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通常发现在与说英语本民族语的人的实际交流中会产生误会,尽管他们交流时所讲的英语无任何语法错误。因此英语学得好不仅仅是掌握了发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还要了解他们的语言反映的想法及他们的社会习俗。事实上,学习一门语言与学习它的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语言受文化影响并形成,它反映文化。两方面相互作用,理解语言的同时也要理解文化。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加入WTO后,外贸企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急需大批懂外贸和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外国企业大量涌入中国内地开拓市场,同样需要高端的外语商务人才。英语成为交流的正式语言、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联系加强,对社会人才的英语语言交流理解能力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是培养现代化社会工作人才外语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学科,由于我国毕竞不是英语语言的使用大国,缺少人才英语语言培养环境,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就成了保证英语学习质量的重点建设环节,对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来说还存在许多有待提升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WTO后,加快培养商贸英语复合型人才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事业,本文从商贸英语人才基本素质要求,商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提高商贸人才素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培养"语言技能—商贸—文化"一体化商贸英语人才,促进陕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雪 《商场现代化》2007,(11X):224-224
中国加入WTO后,加快培养商贸英语复合型人才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事业,本文从商贸英语人才基本素质要求,商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提高商贸人才素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培养"语言技能—商贸—文化"一体化商贸英语人才,促进陕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腾飞依靠科学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技术创新起着带头作用。要推进技术创新,关键在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问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问题上交流更加频繁。这就需要很多通晓东南亚国家语言的复合型人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东盟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有效引导、自愿报名、专业协调、逐级选拔”的宝塔型方式,普遍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着共核与异核现象,共核与异核现象是语言之间的普遍现象.随着中国和英语国家交流的增多,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共同点也越来越多.文章认为在中国和英语国家的交流中,与英语相比,汉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为了提高汉语的独立地位,在汉译英过程中应较多地使用异化译法,把中国的文化和思维习惯译介到英语国家,在交流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保持汉语的独立性,避免汉语文化成为英语文化的附庸..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英两种语言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但作为语言,它们又有着许多共性,它们所体现的两种文化也有着许多共性。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就应该深刻了解这两种语言文化内涵的异同,才能够灵活的运用英语于学习,研究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张顺意 《致富时代》2011,(7):213-213
在信息化时代下,电视传媒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电视对中国人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甚至引领新的风尚。同时在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人深刻体会到全球一体化。作为全球通用语言,中国正掀起学习英语的高潮。因为对一门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以更全面的体系结构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进而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最后将本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该文从英语学习的两个要素——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来探讨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对大学生荚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雷玉洁 《消费导刊》2013,(11):162-162
随着世界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强,国家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英语也逐渐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中国人在学习使用英语过程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中式英语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的退出历史舞台,有的逐渐规范,已纳入正统体系。  相似文献   

11.
商务英语项目中的文化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并成功加入WTO,英语学习已从单纯的语言交流走向多元化,对既熟悉国际商务又熟练掌握英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本文旨在讨论对商务英语合作项目中文化融合有利的一些原则。首先介绍了文化的三大分类:信息文化,成就文化和行为文化。然后分析了商务英语项目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不同的目标等。最后认为,最能体现语言专业学生的优越性的因素——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力可能比专业知识更重要。因此,语言文化教学也必须围绕商务为中心。  相似文献   

12.
林翊丰 《商业科技》2014,(18):25-2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间商务交流越来越频繁。《商务跨文化交际》作为培养商务人才的基础课程,课程的创新与改革,对于拓宽学生视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商务跨文化交际创新应该更加系统地将语言应用能力,国家文化认识,跨文化交际理论,商务礼仪谈判技巧等综合起来,更好培养国际现代化商务人才。  相似文献   

13.
汤文 《商》2014,(7):90-90
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不仅成为人类语言交流的工具,也成为了国际企业进入世界,进入他国人民视野的平台。英语广告作为企业宣传的手段具有独特鲜明的语言和跨文化交际特色,有效地利用这一资源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也可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中医药人才英语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实现英语语言交际功能,对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不仅是中医药的发展进程,更是中西文化碰撞的过程,要将中医药推出去,必须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因此培养既懂中医药文化知识、又掌握英语技能、并熟悉中西文化差异的人才对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根据学习动机激发原理,结合实际回答了如何转变动机信念、激发动机策略以及增强意志力,旨在帮助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提高中医药人才英语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中医药英语综合素质以满足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5.
《商》2015,(51)
传统英语教学长时间致力于单词、语法和句法结构的学习,以至于学生在多年英语学习后仍总是有交流问题。大部分学生由于过分注重语言形式而导致了语言的误用。这种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使英语学习者与英语国家的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文化鸿沟。事实上,学好英语并不仅仅指掌握语言其本身,更重要的是领会语言背后的文化意义。语言教学应当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本文强调了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陈述了文化教学的内容以及方法。这篇文章不仅有利于解决现今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脱节的问题,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言教学应该与文化教学结合进行,这已成为语言学家和广大英语教师的共识。中国有句俗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借之来考量英语词汇教学,前者是介绍呆板零散的英语文化信息,后者是一种思维方法及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提高英语词汇教学实际效果,应借用多种方法,如直接介绍、对照比较、案例分析、多媒体手段等,适时介绍西方文化,增加学习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逐渐培养其跨文化交流意识,达到实现提高学习者实际交流能力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赟 《商》2013,(19):357-357
高职院校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针,旨在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英语“听、说”是获取英语语言信息的基本途径,“听、说”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知识的接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搞好“听、说”课教学,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成为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说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本文将浅析运用项目化教学法解决高职院校英语“听、说”课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商务活动中人与人的交流沟通离不开语言。语言能真切地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态地域、政治经济、物质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商务英语是英语语言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为国际商务活动这一特定的专业学科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的英语,有其复杂性、专业性和实用性.所以商务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的我们的商务活动而言。  相似文献   

19.
周丽 《中国市场》2009,(31):94-95
每个民族的语言背后都蕴藏着独特的文化特点,要实现语言交流,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以外,还要重视语言文化的背景知识。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英汉两语的比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处理能力,适当地将文化知识渗透到语言教学中,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4,(6)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对外开放以及商品的进出口贸易,尤其是与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往来越来越密切,英语成为我国进行对外交流的最基本平台。那么在社会上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具备英语交流技能的人才。为了顺应这种时代的变化以及变化所带来的英语热,近年来我国掀起了英语学习的热潮,那么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学习英语,少不了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因此英语文化在英语的学习中有很大的作用和影响。在本文中,笔者首先挖掘当前英语文化普及现状,进而说明英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