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县,地处太湖之滨,上海经济区腹地,环抱风景旅游城市苏州。有39个乡镇(2个县属镇),834个行政村,9400个行政组(生产队),31.31万户,115.9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04.66万人),幅员1634平方公里,平原占67.6%,山地占11%,水域占21.4%,平均每平方公里709人,1983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2.9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占72.2%;1984年猛增到17.94亿元,增长38.9%,其中工业产值占73.6%,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从1983年的394元增加到562元,增长42.6%。属江苏省山水田、农工商综合经营比较好,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分。 一、农村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邛崃县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邛崃山脉东麓,为成都市所辖。幅员1375.13平方公里,合206万市亩。地形西高东低,海拔最高2025米,最低453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的特点。全县划分为四个农业区:山区林牧土特产区,占县土地面积(下同)的41.4%;中丘茶林牧区,占17.9%;浅丘粮油果渔桑区,占18.1%;平坝粮油猪区,占22.6%。在土地面积中,耕地63.6万亩(其中田44.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0.9%,农业人均耕地1.2亩,劳均耕地2.3亩。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土地结构。  相似文献   

3.
东莞县地处珠江三角洲,前临香港,后靠广洲,与深圳接壤。全县土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0.3%,总人口1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6万人,占总人口的8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77人。 自从我县划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对外开放区范围以后,全县人民决心进一步发挥优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贯彻“贸、工、农”方针,实行外引内联,把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和出口贸易,为国家多创外汇结合起来,加快四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4.
黄县地处胶东半岛,有20个乡镇,730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55.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24万人。总面积889.15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621人)。有耕地61.15万亩,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有1.22亩。浅海滩涂30.46万亩,其中宜养水面17.73万亩。全县地貌类型多样,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土壤较肥沃,有利于作物高产,适宜多种经营。从县城到各乡、镇均有客运汽车。境内的龙口港与天津、大连、烟台等城市都有客货轮往返,并于今年四月一日正式对外开放,为技术引进和工农业产品的运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沅江县位于湘北,居洞庭湖西南。有8个区、9个镇、37个乡、9个国营农、林、渔、芦苇场,399个村,4034个村民小组,12.98万户,59.39万人,其中农户11.5万户,53.51万人。全县总面积1989.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7.7万亩(水田61.2万亩、旱土18.5万亩),是全国综合商品基地县之一。 全县地势平坦开阔,平、岗、水、洲兼有。土质肥沃,温光同步,雨水充沛,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围垦平原127.5万亩,占总面积的42.7%,是粮、麻、鱼、棉、油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6.
一、大包干开创了凤阳农村经济的新局面 凤阳县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地。全县有46个乡镇,353个行政村,3513个生产队,120877户(其中农业户100076户),55.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10万人),社会劳动力28.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劳动力25.75万人),耕地120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2.39亩,劳均占有4.6亩)。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是一个“三靠县” 历史上,凤阳是全国有名的穷县。解放前十年九荒,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身背花鼓四处逃荒要饭;解放后由于极左路线长期反复折腾,农业低产落后,农民生活贫困,常有外流乞讨。  相似文献   

7.
巴中县地处川北低山区,历来是农业县。1957年至1979年的22年间,全县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4.8%,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均占70%以上。种粮面积历年占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形成了一种传统的“粮——猪”型结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巴中县在1980年全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基础上,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收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类型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劳动力转移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发展方向和调整的途径,为制订规划和农村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在7个省选择了16个县(市)开展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的调查研究。 这项研究工作是由广东、江苏、山东、湖南、安徽、四川、陕西等7个省和在这7个省中选定的16个县(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具体承担。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变化就是20多年里有1亿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已占农村总从业人员的30%左右,使乡镇工业成为我国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农村有劳动力4.9亿人以上,其中有1.2亿人进城务工。面对我国三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必须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郭志敏 《农业经济》1994,(10):22-23
农村劳动力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对策郭志敏农村劳动力是从事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其结构状况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达程度.改革开放以来,在重视和发展农业政策的指引下,依靠科技进步使我省农业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非农...  相似文献   

11.
12.
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是农民增收入,奔小康,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市场机制配置劳动力资源,使沉积在农业中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转移到二、三产业,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既具有现实紧迫性,又有极好的机遇和前景。本文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重点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对如何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现实选择、工作取向及对策措施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关于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下 ,我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便是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不断增多 ,特别是贫困地区。仅我们义县去年就有 4万多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工作 ,其中很多人常年在外。面对这一现象人们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如何客观现实地看待分析这一现象呢 ?笔者有几点思考。  一、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势在必行  贫困地区基本上都是农村人口多 ,要实现由温饱迈向小康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的作用 ,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合理安置他们就业。   1、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二者能够协调发展既是党的十八大要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对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资源型城市的具体实际,分析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并提出要保持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势头,支持和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郊区农村在逐步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非农化的产业转换,使农村经济得到综合发展。从1978年到1982年,市郊农业劳力的转移总量约100万人,同期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超过100亿元,大体上每转移一个农业劳力就能多创造产值1万元。这充分说明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最能动因素,是农村产业结构演变的必要前提。本文根据最近对上海郊区农村抽样调查,着重就上海郊区农村劳力转移的几种态势作一些阐述和分析,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专 《农业经济》2003,(4):29-30
我国是世界上农村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目前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 1 .5亿 ,加入WTO将使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瓶颈”。本文以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 ,通过对沈阳市辖区内的区、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调研 ,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并探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一、沈阳市农村劳动力现状根据调查测算 ,沈阳市有农村劳动力 1 0 6.5万人 ,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 9.1万人 ,约占全…  相似文献   

17.
18.
可持续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可持续农业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论述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4个阶段;提出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必须采取以粮食安全为前提,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等6项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苏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汪长根居德里石恂如陈楚九钱洪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工业的发展壮大和众多小城镇的崛起,苏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据统计,自1981年初至1996年底的1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