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德相老板     
杨轶清 《乡镇论坛》2010,(36):34-34
<正>在中国人的口里有四位著名"老板"——刘邦、刘备、宋江和唐僧。刘邦君临天下之后有一次与臣下闲聊,他说我刘某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如张良,抚百姓、给粮草不如萧何,领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不如韩信"。说完他话锋一转,"虽然我这些本事不如你们,但我能‘将将'——你们服我管"。所以"一无所长"的刘邦做了大老板。  相似文献   

2.
汉高祖刘邦原是秦时一乡间小吏,无任何凭借,不像项羽等人有显赫的家世。他能够崛起于草莽之间,除了有萧何为他掌管后方,韩信、樊哙、周勃等为其冲锋陷阵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能够运筹帏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的头号智囊张良。在最困难的时候,刘邦总是问张良:“为之奈何?”张良智计百出,总能给出最睿智最有效的建议。刘邦则对其言听计从...  相似文献   

3.
勇于放下     
刘邦曾经问韩信:"你能带多少兵?"韩信答:"三十万。"刘邦又问:"我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一万"。刘邦问为什么?韩信答:"我主是将将者,我是将兵者。"业有所精,各有所长。刘邦可以带众将领们,却不善领兵。而韩信善于用兵,但不善于统领众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和老总之间,也应该是  相似文献   

4.
韩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常胜将军。他被汉王刘邦拜为大将之后,单独率领一支军队,出奇兵,打硬仗,连灭魏、赵、代、燕、齐等国,最后率部与刘邦于垓下合围项羽,使刘邦能够得以获胜。由此。刘邦在夺取天下后对群臣说:“连军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将其与张良、萧何并称为“三杰”。  相似文献   

5.
李世民素有大志,年轻时读书,特别是史书,总觉得那些开国皇帝没有很好地善待功臣,尤其是汉高祖刘邦,很有点痞子作风,人一阔脸就变,把韩信等一批替他打天下的“狗”都给“烹”了,实在不像话。于是,他决心自己若有那么一天,一定要让那些追随自己的功臣旧部一个个都得到优待,让他们有福同享。等他真的做了太宗皇帝后,他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6.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在萧何的校力推荐下,任命韩信为大将。但末经过充分的调查而草草任命,刘邦心里肯定是没底,所以,必然要亲自邀请这位能让萧何亲自连夜追赶的逃兵谈一谈。没想到这一谈,竟然成了西汉开国史上最重要的“绩效面谈”之一,韩信也正式以重量级“职业经理人”身份辅佐刘邦争雄天下。  相似文献   

7.
古今“韩信”多的是,就是人主不会识。秦朝末年胸怀大志的韩信,先是投奔在项羽麾下,因得不到赏识而转投刘邦,结果又因没得到重视而逃跑,幸被独具慧眼的萧何发现并力荐成功。试想,倘若没有萧何这位高明的"伯乐",韩信能否名垂青史就很难说了。  相似文献   

8.
史载:汉高祖刘邦的用人之道可谓匠心独运。他曾说过“吾之安民治国不及萧何,运筹帷握不及韩信,谋略智计不及张良,然吾唯能知之善用之”。确实如此,刘邦凭借他的“知之善用”统领汉军,逐鹿中原,最终战胜了勇冠天下的楚霸王项羽而成霸业。 刘邦“知人善用”的故事,虽然已逾两千年了,然其“知人善用”的才能,却值得当今领导者借鉴。  相似文献   

9.
东方朔是西汉文学家,武帝时为太中大夫。东方朔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幽默大师。后世流传着许多他的讽谏故事。据说有一次,汉武帝得到可使人长生不老的“仙酒”,心中大悦,召来众臣观看,炫耀自己有本事。东方朔一把夺过“仙酒”一饮而尽。武帝盛怒之下,命人将他推出斩首。他却不慌不忙地说:“陛下,鄙人既然喝了‘仙酒’,那就虽杀而不死了。如果死了,那就说明‘仙酒’并不能使人长生。”  相似文献   

