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2005,(1):50-51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推动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我国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为适应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迎接世界各国对高科技的竞争与挑战奋起直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具有远见卓识的重大举措。教育创新体系,是实施《211工程》和《知识创新工程》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心环...  相似文献   

3.
孙斌 《中国经贸》2007,(3):17-17
2007年2月1日下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消费资本化理论倡导者陈瑜教授代表世界新经济研究院,同美国生命国际科技有限公司亚太区执行机构签订了创建《澳太氧与健康促进》业务增长创新模式的合作项目,同时将“消费资本化营销模式实践基地”的牌匾授予了美国生命国际科技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4.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正式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又再次重申要加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使经济发展切实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已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一、科...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中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1998年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后,2008年5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北大时再次强调,要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我们深深感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党中央和国家立足长远的战略决策,是抢占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的重要举措。我们同时也在思考.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模式很难简单复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来说.实现后来居上、创建一流有着很大的探索空间。而推进产学研合作,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将会成为中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方略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份权威的分析报告认为,虽然标有“中国制造”字样的产品已在世界范围内占到了相当的份额,但这些产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无论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如果想在世界制造价值链中占据高端的位置,就必须依靠和重视科技创新。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完成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认为,尽管近几年“中国制造”开始逐步崛起,但科技实力却没有显著提高,创新不足已成为中国制造的制约因素。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中国制造的所有技术来源中,国外技术占了一半多,而且继续呈现迅速上升趋势。报告认为,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之所以没有随着制…  相似文献   

7.
“如果将1956年我国制定的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长远规划——《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看作新中国科技创新的第一个春天,那么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则应是科技创新的第二春。而国内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工作的部署表明我国进入了科技创新的第三个春天。”中山市科技局侯奕斌局长在办公室对记者这样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科教兴国”与中日经济技术合作余炳雕,郭燕青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其同日本“科技立国”战略的比较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有其主客观原因。首先,就客观原因来说,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代。冷战结束之后,世界的多极化带来世界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9.
《江苏科技信息》2006,(4):F0003-F0003
科技基础平台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性支撑体系。科技平台建设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结合江苏实际,为对接国家科技平台建设规划,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2004年我省发布《2004-2010年江苏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体方案》,部署实施: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1月8日,举国上下万众期待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党的大事也是全国人民的大事。这次会议是党和国家在新的世纪召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会议,这次会议的胜利召开将为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新的发展做出新的决策、掀开新的篇章! 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从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提出“向科学进军”,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经历三代领导人三次里程碑式的发展,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方针被最终确立,中国科技事业翻开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正> 2002年,不少国家和地区出台了新的计划、政策及重大措施,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为促进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障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中国于2002年8月15日在北京颁布了《可持续发展科技纲要》,以指导全国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科技工作。日本政府继续贯彻"科技创新立国"的方针,公  相似文献   

12.
发展研究生教育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强国的“强”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普及率、教育质量、办学水平、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等方面。高等教育强国也一定是研究生教育强国: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体现之一是研究生教育的发达;优势学科必是研究生教育发达的学科;实现科技创新,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必须经由研究生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孕育于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13.
《宁波经济》2014,(10):I0011-I0013
在16世纪,中国的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于世界,古代中国在科技方面为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是,为什么科技革命出现于欧洲,而没有发生在中国?这是上世纪40年代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的著名的“李约瑟之谜”。现在,需要问的是:当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GDP第二大国之后,为什么中国距离一个创新国家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和谐世界与中国对外战略”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3月25~26日,由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和谐世界与中国对外战略”学术研讨会在北邮科技大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以及《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等单位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和谐世界的内涵”、“和谐世界概念对中国对外战略的影响和作用”两个问题展开,与会者还对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15.
“如果将1956年我国制定的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长远规划——《1956年至 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看作新中国科技创新的第一个春天,那么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则应是科技创新的第二春。而国内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工作的部署表明我国进入了科技创新的第三个春天。”中山市科技局侯奕斌局长在办公室对记者这样说。他认为,经济转型时期的广东省中山市,对科技创新有巨大的需求,而作为政府主管科技的职能部门,承载了政府殷切的期待。所以,科技局提出了以大科技观去迎接科技创新第三春的战略。什么是大科技观?他说:“大科技观的核心就是要让横向与纵向的资源在中山集聚,在企业聚焦,使企业成为中山科技创新的主体,把科技创新工作做深,规模做大,以全面升级中山的科技与经济。”  相似文献   

16.
首先我代表科技世界网传媒集团全体员工祝贺“记录了中国高新区创新发展历程,促进了中国高新区打造品牌形象”的《中国高新区》杂志创刊十周年。  相似文献   

17.
国家科委“九五”技术创新工程实施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五”期间,国家科委技术创新工程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及《国务院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国家科委《技术创新工程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主要任务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技经济结合的  相似文献   

18.
<正>“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北京市在“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建设目标。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在此目标之下,除了政策的引导扶持,也需要各类资本为各类创新主体的技术攻关、产业升级和生态发展提供丰厚“沃土”和源源“活水”。  相似文献   

19.
林业部最近就科教兴林作出积极部署。 今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郑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中明确指出,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三条方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这是确保实现我国“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主流,也是各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亮点。1998年2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为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做重要批示时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东南亚的金融风波使传统产业的发展会有所减慢,但对产业结构调整则提供了机遇。”同年3月4日,他在同出席全国政协九届一次科技界委员座谈时再次强调:“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国力的竞争能力,党中央围绕着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纪之交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01年朱总理在全国人大九届四次大会上作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下面简称《纲要》)《纲要》在回顾“九五”期间所取得成就的同时,展望并提出了“十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尤其对科技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等重大国民经济问题做了专门的阐述,《纲要》指出:“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时候”,“今后5年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特别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键”。《纲要》还进一步提出了“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即“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来推动”。与此同时,西藏自治区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