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1月4日美国参从两院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局面,开辟了世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新局面。在美国银行突破分业经营制度的过程中实施了众多的金融创新,始终贯穿其中的是银行金融机构的创新。银行由原有的单一银行制不断走向集团化,出现金融集团化的趋势,这一趋势推动着美国金融制度由分业走向混业。美国金融控股公司在推动美国金融制度的演进中有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潘峤 《中国经贸》2013,(2):95-95
一、法案的意义和影响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颁布,意味着美国的金融监管放弃了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中的一些基本原则,而向1933年《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回归。《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由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于1999年签署颁布,该法案废除了《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取消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之间的界线,取消过去分业经营的规定,金融机构可以同时经营多种业务。而(《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  相似文献   

3.
王家庭 《开放潮》2001,(1):27-29
1999年 11月 4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业现代化法案》,并于1999年11月12日正式生效。这一法案取代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允许银行、证券、保险公司业务相互交叉,不仅标志着美国在世纪之交结束了自三十年代实行了50年之久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体制,进入混业经营的新时代,而且表明在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的浪潮下,混业经营体制已成为世界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趋向开辟了金融服务产业的新纪元。至此,实行混业经营的金融三巨头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正式完成了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体制转变。金融业的…  相似文献   

4.
齐佩金 《发展》2001,(9):29-31
1999年11月4日,美国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消了已实行大半个世纪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从而标志着美国金融业从立法上告别了“分业经营”的历史,迈向“混业经营”的新历程。时至今日,构造于29-33年经济危机之后的“分业经营”的专业化模式逐步瓦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的金融业现已全部走上了“混业经营”的综合化发展道路。目前我国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经营体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展业务创新”。但混业经营毕竟是一种潮流,尤其是在即将加入WTO的今天,应如何进行调整和改革,是我国金融…  相似文献   

5.
1999年11月4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业现代化法案》,并于1999年11月12日正式生效。这一法案取代了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允许银行、证券、保险公司业务相互交叉,不仅标志着美国在世纪之交结束自30年代实行了50年之久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体制,进入混业经营的新时代,而且表明在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的浪潮下,混业经营体制已成为世界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趋向,开辟了金融服务产业的新纪元。至此,实行混业经营的金  相似文献   

6.
1999年11月,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国会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从而正式废除了美国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实行的限制商业银行进行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结束了美国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分业经营的历史,美国银行业正式迈入合业经营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美国"银证分业"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在世界范围内开"银证分业"制度之先河.该法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格局的形成,也标志着纯粹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诞生,成为实行"银证分业"制国家效仿的模本.银行业与证券业关乎一国金融制度之根本,银证分业制度的必要性与实际运作在国际上是长争不衰的话题,也是我国金融法制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拟通过系统考察<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立法背景、基本内容、解释与修改,来探究该法的立法基础,进而提出关于银证分业制度必要性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金融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过程。20世纪美国金融经营体制的变迁是世界金融业变迁史的典型代表。美国在1929年之前实行混业经营,1929年。美国爆发由金融危机引发的严重的经济危机。整个金融体系几乎陷于瘫痪,致使40%的商业银行破产。人们普遍认为混业经营是造成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于是美国于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将金融企业的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等严格分离。各国纷纷效仿.混业经营一统天下的格局演变为混业(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和分业(如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两种经营模式并存的格局。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开始出现重新实行混业经营的动向。  相似文献   

9.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华尔街金融风暴.虽然美国政府频频出台各种强力措施.但已严重祸及实体经济.美国经济出现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衰退,同时也给多个国家经济也造成了重大影响。1999年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废止了在美国实行了66年之久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从而结束了美国在金融法律制度上银行业、证券业与保险业等分野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在30年代以前,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弊端,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基本上采取混业经营的模式。30年代大危机之后,美英两大资本主义国家(和二战后的日本)吸取了存贷业务和证券业务混于一家银行,从而严重增加银行风险,带来银行连锁倒闭的惨痛教训,选择了分离型模式,这一模式在美国以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加以肯定,在日本则以1948年以《证券交易法)加以规定。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模式的确较好地保障了金融和经济的安全、繁荣和稳定,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1月12日,克林顿总统签发《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该法废除了由《1933年银行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奠定并实施了66年的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建立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服务机构之间混业经营的金融体制框架。一般认为,美国《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颁布,标志着混业经营的金融体制成为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我们要探讨的是,在美国这一高度发达、各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月21日,美国奥巴马政府公布了金融监管改革的新议案,主要内容是限制银行规模和限制银行经营自营交易等高风险业务。这份议案也被称为现代版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因为该法规的主要策划人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一直呼吁美国银行业应恢复“大萧条”后所实施的分业经营模式,以防范金融危机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3.
自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以来,存款保险制度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由于存款保险制度在保护小额存款人,防止银行挤兑及维护整个银行体系稳定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加以推广。目前世界上已有七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到目前为止,银行破产和退出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是非常  相似文献   