10.
曾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是在萧何的举荐下才为刘邦所重用,但也正是萧何诱骗韩信到长乐宫,才使吕后有机会杀死韩信。因此,才有了这一句:成萧何,败萧何。寿险个人代理制度在中国保险业发展中也扮演了一个萧何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刘邦在总结汉军由弱变强,战胜项羽时,把自己尊重人才,发挥张良、萧何和韩信等人的作用视为一条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2.
管理学上有一个“奥格尔维定律”,说的是一种人才现象,大致意思是说“每个企业家都雇用比自己更强的人,企业就能发展成为巨人公司;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还差,那么他们就只能做出比你更差的事情。”楚汉相争,刘邦能够得天下,成就汉室大业,除历史的原因外,少不了张良、韩信、萧何等良臣勇将的鼎力相助。  相似文献   

13.
湖南金山乡党委书记任有清来信说:“自去年初我担任党委书记以来,整天为工作忙碌奔波,操心费神,真是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抖出了浑身的解数,但工作还是忙不过来,对此我感到十分苦恼,觉得自己似乎不是当党委书记的料,请问您能帮我解脱困境吗?”读了任有清同志的这封恳切的来信,我想起了我国古代的一个典故。东汉初期,汉高祖刘邦曾与大将韩信有过这样的一段对话:汉高祖刘邦问韩信,你能将兵多少。韩信说,多多益善。汉高祖又问,我能将兵多少。韩信说,陛下只能将兵十万。汉高祖说,那么我为什幺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韩信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4,(11):114-115
在刘邦的治下,企业家韩信始终没有走出保姆的角色,更何况成为大股东了  相似文献   

15.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在总结夺取天下的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粮道胜。人杰也。良、投地首推;镇国家,抚百姓,给,吾不如萧何;连百万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馈饷,之军。不绝战必此三人,皆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任何读这段文字的人,都会对张萧何、韩信的文韬武略佩服得五体。其实真正值得崇敬和景仰的,当汉高祖刘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英勇善战的名将和足智多谋的良相,他们为君主打下天下以后,自己往往被自己的君主陷入囹圄甚至送上断头台。西汉的韩信就是其中的一个。现代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应当从这些名将良相的悲惨结局之中领悟一些道理,并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背水一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都与一个西汉名将相关,他就是韩信。正是这个韩信,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楚汉之争的乱世之中,凭借着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等诸侯,为西汉王朝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杯酒释兵权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古代皇帝对于功臣大多遵守这样的法则.于是有了刘邦杀韩信,朱元璋杀李善长.相形之下,赵匡胤能够对功臣杯洒释兵权,让他们安享晚年,已经是非常够义气了.  相似文献   

18.
对于企业领导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汉高祖刘邦在总结战胜项羽的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刘邦的话足以说明知人善任对于领导者的重大作用。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举措》  相似文献   

19.
阿伦是好样的,我喜欢他那句“我永远25岁”,这话说的多有骨气,即使他有阵子发胖,说的还是这句话。不过跟我比他就太老啦,虽然我也不年轻了。有一天翻杂志,发现我和林嘉欣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这让我有点欢喜,之前我只知道肖恩·潘和我一天生日。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比我有本事,一个又拿金像又夺金马,另一个更NB,能把呼风唤雨的娜姐给“骗”到手(这么说是否有失公允?或许也说不好是谁骗谁)。 想到越来越老的娜姐,我忍不住问一位38岁的同事:人是不是不会感觉到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句俗话:宁为鸡头不做凤尾。但很多人,尤其是营销人还是被钱钟书先生《围城》中的一句话所困:外边的人(小企业)想进来,里边的人(大企业)想出去。因为小企业的人始终对大企业的人有一种仰视的感觉,并且有发自内心的一种自卑心理;而大企业的人却能很轻松地超越小企业的人,并且大企业的人从骨子里都能表现出压倒小企业人的一种气势。因为大企业的人本事大是被公认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小企业人的本事就小呢?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小企业照样能练就大本事,甚至可以练就超出大企业人的更胜一筹的本事。一、什么是大本事什么是大本事?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