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呈现新趋势:承接产业由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ODI)、外商直接投资(FDI)和离岸外包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路径,产业转移由垂直分工向垂直与水平复合型分工方式发展。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更加积极,由被动地接受边缘产业或环节向主动"走出去"转变。同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市场竞争力,避免海外高新技术在我国市场形成垄断;重视独立自主研发,提高在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外资的进入一方面缓解了中国经济建设的资金不足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国际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伴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大量的污染产业也转移到国内,因此有必要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污染产业跨国转移的原因以及对中国贸易环境的影响,以便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产业向中国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尚永胜 《经济纵横》2006,(10):18-21
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也对产业结构升级、产业体系发展、市场竞争和产业技术进步产生了负面影响。应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法律体系,扩大第三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鼓励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通过增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来促进我国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相似文献   

4.
区际产业转移与要素流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区际发展不平衡为既定条件,探讨了在此状态下所出现的两种经济现象,产业转移和要素流动,并比较分析了产业转移和要素流动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而得出结论,发达地区把已经丧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不断向落后地区转移,以及伴随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企业家精神的资本流动有助于缩小区际发展差距,而劳动力流动则趋向于扩大区际发展差距。劳动力流动和产业转移,资本流动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关系。因此,中央政府的区域经济政策应该有助于区际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  相似文献   

5.
国际产业转移的演变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后发生的四次大规模的全球产业转移,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得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重要的改变。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引发了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必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世界航空工业的产业转移趋势与我国承接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新兴市场兴起与竞争的加剧,世界顶级航空工业厂商开始将部分生产与研发活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推动航空工业产业转移的主要是主系统集成商,转移的方式是转包生产、风险合作伙伴等。中国承接世界航空工业产业转移,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市场规模、良好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并改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7.
世界航空制造产业国际转移的新趋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世界航空制造产业的现状特点和国际转移出现的新趋势,结合我国航空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我国承接国际航空产业转移的关键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污染产业跨国转移的经济学分析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外资的进入一方面缓解了中国经济建设的资金不足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国际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伴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大量的污染产业也转移到国内。因此有必要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污染产业跨国转移的原因以及对中国贸易环境的影响,以便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产业向中国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出区与转入区的影响、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基本原则与战略思路、加快我国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曙霄 《经济纵横》1997,(1):48-50,32
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与我国的经贸发展对策张曙霄近十多年来,东亚经济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海内外的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认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已转向东亚地区,东亚地区正成为推动亚太乃至世界经济成长的引擎和冷战后国际经济体系中举足轻重的部分。本文拟就...  相似文献   

11.
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也伴随着技术的转移。后进国家可以利用先进技术的转移引导本国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笔者通过研究依托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转移机制,并对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以及其对中国实现技术转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新一轮产业的国际转移要采取完善国内投资环境、促进国际技术合作与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和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等对策,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快速健康升级。  相似文献   

12.
长乐市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阳 《发展研究》2006,(5):37-39
长乐市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给当地整个产业带来了独具的群体竞争优势和规模效益。针对长乐市纺织产业集群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继续发展该集群的若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首要目标国.本文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以及制约因素分析,提出了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近年来,我国区际产业转移进程开始加快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向有一定产业配套能力的地区转移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为主、省内转移或就近转移较多、以受制于资源与环境约束的被动转移为主。由于中西部地区产业配套能力差、物流成本高、沿海省内产业转移政策的存在及环境因素制约了产业转移的推进。为此,一方面,国家应成立专门管理机构,统筹国内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和物流产业,并按科学发展观,化解产业转移中的环境与资源约束难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内在动因包括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及企业生产区位优化的推动。区际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包括产业转移地的制约、产业承接地的制约、对接方面的制约、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为促进区际产业转移的有序进行,应加快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增强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加强产业转移有效对接、完善促进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为北京吸引外资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北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不仅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催化了产业结构高度化,而且有效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提高了出口结构中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在新形势下,北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是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及前瞻性产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级制造业.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拓展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正在导致国际产业分工新格局的形成。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优越的区位优势,使东亚和东南亚成为了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中国和越南抓住了这一机遇,充分利用要素禀赋优势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尽管中越两国在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存在着招商引资和出口产品的竞争,但由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要领先于越南,因此,现阶段越南还难以在整体上对中国的引进外资和出口市场构成强有力的挑战。如果说,未来一个阶段越南还有必要继续通过数量扩张型战略来鼓励尽可能多的外国直接投资,那么对于中国来说,随着资源禀赋和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引进外资战略正在实现从数量驱动型向效益和创新驱动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羊绍武 《经济师》2008,(8):31-32
在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下,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把好跨国公司的入门关、污染企业的监控关、环保制度的建设关和执行关;要以资源节约为重点,做到中国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与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节能产业的发展以及开放型资源战略的实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20.
一、跨国公司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 1.全球产业调整升级步伐加快,国际产业转移层次不断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重点发展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创新性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如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保险、专业服务等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