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以兰州市三县五区为研究区,通过对兰州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选取2007年-2017年兰州市农村基础设施的面板数据,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和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出了要继续推进兰州市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注重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满足农业生产的效用性和长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1992-2005年辽宁省27个农业县的统计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对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对农村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是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的作用不同,综合基础好(非贫困县)的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要高于综合基础差(贫困县)的地区.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农业基础设施是每个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3.
孟守利 《山西农经》2020,(1):78-78,80
概述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之间的动态关系,提出了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手段及措施,以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为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农村经济发展将由高速增长向更高速增长转变,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刺激增长向区间调控转变。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应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模式、共享发展等方面出发。  相似文献   

5.
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2008年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就,主要表现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连续增产,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贸易持续发展,农民非农就业继续增加,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这些成就是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但是,在农村发展中也出现了部分农产品供应紧张、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等问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展望2008年,中国农村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6.
杨惠球 《南方农村》2010,26(2):71-73
广东省龙川县是欠发达地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要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为主线,以增加经济总量,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实现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为目标,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和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农发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保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已成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农发行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理应积极探索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入的有效途径,引导商业性信贷资金、各渠道社会资金回流、反哺农村,形成支农合力,为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迫在眉睫,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本文将结合家乡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深入研究和分析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对强化农村地区农田水利建设、农村交通运输、农业发展与生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一定要从巩固工农联盟、加强国家政权基础,从坚持执政为民、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深刻认识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任务是一个整体,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只有农业扎扎实实地向现代化的目标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才能持续稳定地增长。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措施,从经济、社会、体制、环境等多方面创造条件,推动增加农民收入目标的实现。做好“三农”工作,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而且还可以使农民从这些工程建设中获得一部分劳务费,  相似文献   

10.
黄俭  张平 《农业经济》2006,(9):17-17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机。但应该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境艰难,农业生产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粮食生产并不稳定,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困难。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注重农村社区的稳定,要研究和探索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下,陕西省农民收入增长出现趋缓,收入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如何确保农民增收取得新的突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利用文献分析与统计的方法,对陕西农民收入增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1~2007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8年后开始回落。而在对农民收入结构特征分析中表明,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是陕西省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但2012年以后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最重要动力因素,农民转移性净收入呈逐年上涨趋势,财产性收入增长幅度波动较大。同时分析目前新常态下影响陕西省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并从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立农业品牌优势;促进农民就业,推动工资性收入增长;加快城乡统筹建设,促进农民转移性收入;深化农村产权改革,推动财产性收入有序增长;提高农村经济质量,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数量在全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河南省农民的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河南省的整体收入水平,所以增加河南省农民的收入对河南省的整体经济水平有着提升性的作用,但目前河南省农民的收入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低的水平。文章就河南省农民增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百分比进行统计和计算,并将其与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相比较,发现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不稳定,且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对河南省农民收入构成进行剖析得知,影响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适销对路农产品的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对农民的科学素养教育、加强乡镇企业吸纳农民就业、农业发展公司化等一系列有助于河南省农民增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前,农产品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加快新农村建设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对农产品的配送要求逐步转变为健康环保、安全快捷的物流模式,因此既要注意农产品的绿色生产过程,更要重视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构建及其运作模式的确立。广东省对农产品的需求量相对来说比较大,对农产品绿色物流配送要求较高,鉴于此,文章以广东省为例,首先对广东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绿色物流的观念落后、农产品运输的绿色化程度低、绿色物流技术落后等问题,拟从物流中心结点、区域规划、物流通道等方面构建农产品绿色物流系统,并将广东省农产品绿色物流运作模式划分为批发市场主导模式、行业协会主导模式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模式。同时,为了确保绿色物流能够正常运转,有必要落实政策、人才、技术以及资金等保障机制,旨在有效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提升农村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江苏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方法与结果]通过对江苏统计年鉴(2006~2012)农村居民数据处理,首先采用对比分析法,从收入、支出和消费结构3个方面对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苏北农村发展相对落后,消费结构有待升级。然后,结合苏北农村居民2008~2012年的经济数据,通过消费支出比率核算,得出食品的支出比率基本呈现逐年递减趋势,文教娱乐、家庭设备支出比例基本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表明近年来苏北农村居民消费层次有了很大的提升。最后,采用ELES模型,对苏北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边际消费倾向分析表明,文教娱乐、食品、居住以及交通通讯是苏北农村居民主要消费重点。需求收入弹性分析表明,文教娱乐、家庭设备以及医疗保健为奢侈品,其他为生活必需品。[结论]为促进苏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促进苏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提高农民收入、提升生活品质、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并做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种粮大户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种植效率及拉动地方经济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利用调查研究方法,对广东省种粮大户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广东省大户经营耕地面积规模普遍在3.3~6.6hm~2,经营方式有4种类型,大户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区间。在这基础上对广东省种粮大户发展情况及意愿表达进行分析,认为广东省种粮大户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生产融资困难、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及土地流转受阻等诸多问题,并提出应加大财政支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完善贷款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增加抗风险能力;提高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大户素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促进广东省种粮大户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对促进广东省粮食生产,保证地区粮食安全及相似省份粮食生产都具有现实和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今湖南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不仅制约着湖南的经济发展,而且可能引发种种矛盾,危及社会稳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庞大的农业人口与有限的农业资源的尖锐矛盾是湖南省"三农"问题的直接原因;而工业化道路偏差和城乡二元结构是体制原因."三农"问题导致农业低效率、农民贫困、农村不稳定等种种结果.解决的办法是进行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改革城乡分割体制、完善农村税费改革,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为农民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由此引发的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加强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分析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为有效改善居住地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以陕西省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矩阵模型,研究影响陕西省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农民因素、生产活动和政府因素3个层次,包括周边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畜禽养殖业废物排放、人均消费支出、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环保意识、政府监管力度、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相关政策法规等10个因素所占权重,得到不同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和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是影响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且重要性排序为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结论]加强乡镇企业废物排放管理和农用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审查,降低不必要的消费支出,同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均家庭村收入,是目前改善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为农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场所,这也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解决农民增收有助于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法了解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而结合定量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从区域角度和时间角度对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特征及形成的原因。[结果]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整体上看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水平,其中江西省和湖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持平,高于河南省和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比重随时间的延长发展改变,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逐年下降,河南省和湖北省的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高于山西省和江西省,河南省和山西省的工资性收入比重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湖北省和江西省的工资性收入比重变化幅度不大。[结论]通过分析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的区域差异及形成原因,为发展和提高中部地区农民收入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贫困地区农村公共设施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对深化不同区域宅基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国家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中唯一国家级贫困县安徽金寨县608户农户微观数据,构建农村公共设施指标体系,测算农村公共设施指数,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公共设施、农户分化对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贫困地区农村公共设施越不完善,农户宅基地退出概率越大,且公共设施中道路交通设施、医疗设施、生产与生活设施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显著,而教育设施影响不显著;农户分化对农村公共设施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农业经营增强了农村公共设施对宅基地退出行为的负向影响。[结论]为推进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宅基地制度改革,解决农村居民住房保障问题,应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实施差别化宅基地退出政策,兴建农村集中安置区并加强其公共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