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营口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营口市的发展战略是"以港兴市、产业立市、文化强市"。按照"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就是要深入挖掘营口历史文脉资源,不断丰厚营口的历史文化底蕴;着力打造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培养具有营口地方特色和国内外重要影响的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利用营口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特色文化集聚区,形成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促进城市和区域经济向文化创意型转化。发展营口的旅游经济,要以文化创意为出发点,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传文化,使文化创意能切合旅游发展趋势,最大程度地整合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让文化创意引领带动营口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天津经济》2008,(11):1-1
前三季度,天津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运行态势。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623.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4%,增幅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加快0.4和0.1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3.16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793.95亿元,增长18.2%,其中工业增加值2598.08亿元,增长18.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0.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62.1%。第三产业增加值1746.82亿元.增长14.5%。在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全国经济回落的大背景下,本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即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全市的经济强力拉动.以及本市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沿海地区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以港口为发动机,形成临港工业产业链,是一个地区经济走向成熟的标志。2007年营口港成为亿吨大港,今后营口港的发展不仅要建更多更大的码头,还要通过港城互动,来牵动聚集全省50%以上人口、近70%的经济总量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三河市紧紧围绕“以国家部委、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企业和园区为载体,以引进、吸纳、嫁接改造为重点,以投入为支撑”的发展思路,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精心谋划,全力推进,使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5家,高新技术产品90种,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5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型材料、现代农业、绿色食品五大主导产业,全市经济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在推进过程中,重点突出了八个字。  相似文献   

5.
天津临港工业区作为滨海新区化学工业区和临港产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目前天津最大的临港产业发展区域,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充分发挥近海和临港的优势,努力打造化工、修造船、装备制造业、港口物流等临港产业集群,为实现滨海新区定位、加快全市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唐山经济》2006,(9):41-42,48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开平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跨入全国沼气建设示范区行列。2005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重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92%。  相似文献   

7.
高军 《港口经济》2009,(4):11-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实施给营口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批重大项目落户营口,极大地提升了营口市的经济实力,其中包括富士康营口工业园、中冶京诚(营口)中试基地、阿斯创钛白粉项目、鞍钢鲅鱼圈钢铁项目等。营口市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正在筹建中的营口机场以及在建的城市轻轨和纵贯全境的哈大高速铁路,  相似文献   

8.
高瑜 《中国经贸》2013,(8):115-115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日照市充分发挥港路、区位等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经济,临港粮油产业集群迅速崛起,为全市面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粮油产业集群,已成为当前粮食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呼和浩特经济》2005,(3):26-30
进入“十五”以来,呼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方针政策,依托区位优势和政治优势,大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全市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群,经济效益日益显著,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和全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之一,部分优势产业和产品在全国也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的竞争力。截止2004年底,呼市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600亿元,居全区第二位,相当于2000年3.3倍。占全区总量22.2%,工业经济增长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6%。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巨野县结合本县实际,大胆改革创新,切实做好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文章,积极探索变潜在的资源优势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这条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亿元,同比增长20%,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2亿元。增长44%,增幅高于全市24.3个百分点。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天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条件。加快天水旅游业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提高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旅游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逐步把天水建设成为新兴的旅游城市,对天水的经济振...  相似文献   

12.
《辽宁经济》2012,(7):2
营口电机产业园位于营口市北海新区北部,是营口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千亿电机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电机产业之都”这个目标,支撑北海新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园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电机产业及其配套产业,打造立足全国、面向东北亚乃至全世界的集各系列门类电机研发、制造、检测、销售、集散为一体的电机产业基地,形成年产值千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口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也提出营口要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实现率先崛起的发展目标。要想实现党中央和营口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战略目标,除了要加速发展营口经济,还必须打造一个良好的营口外部发展环境。本文结合营口实际,就如何打造营口良好外部发展环境,从如何打造营口良好法治环境的入手,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际发展临港工业的经验 对宁波临港工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宁波临港工业发展迅速。2006年,宁波市临港工业实现总产值1829.1亿元,利税167.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的30.6%和33.2%。宁波今后应借鉴国际临港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凭借其港口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工业,实现临港工业的多元化与集群化,以增强临港工业的活力、潜力和后发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宁波工业和宁波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叶薇 《港口经济》2012,(12):26-26
文化创意产业正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增添新翼,占上海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2%,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5%。创意不再只是设计师们的想法,正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6.
石化工业是我市重要的临港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约二成。近年来,宁波石化工业充分利用近海临港等区位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已在宁波化学工业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工业园、大榭开发区石化工业园三个专业园区中蓬勃发展。2005年,全市共有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和化工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规模以上石化工业企业24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876.35亿元,同比增长47.0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6%。当年产值增长贡献率高达30.5%,是目前宁波工业的第一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7.
一、产业技术进步的制约及其成因分析首先,产业技术二元结构间缺乏沟通的有效途径。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并存构成我国现行技术系统典型的二元结构。我国各产业部门占主体的技术仍停留在机械运行的水平上,而且传统产业面广量大,高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低。怎样...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总体部署,抢抓曹妃甸工业区开发机遇,以“项目突破年”为主线,大力实施“依港兴县、科教兴县、工业强县”三大战略,培育临港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努力打造建设临港经济强县的新优势。全县经济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第一季度实现GDP3.95亿元,同比增长13.6%。前5个月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85亿元,同比增长2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增长56.1%;财政收入6585万元,其中县级3390万元,分别增长50.9%和92.9%。  相似文献   

19.
黄兴国 《浙江经济》2003,(16):24-25
宁波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优势独特、地位重要。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以来,全市海洋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港口运输业为龙头,以临港工业为主体,以海洋渔业和海洋旅游业为两翼,以科技兴海和依法治海为支撑,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壮大海洋经济总量,优化海洋经济结构,促进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由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跨越。  相似文献   

20.
《唐山经济》2006,(10):26-27,41
近年来,遵化市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战略问题,按照发展与提高并重的方针,不断加大扶持、服务和引导力度,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县域经济发展主力军和最具活力增长极。到“十五”末,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8亿元,税金16.4亿元,比“九五”末分别增长4.5倍和5.8倍,占全市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比重也分别由52%和49%提高到88.5%和89.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92.1%。在民营经济的强力拉动下,县域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2.6亿元,财政收入18.33亿元,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综合评价中名列第55位,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评比中名列第65位。今年1—5月份,民营经济继续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完成增加值92.5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8.5%;上缴税金6.57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8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