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区域R&D产出水平差异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不同,我国各地区在R&D产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对我国区域R&D产出水平差异进行定量化分析,本文引入了主要检索工具收录论文相对数量、授权专利相对数量、技术市场相对规模、新产品产值相对规模等指标,根据(2006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对我国各地区R&D产出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R&D产出水平差异程度的不同。对我国各省区进行科学分类。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进DEA的我国各省市R&D活动效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D活动的效率对于社会科技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都有重要影响.基于R&D活动产出与投入在时间上的滞后关系,建立改进的考虑滞后期因素的C2R模型和C2CS2模型,并利用这两个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R&D活动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R&D活动效率东、中、西部区域间差异较大,许多省份R&D活动效率较低,R&D有效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或人力资源丰富地区.基于分析结果,对非DEA有效省份,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3.
依据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运用稳健MM估计的EBA (异常值检验的极值边界分析)模型,采用中国30个省际区域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R&D强度区位分布条件的“稳健性(Robust )”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各地区的R&D强度存在差异,且其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R&D强度较高的东部地区,科技水平、市场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要素禀赋等4个因素对中国R&D强度具有抗干扰的“稳健性”影响;R&D强度中等的中部地区,3个“稳健性”影响因素是政府公共政策、科技水平和要素禀赋;而对于R&D强度较低的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和要素禀赋对提高R&D强度作用具有“稳健性”。由此揭示我国R&D强度的发展规律以及各区域间的差异性,并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为各地区制定科技政策目标和实施方案提供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总量和结构等角度对浙江省的R&D投入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运用DEA评价方法,对浙江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R&D产出相对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浙江省R&D投入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R&D效率都较高,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效率规模报酬递增明显,而企业呈现下降趋势,说明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进一步加大R&D的投入,而企业则可适当控制R&D的投入,将重点落实在R&D管理体制的创新上,最后提出了管理和提高R&D绩效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DEA的企业R&D投入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RA),通过对我国企业1992-2003年R&D投入绩效及其变化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企业R&D投入的产出绩效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较差,但在1999年后不断提升并且其相对绩效较优.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企业还应加大对R&D的投入,这样才能创造出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R&D及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一组国际通用的、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企业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群已成为贵州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本文通过对贵州省R&D经费的投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宏观上探讨R&D投入及其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影响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网络超效率EBM-Malmquist模型测度工业用水效率,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分析中国工业用水效率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探究中国全域及各地区工业用水效率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2011~2020年间中国工业用水效率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但仍存在显著区域间非均衡化特征,内部相对差异呈现“增减交替”趋势,超变密度对中国工业用水效率空间差异贡献最大;各地区分化态势有所不同;工业用水效率在不同地区受到科技创新、市场化水平和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论为评估和提升不同地区工业用水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揭示了 2006~2017 年我国30 个省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 从理论层面阐释了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从科技金融资源环境、 科技金融经费力度、 科技金融融资规模以及科技金融产出能力 4 个方面分析了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结果显示: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提升速度缓慢, 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形成 “东强西弱” 的局面; 科技金融资源、 科技金融经费、 科技金融融资与科技金融产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且科技金融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最强; 本文还从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科技金融政策制定、 金融机构结构转型以及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我国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为基础,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和讨论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水平。研究发现,我国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不高,且规模效率较低是抑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政府R&D资助、企业利润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企业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企业与高校合作的影响并不显著。根据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本文将各地区企业技术创新划分为4种模式,各地区可结合自身效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科技产出不仅受投入资本和研发人员数量影响,也受投入结构影响。通过收集我国1990~2012年间科技产出、投入总量和结构数据,运用生产函数分析了投入结构对科技产出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支出、试验发展支出、企业研发投入、高校研发人员等比例扩大对科技产出规模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应用研究支出、政府科技投入、高校研发支出、研究机构人员等比例对产出规模呈负向效应;研发人员与资本具有明显的替代关系,研发支出、基础研究支出、机构研发支出、企业研发支出、试验发展人员和企业研发人员等比例提高对研发人员效率有正向效应,但对资金效率呈负向效应,随后,模拟分析了投入结构调整对科技产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业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我国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与节水潜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目前,我国工业用水资源配置偏离了效率原则;各地区工业用水的效率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是由工业结构水平、外商投资规模和水资源禀赋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各省(市、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的潜力.我国在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时,需要制定有区别的区域节水目标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9~2006)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国家自主创新政策导向下,企业R&D投资的主体地位日渐加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R&D投资强度依然偏低,存在研发人力投入不足、地区差异显著、中小企业R&D投资力度有待加强以及R&D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R&D补贴是政府干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措施,其具有增加企业R&D资金,降低企业R&D成本的作用,本文以深圳中小板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了我国的R&D补贴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直接补贴和税收优惠的作用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实证结果表明,R&D直接补贴和税收优惠在R&D投资和专利产出之间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且R&D直接补贴的正向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评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对2005年全国不同省、市、自治区科技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综合评价,得出我国不同区域推进科技进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Eviews7.2 软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高校科技创新对我国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得到了面板数据回归结果。结果表明,高校R&D 人员投入和专利技术产出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R&D 经费投入对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技术进步起着阻碍作用,同时科技论文产出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高校应当改革传统的以论文数量、科研经费为导向的高校科研考核制度,改进和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整合人才资源,形成优秀的科研团队,同时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信息平台,从而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促进高校的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竞争的日趋白热化,跨国公司一改过去把R&D活动主要集中在母国进行的做法,开始制定和实施R&D投资国际化的战略,根据不同东道国在人才、科技实力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上的比较优势,寻找R&D配置的最佳区位,从而促使跨国公司的R&D活动日益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本文将以跨国公司R&D国际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跨国公司R&D国际化获得利润最大化来进行数理分析,说明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9~2011年我国30个省市科技R&D人员、人力资本存量和创新效率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分析科技人力资源与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范围而言,科技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重要,科技人力资源中的R&D人员次之,人力资本存量最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较大,东部、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效应最高,但对中部地区的经济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18.
以1999~2008年中国31个地区的数据为基础,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全国各地区R&D投入的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地区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部分地区的研发投入效率出现下滑,引起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衰退。同时以河北省为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指出未来我国应该重点加强研发活动中的技术进步,并同时注意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2000—2009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R&D投入和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R&D人员投入的产出弹性大于R&D经费投入的产出弹性;在两种R&D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中,北京、四川、吉林、广东呈现双高特征,青海、宁夏和新疆则呈现双低特征,其他省份则表现为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投入的弹性系数此高彼低的特点。面板误差修正模型(PVECM)的实证结果表明:R&D投入的短期波动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有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吴和成 《工业技术经济》2005,24(1):84-85,102
利用统计学中的主成份分析、相关分析方法,基于科技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统计数据,建立科技活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产出滞后的DEA模型,动态地分析了我国各地区五年内科技活动的相对效率。从计算结果来看,在DEA评价模型下,我国的东部地区的科技活动具有较好的效率,西部地区则效率较低。但中西部地区科技活动的效率有提高的趋势,这可能是与我国重视西部发展所表示出来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