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近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住房金融的意义 房地产业和汽车、钢铁工业并称为西方国家的三大支柱产业.将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新增长点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现实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在持续增长,有效需求却不足,商品房大量闲置(其中70%为商品住宅).  相似文献   

3.
商品房按揭发源于英美法系,经继受英国法的中国香港的改造,20世纪90年代初,由香港传人中国内地,1并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资金融通方式,对促进商品房流通、提高居民有效需求、改善群众住房环境,发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商品房按揭发源于英美法系,经继受英国法的中国香港的改造,20世纪90年代初,由香港传入中国内地,并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资金融通方式,对促进商品房流通,提高居民有效需求,改善群众住房环境,发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居民也从原来的福利分房逐渐过渡到自主购买商品房,在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住宅、汽车等大宗消费的兴起,可以预见,一个潜力巨大的住房市场将逐步形成。《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表明,1991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是3025.46万平方米,到了2003年达到32247.24万平方米,其中2003年个人住房销售面积达到全部商品房销售面积的90%以上,可见,房地产业在引领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显著作用,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房地产业。与此相对应,住房市场的发展必然同时增加对相关金融…  相似文献   

6.
《东南置业》2007,(4):22-31
1.总体预测:“十一五”期间城镇商品住房需求:1)全省城镇商品住房需求量在6650—7000万平方米;2)全省商业用房等非居住类商品房的需求量在1660—1750万平方米;3)平均每年商品房竣工面积需达到1740—1840万平方米;4)相应用地需求面积:平均每年需供应房地产开发用地870—920万平方米(13000—13800亩)。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GDP增长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住房建设关系万千百姓的切身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杭州中低收入家庭(户均年收入3.5万元以下)占66.5%,真正能买得起高价商品房的家庭不多。因此,研究调整杭州住房供应政策,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居民住房需求应成为我们当前的一项任务,以形成一个合情合理的社会住宅分配方式的组合系统。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地增长,离不开产业资金的良性循环,而原有的房地产资金融通规模与融通渠道已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我国房地产金融的缓慢发展与现实需要的矛盾相当突出。一方面房地产业大规模资金需求与银行信贷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巨额储蓄存款与住房的有效需求不足,单靠银行信贷很难满足如此大的资金需求。而1998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5000多亿元,同期全国积压商品房5000多万平方米,至少占压资金1000亿元,大大超过10%储备的国际标准,而同期我国城镇还有300多万住房困难户。因此,发展房地产金融业,打通资金市场与房地产…  相似文献   

9.
一、2008年前9个月调整的分析 2007年至2008年前三个季度的调整政策,有其必然性。主要基于以下理由:(一)房价过高,涨速过快是行业调整的内在原因 从2004年初,我国的房地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周期,伴随着住房市场化、货币化的深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使得我国住房方面的需求极大被释放,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的住房分配制度主要存在三种形式: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房地产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消费品和投资品两种属性,但是在中国.由于受传统化的深远影响,“安居乐业”、“居有其屋”等等都深刻的反映了住房在中国还具有着强烈的需求刚性,从某种程度上讲.住房又属于准公共产品的一种。正因为住房的这种特殊性.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政府都没有完全把房地产业放手给市场。而是对房地产业实行了一定的政府行为,尤其是住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国商品房空置截至1997年底已达6仟余万平方米,如以2000元/m~2计,则沉积资金达千亿元之多。今年商品房空置量仍有继续增大趋势。由于房地产业对整体经济的反应具有滞后效应,虽然目前房地产二级市场交易活跃,但前几年房地产业高速发展的状况仍继续产生影响,消化吸纳速度跟不上扩容速度,房产形势较为严峻。我国房地产市场中突出的矛盾是,一方面大量商品房空置,未能形成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则潜在需求巨大。在全国460个城  相似文献   

12.
《湖南房地产》2004,(2):4-7
2003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房地产开发规模日益扩大,住房消费需求强劲,房地产信贷增长迅速,商品房价格稳步攀升,经济适用住房空置面积下降,房地产市场购销两旺,市场供给与需求总体平衡,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根据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业在经历了前几年大幅度回落与盘整之后,伴随我国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居民住房消费将成为能否启动房地产市场的关键。为了鼓励人们购买商品房,有关政策与措施相继出台,然而却并未给人们带来期望中的神效,商品房积压日益严重,目前全国商品房总积压面积已直逼7000万平方米大关。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住房抵押贷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房改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进入20多年的高速发展期,全国城镇住房大幅增长,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从1998年的18.66平方米增长到了2019年的39.8平方米,居民住房需求由住得上向提升品质转变.这客观上要求房地产业及时转型升级,分析居民住房需求趋势,有的放矢,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城市土地供应结构,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随着我国住房商品化、市场化的推行以及城镇化速度的加决,我国的房地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居民的住房消费不断提高,这对于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商品房的面积缩水、公摊不合理等的面积问题,一直是商品房交易中除质量以外社会民众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和完善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今后几年房地产业发展的定位是:要从过去偏重于经济功能,调整到在注重经济功能的同时,更加突出社会功能;从过去偏重于发展速度,调整到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突出协调发展;从过去偏重于住房市场化,调整到在注重住房市场化的同时,更加突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17.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继续解决部分城市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要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严格控制高档房地产开发,重点发展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整顿规范房地产和建筑市场秩序".由此可看出,2006年国家对房地产业依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调控目标除直指房地产发展的两大命脉--土地和资金外,在住房结构、房屋价格、房地产市场秩序方面都加强了调控力度.加上今年我国加入WTO过渡期将基本结束,房地产业面临国际竞争的更大压力.  相似文献   

18.
楼花按揭是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交叉领域,为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房地产金融市场广为流行的一种融资购楼方式.上世纪90年代初,此方式传入我国大陆,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此购楼方式备受关注.从房地产业的角度看,楼花按揭是一种新型房屋买卖方式;而从金融业的角度看,楼花按揭是以预售商品房设定担保的一种贷款方式.  相似文献   

19.
伴随改革开放和住房制度改革,我国房地产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高速发展阶段,在改善居住条件、加快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房地产业也逐步走向规范发展、需求分化、竞争加剧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商品房价格的不断升高。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和更高的生活质量,现代人对住房的区域选择,房屋的面积、户型等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一场房地产投资热潮,同时带来了投资过热的现象,诸如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规模过大、房屋价格猛涨、商品房积压、土地抛荒等问题。可见,我国房地产业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盲目的"投资热"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要避免房地产投资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对房地产投资作出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