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城市主体关系由原来的单一关系逐渐转变为相互依赖、共同进化的关系,创新格局也由单一区域发展逐步转化为创新种群乃至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在对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参考VOR评价模型,运用云模型评价方法定量分析我国十个典型创新型城市的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性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性水平差异明显,但整体健康性呈现上升趋势,通过驱动力、组织力和创新资源能力的相互协调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性水平。上述研究成果为我国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对智慧城市发展的支持力度,住建部初步选定了90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国家公司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大量智能电网技术应用到城市各个领域,成为智慧城市的强大支撑。国内智慧城市和智能电网现状"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是指: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在城市经济社会各领域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本身并不适合生态系统的完善,需要依赖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存在而存在.从系统控制论和城市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区域系统,它和周边的农村集镇以及其他城镇构成了一个更大范围的,互动辐射都市圈层或城市地带.城市依赖性强的特征使每一地区城市发展,都必须处理好农村社会的关系,将城乡视为一个整体,才能使城市生态系统正常运作.对城市生态的管理必须从整个都市圈区域进行规划管理.同时.在城市生态系统循环中,生态发展的管理也不能仅限于对环境要素的单一管理,而必须将环境循环圈和人口、资源以及经济循环圈作协调统一的整合控制.本文首先较系统剖析了当前我国城市生态恶化的主要趋向.然后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城市的新生态发展观,最后从"制度创新"、"行动创新"、"组织创新"等层面论述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4.
王海德 《中国经贸》2008,(24):85-88
城市本身并不适合生态系统的完善,需要依赖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存在而存在。从系统控制论和城市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区域系统,它和周边的农村集镇以及其他城镇构成了一个更大范围的,互动辐射都市圈层或城市地带。城市依赖性强的特征使每一地区城市发展,都必须处理好农村社会的关系,将城乡视为一个整体,才能使城市生态系统正常运作。对城市生态的管理必须从整个都市圈区域进行规划管理。同时,在城市生态系统循环中,生态发展的管理也不能仅限于对环境要素的单一管理,而必须将环境循环圈和人口、资源以及经济循环圈作协调统一的整合控制。本文首先较系统剖析了当前我国城市生态恶化的主要趋向,然后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城市的新生态发展观,最后从“制度创新”、“行动创新”、“组织创新”等层面论述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5.
蔡红 《科技和产业》2022,22(5):229-234
基于19个重点城市创新要素实际,构建创新环境、创新支付、创新动能、发展趋势、开放水平5个维度20个指标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17-2019年数据,应用全局主成分模型提取主成分和计算得分,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创新环境与创新支付影响显著;各城市重视程度提高,但得分差距拉大;城市间差异明显,各有优势。由此建议提升创新环境品质、建立全生态创新系统、培育城市创新动能、促进跨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现代国家城市形态出现了转型,一批城市积极提出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口号,并从整体上实施了城市创新运动。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期,各地区纷纷积极倡导创新理念、发展新经济、引进创新战略,构建创新型城市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城市系统多因素的创新,特别是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鉴于当前一些城市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的问题,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热点。以山东省的东营市2007-2011年间的生态数据为例,运用TOPSIS方法,构建相应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东营市生态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智能交通系统与智能城市进行了介绍,对发展智能交通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智能交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构建智能城市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智能交通的经济效益即可促使行车成本降低,使关联产业不断实现可观经济效益;智能交通的社会效益:改善环境,实现能源节约;促使城市交通服务质量与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传统产业有带动作用,同时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对科技进步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提出构建交通系统智能城市的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智能交通系统与智能城市进行了介绍,对发展智能交通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智能交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构建智能城市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智能交通的经济效益即可促使行车成本降低,使关联产业不断实现可观经济效益;智能交通的社会效益:改善环境,实现能源节约;促使城市交通服务质量与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传统产业有带动作用,同时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对科技进步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提出构建交通系统智能城市的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隋映辉 《山东经济》2004,20(5):85-88
