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中国对非投资是中非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非投资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非国际经济合作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中国对非投资的动因,深刻剖析对非投资存在的问题,给出对非投资的应对举措,是实现中非国际经济合作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促进中非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经济合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中非经济合作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企业在全球治理背景下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及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双边贸易合作、非洲就业本土化、对非技术培训、环境保护合作是秉承社会责任下促进中非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fsQCA分析方法,对22个案例进行分析,以检验四个因素机制及其在与中国可持续发展合作领域的共同作用。研究表明,中非可持续发展的驱动机制有两条等效路径:其一,形成“就业本土化+对非技术培训+环保合作”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驱动机制;其二,形成“双边贸易合作+对非技术培训+环保合作”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合作进入以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为特征的战略转型时期。中非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合作规模日益扩大,对于加深中非合作关系、拓展合作领域、满足双方的发展需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在中国的软实力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中国在非洲软实力的应用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构建与传播,对中非关系的深入发展以及和谐世界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中国在非洲软实力的庆用也受到软实力本身中的中国模式以及非洲投资环境的制约,以及来自西方社会种种的猜疑与批评,因此,我们应在未来加大对非文化交流力度,继续深化中非在民主政治、人权领域的对话与合作,进一步优化对非政策的国际宣传策略,进而加强中国软实力在非洲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非洲投资合作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非产业结构具有明显互补性,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发展、自然资源开发、服务业合作等领域,中非投资合作前景广阔。推进我国对非洲投资,有利于缓解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瓶颈;有利于加快非洲发展,帮助  相似文献   

6.
《商》2015,(46):119-120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非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在非洲经济增长加速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非洲经济的巨大潜能吸引着大量的中国企业赴非投资兴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中非投资合作发展到现在,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各种问题和制约因素也会进一步凸显出来,要推进我国企业在非洲的直接投资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个不同的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对外投资是缓解贸易摩擦,跨国经济合作形式有初级到高级转变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东道国经济辐射能力、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以及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充分利用外资三个方面,促进中国对外投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对非援助跨国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对非援助的实际成效。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外援有效促进了援助双方的政治互信和经济互融,而受限于中国外援项目主要模式单一,忽视“软”援助且在技术溢出、文化互通方面尚存在优化空间;异质性分析显示,以基础设施为主的“硬”援助、减让性要素最多的官方发展援助以及直接拨款的援助方式对政治互信的影响更具优势;以免费技术援助为典型的间接援助方式是促进中非双方技术合作的良好通道;扩展性分析显示,对于非洲地区的国家,石油资源越多,并不意味着越能吸引更多来自中国的援助;在考察了援助与非洲当期及未来石油开采之间的关系后尚未发现中国外援“资源掠夺论”的合理依据。本文研究结果符合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应有之义,对制定对外援助战略方针、推动国际发展合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洪江 《商业研究》2004,(5):143-145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 ,这对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表现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初期的典型特征 ,然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具有比较优势。只要中国企业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发挥并积累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将会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作为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重要方式的国际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国际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国际的分工合作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企业间的竞争力不断加剧,深受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本文重点介绍了国际直接投资中的一些基本做法及其对中国所产生的一系列深远影响,包括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动机、投资环境以及对中国对外投资的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农业领域里的国际经济合作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发展、农业增效以及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俄罗斯“入世”为辽宁省开展与俄远东地区的区域农业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从介绍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辽宁省农业生产现状入手,对两地区农业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概述,对区域农业合作的潜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制约两地农业区域合作的因素,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新常态下,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和"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提出与有效践行,中非经贸关系继续保持较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国政府、企业加大了对非洲的投资力度,尤其以对非工程承包项目最为突出。中国政府和跨国企业凭借自身独特优势,积极寻求对非投资机会,深化对非投资项目合作。但双方合作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政治、经济、文化、企业自身风险等。基于此,双方政府和企业更需积极寻求新型合作方式,尽可能规避各种风险,为中非双方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正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国际资源,开拓国际市场,攀登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近年来,中国企业掀起赴德投资的热潮,这与稳定健康发展的中德关系,德国经济的重要地位,以及德国作为投资目的地具有明显优势都密切相关。同时,中国企业到德国投资仍需要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诸多困难,对于遇到的问题也要积极加以解决。赴德投资为我国企业以更大更稳健的步伐“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和缅甸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国,中国是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国家战略的提出使中缅两国农业合作再次面临重要机遇期。研究中国与缅甸农业合作现状,分析投资环境、探寻未来农业合作潜力,对于促进地区间农业和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一、中缅农业合作现状中缅两国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近年来,中缅贸易发展迅猛,投资步伐加快,合作方式多元。  相似文献   

15.
《对外经贸统计》2005,(3):22-23
以贸易全球化为重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主动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非洲虽然相距遥远,但中非友好源远流长。中非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结下了深厚情谊。进入新世纪,特别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非双方致力于构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携手推进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对非合作八项举措,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非人民深受裨益。  相似文献   

17.
张秋梦 《江苏商论》2023,(5):33-35+43
发展数字经济对中国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制度和法律不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不强、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水平不高、民众数字素养不高的问题。中国可以通过建立健全保障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法律、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平衡发展、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提高民众数字素养以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货物贸易协议》实施,中国与东盟双边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将成为重头戏,农产品贸易、农业产业合作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互惠互利的重要合作方向。湖南省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在贸易投资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湖南省农产品对接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物流通道的研究就是在中国对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开展的。本文对湖南省农产品对接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物流通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对湖南省乃至全国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日益紧密,两者对于促进一国经济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了巴西26年的宏观经济数据来实证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巴西是重要的转型发展中国家,巴西的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之后,中国更加重视对非洲市场的开拓,对非洲市场的开拓直接带动了我国企业对非投资的发展。从中国企业对非投资的特点来看,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不断扩展,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领域多元化,投资地域不断扩展,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由于企业对非投资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投资项目成本管理问题突出。本文主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应对非洲投资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