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中国证监会的证券发审制度变革,搜集了2004-2008年期间IPO公司的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等经验数据,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寻租”行为,以及由此导致的IPO审计收费溢价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发审委员所属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确存在显著的IPO审计收费溢价现象;将IPO公司区分为国有和民营两类后,民营IPO公司和国有IPO公司都的确为发审委员所属的会计师事务所支付了显著的溢价审计费用.  相似文献   

2.
承销费用在世界各国普遍呈现出"集聚"的现象,我们对2004年-2009年通过发审委审核的上市公司的IPO承销费用进行研究,发现我国IPO承销费用也存在集聚现象,小规模IPO公司的承销费率主要集中在2%-6%之间,大规模IPO公司的承销费率集中在4%以下。另外,我们检验了券商的政治联系与承销费用的关系,研究发现有政治联系的券商比没有政治联系的券商收取了更高的承销费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代理理论为基础,对我国IPO市场审计师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总资产规模大的IPO公司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资产负债率高的IPO公司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地缘关系仍然是影响审计师选择的显著因素,未发现股权集中度、承销商声誉对IPO公司审计师的选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IPO公司海量信息短时间涌入资本市场,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导致IPO折价现象普遍存在.董秘作为IPO公司信息的发布者,在传递公司信息、缓解公司与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选择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2019年数据,考察财务背景董秘对IPO折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务背景的董秘显著降低了公司IPO...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09年10月30日到2010年底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IPO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完善与否及其对应的IPO抑价,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IPO抑价对IPO内控信息披露的反应。结论是创业板市场IPO公司抑价率对内控信息披露完善与否有显著的反应,因此建议上市公司和监管层从IPO开始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一步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2012年我国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74家公司为样本,对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在其IPO过程中均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且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公司其盈余管理水平高于没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风险投资的认证监督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莫鸿儆  陈彬 《会计之友》2013,(1):100-106
文章以创业板IPO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R&D信息披露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业板市场存在高抑价现象,但IPO抑价率从2009年至2011年每年都在下降;创业板上市公司R&D信息披露与IPO抑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在创业板市场公开发行股票的202家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结构与IPO抑价的关系,发现创业板市场IPO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IPO抑价没有必然联系,而股权制衡度与IPO抑价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从垄断理论的角度出发,采用1994-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承销商地域垄断性对于发行公司IPO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具有地域垄断性的承销商承销的IPO公司,其股票抑价程度显著高于非地域垄断性承销商承销的IPO公司;(2)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IPO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最为显著;(3)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IPO不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4)民营企业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不显著;(5)在发行制度由行政审批改为自由定价制度后,承销商地域垄断性对于IPO抑价的影响有所减弱。进一步地控制了外地小券商的影响,采用其他指标反映IPO定价水平,研究结论不受影响。研究证实,承销商的地域垄断性是我国上市公司IPO定价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11年至2012年为研究期间,选取我国A股市场上的229只IPO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券商特征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券商规模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显著正相关;券商上市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正相关,但是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券商国有控股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IPO审计收费仍然受到客户资产规模、审计师规模的影响,这进一步证明了传统审计收费模型的适用性.此外,对IPO特有因素的分析得到一些不同于年报审计收费的结论:上市公司在IPO期间发生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的情况通常会导致IPO审计收费的增加;事务所在同时为客户提供IPO审计与验资服务的情况下,IPO审计收费定价更高.为解决IPO审计收费中出现的问题,应避免为上市而过度包装、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完善IPO审计收费的披露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2002争至2006年上市的312家IPO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中介机构(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声誉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相关美系。结果发现:公司在IPO过程中存在盈余管理的情况,中介机构声誉与IPO公司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介声誉假说指出,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维护自身的声誉,会自发的对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有效地降低IPO抑价,从而使得投资者能够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判断考虑IPO定价的合理性。文章以我国A股市场2005年至2012年IPO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实施询价制度8年多的IPO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结论:从A股总体市场来看,询价制度施行至今,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IPO抑价显著负相关,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显著降低IPO抑价;这一结论在主板和中小板市场上得以验证,但是在创业板市场上,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A股发行公司IPO前盈余管理与IPO后市场表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1年~2007年期间在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A股市场上市的422家IPO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IPO前盈余管理与IPO后市场表现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A股发行公司的IPO后市场表现与IPO前盈余管理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IPO前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其IPO后市场表现就越差,即IPO前正向盈余管理将会导致IPO后市场表现变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2001年IPO盈利预测制度由强制披露转为自愿披露,在自愿披露制度下,披露动机与披露成本是决定IPO公司是否披露盈利预测的两大主要因素.文章回顾了国内外IPO盈利预测制度的发展,深入分析了IPO公司盈利预测的动机与成本.  相似文献   

16.
以A股市场2006—2012年IPO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异常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及其在IPO定价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对全样本,异常审计费用与IPO抑价水平显著负相关,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和股票上市后的长期市场表现不相关;当考虑异常审计费用的方向时,正的异常审计费用与IPO抑价水平、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显著负相关,与股票上市后的长期市场表现显著正相关,而负的异常审计费用与三者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这表明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努力程度的体现,正的异常审计费用不会损害审计质量,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审计质量。因此,监管部门应更多地关注审计收费不足所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以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以2003年至2005年沪深两市A股IPO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IPO市场审计师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用DFH的IPO价值评估信号模型检验审计师选择行为与IPO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留存所有权比例较高的IPO公司不倾向于聘请高质量审计师,高声誉承销商倾向于IPO客户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由四大审计的IPO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胡静 《财会通讯》2011,(4):131-133,160
本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以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以2003年至2005年沪深两市A股IPO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IPO市场审计师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用DFH的IPO价值评估信号模型检验审计师选择行为与IPO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留存所有权比例较高的IPO公司不倾向于聘请高质量审计师,高声誉承销商倾向于IPO客户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由“四大”审计的IPO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盈利预测作为对投资者决策非常重要的前瞻性信息,在我国的运用主要集中在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颁域.本文以2001年3月15日~2007年12月31日我国IPO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考察了中国IPO公司盈利预测的价值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IPO公司盈利预测是具有价值相关性的,且价值相关性与盈利预测误差、公司规模、是否经"四大"审计等变量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中小板开板至2010年12月31日止参加过会审核的公司为样本,研究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对事务所发审委社会资本的需求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审计收费溢价差异。实证结果发现,民营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有发审委社会资本的审计师,而国有企业对审计师的发审委社会资本没有特别的偏好。此外,当民营企业选择有发审委社会资本的审计师时,需要为审计师的社会资本支付10%左右的审计收费溢价;而国有企业组中,发审委社会资本不能为审计师带来审计收费溢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