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认识李薛青一、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中介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前提条件。作为介于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之间的一个中间变量,中介目标通常表现为一些较短期的量化的金融指导。一般而言,...  相似文献   

2.
闵梓耕 《中国经贸》2014,(17):160-161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各国货币当局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选择的作为调节对象的目标,其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传导渠道作用,中间目标选取的适当与否影响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一系列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简单说明了国内外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历史演变;然后,针对我国现行货币供应量中间目标,从正反方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货币政策面临的选择问题;最后,从中总结出对我国今后制定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有借鉴意义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蔡璟霞 《特区经济》2006,211(8):84-86
货币供应量与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理论与现实中都具有可行性与缺点。但是,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已经存在被利率所取代的可能性。本文主要比较性地讨论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在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中作为中介目标的可能性,并对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彤 《天津经济》2004,(3):20-22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而经济金融形势的复杂性,以及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在压力和因外汇供大于求而产生的内在压力下,为了确保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确保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中  相似文献   

5.
美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美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利率和倾向量二者之间转换,有着很复杂的经济背景。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正确选择和成功运用保证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倾向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李晚华 《特区经济》2005,(11):209-210
一、国际上关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理论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的理论是随着货币主义理论的兴起而产生和发展的。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利率为关键环节,货币政策首先引起利率的变化,通过利率传导机制引起投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总需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一般来说,从货币政策实施到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存在一段时滞, 因此需要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起到桥梁作用,连接货币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变量要求具备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往往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  相似文献   

9.
为抑制房地产和基础工业投资快速增长的局部过热,2003年9月份以来.央行出台了包括将银行准备金率由6%上调至7%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阻止货币供应的过快增长。而三个月后,一组包括将超额准备金利率由1.89%下调到1.62%的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又温和登场。表面看来,此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空间和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这组货币政策本身就有“对冲”之嫌,而三个月前后的举措也似乎“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0.
DSGE模型框架下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规则是中央银行为了保持通货膨胀和产出稳定并使经济更快发展所使用的货币政策的指导原则。目前,通行于各个国家的货币政策规则主要有利率规则和货币供应量规则。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都已逐渐从货币供应量规则过渡到利率规则,而在我国不管是应用方面还是理论研究方面,对于哪一个货币政策规则更适合我国始终都还没有定论。因此,本文试图在DSGE模型的框架下,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得出,相比于货币供应量规则,利率规则下:(1)货币政策更有效;(2)技术冲击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和产出波动更小;(3)技术冲击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影响更短暂。因此,研究得出,我国更适合使用利率的货币政策规则。  相似文献   

11.
简要回顾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和实践的演变过程,介绍了“盯住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分析了我国利用货币量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所遇到的困难,并就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框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在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各种约束进行了阐述,并实证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不能解释近年来的GDP的增长,我国可以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替代目前状况。  相似文献   

13.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及其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我国 90年代以来的季度经济数据 ,通过对AD AS方程的拟合 ,检验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现阶段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已存在较大缺陷。主要原因在于 ,公众预期的变化和利率管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扭曲了货币政策传导 ,而证券市场的反常波动又经常造成货币的大量“漏损”。因此本文认为 ,目前央行可尝试采用基于货币供应量和名义利率指标的混合货币政策规则 ,作为对现行货币供应量规则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1985—2007年之间的年度数据,用实证方法分析了中央银行量化其政策目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数量化有利于降低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同时.研究结果证明央行公开其数量化政策目标要比达到该目标更为有效.明晰的货币政策目标具有较强的告示效应,有利于引导公众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强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5.
梁柱  袁智 《特区经济》2004,(1):52-54
利率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中才有可能走向市场化。换句话说,利率的市场化要由市场经济体制为其提供最基础的条件。为什么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并没有提出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原因就在于,过去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利率只是计划管理的工具,利率的影响作用被严格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率市场化与计划管理是对立的。后来,我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以M1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MO和M2为观测目标,操作目标为超额准备金,同时关注货币市场利率(包括拆借市场利率和回购市场利率),并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7.
18.
刘翠 《产权导刊》2016,(9):34-37
本文利用描述性统计、平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从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三个方面,对货币供应量规则在我国目前阶段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其分析结论是目前阶段货币供应量存在可测性降低、可控性下降、与宏观经济相关性不高等问题,货币供应量规则已经不适合单独再作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  相似文献   

19.
20.
“双轨”货币政策需要更广阔的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宏观背景下,中国经济中的货币政策呈现一定的双轨特征,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利率政策的双轨性—在银行信贷市场上,需要通过维持相对较高的利率,来达到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目标;在货币市场上(即一年以内的货币资金融通市场,货币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抑制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压力,需要保持宽松的货币环境,这又造成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在目前直接融资并不发达、资本管制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情况下,这种双轨特征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仍然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面临多方面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