14.
在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国会通过并实施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规定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必须严守分界,彼此不得跨入对方的业务领域从事经营。这项法案的实施对当时建立规范的金融监管体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挽救了许多濒于倒闭的金融机构,但是同时这项法案也限制了美国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和业务发展。1999年11月4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历史性的新银行法一“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The Financial Service Modernization Ac…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1月12日,克林顿总统签发《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该法废除了由《1933年银行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奠定并实施了66年的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建立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其它金融服务机构之间综合经营的金融体制框架(“综合经营”的概念代替中国使用的“混业经营”概念)。一般认为,美国《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颁布,标志着综合经营的金融体制成为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我们要探讨的是,在美国这一高度发达、各种法规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为什么改革分业经营转向综合经营的金融体制长达66年的历史演变?进一步说,需…  相似文献   

16.
周立 《世界经济研究》1991,(5):43-45,69
目前,美国新的金融改革正紧锣密鼓,引人瞩目。今年2月5日,美国财政部向国会递交了一份改革提案(以下简称“2·5”提案)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取消1927年通过的《麦克菲尔登法》,以彻底实现银行的全国性经营。第二,废除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中的有关条款,拆除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业务壁垒。第三,修改1956年的《银行控股公司法》中的有关条款,允许银行公司及多种经营,并可拥有和吞并非金属机构。第四,限制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银行存款的承保规模,并且将保费率和计算方法由现行的统一比率,改为根据银行资本状况和风险程度而实行差别费率。第五,简化政府对银行业的管制体系,将现有四大管制机构减少为二家。此项提案如能在国会通过,这将是继80年代初的金融改革后又一重大发展。美国为什么要对上述几项法规如此大动干戈?可从下面与此相关的历史和现实背景的分析中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7.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是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起源于美国, 1929— 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银行纷纷倒闭,存款人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为维护社会公众对银行的信心,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  相似文献   

18.
尹雅楠 《特区经济》2004,(8):118-120
一、“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向——以美国立法变迁为主的观察与思考。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分业与混业模式源于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性质与业务的分立。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分业经营”模式首创于美国。1933年,美国国会颁行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lass—Steagall Act2,以下简称G—S法),它“不仅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野割据的形成,也标志着纯粹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诞生。同时,还为其他国家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离提供了借鉴样板。”该法实施之后,不少国家竟相效仿,采取分业经营的金融管理体制。然而,在原先效仿美国立法的国家纷纷进行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放宽分业限制后,山姆大叔才迈出了美国金融体制迈向21世纪的重要一步,特别是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Gramm—Leach—Bliley Act,以下简称G—L—B法),从立法上明确放弃了金融分业经营制度,金融业混业经营体制才得以最终成为美国金融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性制度。综观各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从分业经营逐渐向混业经营的过渡并非是简单的金融制度的替换,更是一个金融机构竞争与整合,金融服务体制创新及金融监管理念的改革过程。因此,我们除了关注立法结果外更重要的应注重对整个变革过程的分析,从中发现变革的原由、立法演化所需具备的条件、制度变迁背后的理念革新等一系列更具借鉴意义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盲目的进行制度的移植。2003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以下简称《商业银行法》)获得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04年2月1日起开始实行。我国《商业银行法》的修改表明,立法者逐渐吸收并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制度的嬗变结果,并逐渐与中国的金融业实践相结合,体现了法律修改的前瞻性。因此,43条修改的重大意义在于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逐步走向混业经营,用法律手段拓展商业银行的创新与发展空间,以法律方式明确保护商业银行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为扩大资本市场,减少间接融资,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法律环境,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加风险控制手段和盈利能力。应当注意的是,尽管混业经营可能成为中国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必然选择,但立法的变更并非意味着我国短期内即可实现混业经营模式,其仍然有待于各种环境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安然、worldcom等公司出现问题后.人们不期然发现花旗集团与JP摩根大通集团,成为卷入是非漩涡最深的大型金融机构.这两家股价下跌幅度最大的银行.恰恰也是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解除以来,倡导多元化经营最力的两艘金融航母。无独有偶。在欧洲,今年业绩表现最差的银行股是拥有保险公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华尔街金融风暴.虽然美国政府频频出台各种强力措施,但已严重祸及实体经济,美国经济出现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衰退,同时也给多个国家经济也造成了重大影响.1999年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废止了在美国实行了66年之久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从而结束了美国在金融法律制度上银行业、证券业与保险业等分野的历史,允许以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式实现银行、证券、保险业之间的相互渗透,美国对金融机构放松监管是导致本次危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