧缩力度,又连续两次(间隔四个月左右)下调存款、贷款利率。通过存贷款利率的变动,运用利率杠杆来调节经济生活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甘肃金融》2002,(8):64-64
2002年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自1996年6月以来第8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文告,旨在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为准确预测和分析县域内资金变动趋势,找准金融监管与金融服务着力点,合理引导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人行榆中县支行组织人力,进行了一般性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县域内资金变动呈现以下几种态势:  相似文献   

11.
周荣芳 《中国金融》1999,(7):8-9,11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9年6月10日起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这是自1996年以来的第7次下调利率,是中央银行又一次灵活运用利率杠杆,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一、这次利率调整的背景近年来,在面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内特大洪涝灾害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12.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更多受市场规律的影响,遵循市场规律运行,利率的变动频繁且难以预测.利率风险也随之上升为银行的主要风险,利率风险不仅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而且资产、负债的市值因利率变动而变动,并波及清偿能力,进而引发流动性问题.因此,加强利率风险监控,已成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VAR模型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从2000年9月21日起,全国各金融机构开始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自行确定各种外币贷款利率及计息方式,对于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外币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基本实现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从2002年3月21日起,全国有8家农村信用社试点推行人民币利率自由浮动,2002年9月21日起,农村信用社试点面进一步扩大,我国利率市场化正循着"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的原则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4.
石逸 《金融研究》1990,(7):38-41
从198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生产成本显著上升,市场出现销售疲软,企业开工不足,亏损增大,给收支拮据的财政雪上加霜,于是有些人想在降低银行利率上找出路。一、企业的利息负担过重吗? 我国的银行存款和贷款利率,从1985年4月1日至1989年之间,相继进行了三次较大的调整,加上若干局部的微调,总共有六次。存款利率总水平从3.41%上升到8.85%。  相似文献   

15.
一、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1.国内外主要金融市场要素变化趋势(1)利率变化:走出下降通道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长期利率基本上处于一个不断下降的通道中,从2004年6月30日起,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六次将联邦基金利率从46年来的最低位1%调高到2.5%。可以预见,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率已基本走出下降通道。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此次利率变动,是对负利率状态的调整,对于理顺利率与市场经济各要素的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银行2000年9月5日宣布,从2000年9月21日开始,改革中国外币利率管理体制,放开外币贷款利率.这一政策的宣布表明我国正式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实行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加入WTO、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推行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进程.那么,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对商业银行有何影响,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主要针对商业银行系统内部和外部提出一些建议性的防范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与其潜在的高利润性是相关联的。国际上,信用卡年利率维持在18%~24%的水平上,而且不随基准利率的变动而变动。我国信用卡利率从1996年制定的“日利率15日内万分之五、30日内万分之十、30日以上万分之二十”到1999年统一调整为“日利率万分之五”,此利率水平一直持续到现在。目前,我国信用卡透支年利率为18.25%,  相似文献   

19.
从管制利率到利率市场化的转变是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变动频繁,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机构竞争加剧,客户融资渠道多样化。这些变化都将使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货币政策的制订和执行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曲少明 《新金融》1995,(9):33-35
一、利率风险:产生及影响 所谓利率风险是指未预料的利率变化给银行的收益可能带来的影响,也就是指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银行可能遭受的以低于票面价格出售其资产或支付更多利息的风险,任何旨在经过一段时间获得收益的经济合约都有利率风险。它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的利率风险产生于银行资产负债到期日或重新定价(reprice)日的不匹配;间接的利率风险并非产生于因银行资产负债的合约内容不同而带来的利率风险,它来自于因利率变动而引起的合同的中途解约或提前还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