构建一个有利于山东半岛制造业发展的城市创新圈,形成具有科技资源优势和产业聚集的半岛城市群,对于带动山东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城市创新系统与“城市创新圈”研究,探讨了构建山东半岛城市创新圈的必要性,以及构建山东半岛城市创新圈的相关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研发投入对G60科创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路径,实现G60科创走廊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利用G60科创走廊9个城市2010—2018年面板数据,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本模型,分析研发投入对G60科创走廊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驱动一体化的影响效果显著,但对各城市的影响程度不同,龙头城市的研发投入驱动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城市。建议加强上海市创新龙头辐射效应和其他8个城市比较优势,加速打造科创走廊区域创新生态体系和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是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空间载体,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将智慧城市融合到城市群中,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打造智慧城市群,为解决城市群的不平衡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阐述了城市群与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智慧城市群的内涵,认为智慧城市发展契合城市群建设,城市群建设带动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发展。梳理了近三年国内外文献以及国内外智慧城市群建设的典型实践,提出了当前我国智慧城市群研究的不足与后续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高亚满 《科技和产业》2021,21(12):174-179
为研究河南省18个地市智慧城市的发展情况,构建相关指标体系,运用客观赋权方法——熵权法从智慧基础条件、智慧产业经济、智慧公共服务和智慧管理规划4个方面对河南省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河南省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位差异,政策倾斜对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影响有限,存在智慧城市发展不均衡及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该研究可为河南省智慧城市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丽娟 《科技和产业》2023,23(23):93-103
基于2005—2019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效应。结果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能显著降低区域内碳排放强度,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且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起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在大规模、信息化程度高和具备一定资源基础的城市中的碳减排效果较好。基于此,提出要加强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和分级分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薛乾明 《科技和产业》2023,23(19):128-135
随着信息化、大数据以及数字孪生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国家城乡一体化与协同发展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城市空间规划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因此城市转型既是必然要求也是时代所需。通过对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等文献的梳理,认为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相应的城市空间规划研究方法,应运而生了一种新的数据思维理念和城市规划方法,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决新形势下的城市问题。因此,以智慧城市规划方法研究为主线,从智慧城市空间规划背景概述、智慧城市规划方法与建设重点以及智慧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策略3个框架,对传统城市的框架进行丰富和补充,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数字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穆天闻  张沁 《科学决策》2024,(1):102-111
该研究利用逻辑(Logit)回归模型和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社会治理成效的影响。研究聚焦于智慧城市建设对社会总体评价、公众参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并考虑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控制变量,使用网络使用作为工具变量以解决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社会总体评价和公众参与,特别是在社会保障服务评价方面,但对社会信任和社会公平的影响不显著。这些发现表明了智慧城市在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对智慧城市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提供了实证支持,研究也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珠三角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城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提出构建以深圳、广州为双核,以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为双轴,整合珠三角9个城市创新资源的“珠三角创新圈”,为推动珠三角地区创新发展和地方政府制定创新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大力发展智慧城市的背景下,作为智慧城市子系统的智慧旅游也在全国绝大部分城市中开展建设工程。但是由于尚未有一套成熟的建设理念与引导机制,结合生态位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构建了基于多维超体积理论的智慧旅游导向的内蒙古城市旅游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共33个三级指标。旨在为内蒙古智慧旅游趋势下的城市旅游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世界城市的重要职能,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应瞄准世界创新城市的高度展开。北京的世界创新城市建设面临着较好的战略机遇期,为此应积极创造条件吸引高端人才聚集;不断优化创新体制环境,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微观生态;吸引并优化配置创新要素。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生态系统是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准确评价人力资源生态系统有利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与优化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利用生态位模型,构建了城市人力资源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评价了江苏省13个城市的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并对城市人力资源生态系统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城市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值和综合评价值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城市聚类现象非常明显。苏州与南京为第一类城市,生态位值和综合评价值最高,有显著的综合竞争优势;第二类城市显现出“势”因子较强的牵引作用,尤其是在教育科技方面优势明显;第三类城市在经济发展指数、交通运输指数均处于较低水平,城市竞争力较弱。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