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出发,论述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的必要性。阐述新的产权制度应有的特点;从传统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难以兼容方面,论述股份制是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有效途径。文章最后论述了国家如何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股票市场是制约股份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我国的相关法律尚不健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稳健地发展股票市场,推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进程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股份制企业是国有企业在经营层次上的实现形式.但是,股份制企业不是国有企业.因此,国有企业不能是上市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企业,即不能是上市公司.而且,国有企业也不应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股份制的运用上,一家国有企业可以组建多家股份制企业,可以组建由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也可以成为某些股份制企业的参股股东;总之,可根据经营的需要,灵活地运用控股或参股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具有财政化功能。国有产权所具有的属性不适应市场经济企业产权边界清楚化的要求,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不可能成为以利润极大化为目标的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只能是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国有企业的最好出路只能是需要国有经济存在领域里的国有企业功能财政化、不需要国有经济存在领域里的国有企业民营化。国有企业从不适宜于其发展的领域退出来后,政府可以集中有限的财政资金搞好需要发展的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财政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3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思想不断变迁。改革的第一阶段,要求是扩大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改革的第二阶段,是学习农村承包制经验,推行企业承包制。在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后,改革的第三阶段是全面的股份制改革。目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混淆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的区别。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非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国有企业,只有公营企业。用公营企业充当国有企业,混淆公营与公有,以取消国有企业的存在,这对于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是最严峻的现实问题。明确区分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并明确地将目前处于非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制度演化为规范的具有国家一般性质要求的公营企业,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建设现代规范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这一目标相适应,劳动工作要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为中心,全面推进劳动领域各项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劳动体制,最终实现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目标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竞争公平、服务完善、运行有序、调控有力的现代劳动力市场。竞争公平,要求打破企业所有制和职工身份界限,以及城乡隔离、条块分割的格局,按劳动力供求的客观要求,企业和劳动者可以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进行双向选择,并以市场主体的平等…  相似文献   

7.
从清债清产核资入手,组建专业化股份制公司窦养民,唐辉改革开放15年来,工业企业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明显落后于农业和其它方面的改革,有的工业企业已是举步艰难,进退两难,负债累累。不少国有企业仍然维持计划经济时代的大摊子,没有真正构建市场经济的新体...  相似文献   

8.
职工持股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国有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尤为适用,这不仅使职工从所有权上成为企业的主人,还可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并能使职工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增强职工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关切度和民主管理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实施股份制改造,把国有企业转变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公司,进而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这一改革,需  相似文献   

10.
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本文对股份制、承包制、租赁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承包制是国有企业改革必要的过渡形式;租赁制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的活力,是企业制度改革的一种辅助形式。  相似文献   

11.
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国有企业是进行国有资产投资而产生的,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效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有助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是要按照“一个减少、两个规范”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要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明确的产权是市场经济中企业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实现保值增值的基础,而产权制度上的缺陷正是我国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存在效率低下、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论述是我国国有资产产权改革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扫描与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49—1978年,我国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国企财务实际上是国家财政的延伸,财务管理体制是国家对国企实行"统收统支、统负盈亏",企业几乎没有经营自主权。第二个时期分两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国企财务管理体制向"放权让利、统负盈亏"进行初步改革。从1984年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政企职责分开,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进入到"扩权放利、分负盈亏"阶段。第三个时期,十四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构建了国有企业"财务自理、自负盈亏"的现代财务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必须将国有企业塑造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然而 ,随着改革条件的变化 ,国有企业存在着巨大的改革成本。以债转股作为切入点来解决这一问题 ,从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企业改革历经30年,在较为明确的改革思路下实现了巨大的改革成就.中国企业改革主要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管理原则、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以抓大放小为主要思路的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以及以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主要形式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然而,目前中国企业改革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必须在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将中国企业改革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破解国企利润上缴的十个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企上缴利润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体现,也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需要。由于这是一项涉及再分配的改革,有“十大难点”需要研解,即国企多年养成的既得利益态势如何改变、现有国资的家底如何理清、国资经营预算应由谁编制、国企按什么原则上缴利润、国企应建立什么样的运作体制、国企要不要都成为“四自”企业、国企上缴利润谁是收支主体、国资委要不要再设资产经营公司、国资委怎样处理上缴利润、国企创造的利润如何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7.
"产权清晰"的提法不够准确,对国有企业改革产生了误导.因此,提倡"产权合理化"可能比"产权清晰"更符合改革要求.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权合理化比产权清晰更能完整地包含产权的内涵;二是产权合理化不仅包括产权归属清晰,还包括产权的严格保护与自由顺畅流转;三是从整个国有经济布局来看,产权合理化是指合理调整国有经济在不同行业的分布,做到有进有退,确保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员工的心理契约。从心理契约的角度考虑,国有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激励的过程中,必须遵循针对性、公平性、及时性的原则,以改革国有企业产权为前提,在完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注重满足员工心理期望,加强对员工的沟通了解。  相似文献   

19.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国有企业改革的场经济前提下,从宏观层次上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调整,对国有企业进行重新定位,即科学界定国有企业在不同部门和领域的去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