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城乡旅游互动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途径,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城乡旅游互动的效果并不明显,城乡旅游之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对此本文提出了建立城乡产业集群的方式来实现城乡旅游的真正融合,文章通过对产业集群内涵特征的分析,认为建立城乡旅游产业集群有一定的可能性,并由此提出"四位一体"的城乡旅游产业集群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城乡旅游一体化是大势所趋.辽宁城乡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应引入“椭圆理论”,城乡一体化地区可以理解为一个具有“城市”和“乡村”两个焦点的大椭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椭圆模式”城乡旅游目的地,依据“椭圆理论”的焦点等效,各点聚合,整体扩张、演化等定律,将辽宁地区城乡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归纳为:规划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孙振杰  高宏  刘丽华 《商业时代》2012,(15):133-134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成部分,是旅游深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京津冀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具有旅游协作发展的良好基础。基于共生理论的概念和内涵,本文对京津冀旅游协作发展的共生关系进行了判读,提出了京津冀旅游共生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实现区域旅游的共生共赢。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要求立足于农村,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问题,是在保证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目标,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旅游产业天然有着耦合性强的特点,乡村旅游有助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提高农业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也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和路径。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渠道应立足于"农业+",依附互联网媒体,搭建乡村旅游平台。但乡村旅游发展中仍存在对乡村旅游观念存在偏差、乡村管理体系不健全、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建议引导树立正确的乡村旅游发展观,深化改革形成高效的旅游管理体制,积极提升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旅游经济的内涵出发,分别阐述了城乡一体化、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脉络及界定,论述了乡村旅游与城市一体化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思考。本文希望能对更好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向深层次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璐瑶  王曼莹 《商业时代》2015,(10):123-124
在目前我国城乡发展差距巨大且城乡两大经济领域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条件下,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乡产业的现代化水平是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关键环节。根据吉林省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基础和产业结构,文章提出,吉林省以产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模式存在五种类型,即现代产业综合发展型、工业资源加工型地区、农业资源加工型、传统农产品生产型以及特色生态资源旅游型,本文对五种类型的具体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全国其它地区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旅游产业生态网络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旅游产业生态网络中企业的共生现象,提出了旅游产业生态网络下企业共生机制构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企业的不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和理念,旅游共生得到了众多专家和经营者的认可,走“景区-城镇”旅游共生的道路是实现和谐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社会经济发展下的旅游行为不再是一种奢侈享受,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讲求更为个性化的旅游方式则需要旅游产业走“共生”发展的新思路。共生型旅游产业集群化经营对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政府部门应该联合旅游企业,规划旅游发展方向,为休闲旅游的共生、集群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城乡统筹发展,产业发展是核心、是关键。本文以城乡产业一体化为研究视角,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措施,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乡村旅游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业已成为共识。以乡村旅游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显得切实可行。以政府为主导,搭建农村劳动力转移至乡村旅游的桥梁;构建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模式;建设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保障体系是实现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乡村旅游转移、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集群供应链视角,从中观层面给出了一种农产品加工业与物流业共生演化的新描述。研究发现,伴随着共生的形成、成长到成熟,农产品加工业与物流业共生关系从“点共生”到“线共生”,再到“面共生”,最终向“网络共生”演化。这一过程中,两业共生呈现出资源从分离到叠加、共生类型从供需型到互补型、共生稳定性从不稳定到强稳定演进的规律性。两业共生演进并不必然发生,而是市场与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一大新兴产业开始发展壮大起来,而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部分,也在推动国民经济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施与探索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利用正迎来它新的机遇和挑战,乡村旅游用地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组成要素,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向越来越明晰,土地利用规划缺失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因此如何利用好乡村土地资源,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城乡经济融合、空间融合和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3.
刘红芳 《北方经贸》2014,(8):223-224
从城市旅游、乡村旅游和城乡旅游互动发展的概念入手,同时总结了许昌城乡旅游发展中的资源互补优势、交通互补、客源互补优势以及经济优势,从而提出许昌要实现城乡旅游互动发展必须树立先进的思想意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保证许昌城乡旅游互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统筹背景的南京乡村旅游养老产业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的不均衡发展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而城市与乡村在旅游活动要素与旅游经济要素方面具有较强关联性与互补性,应该进行城乡旅游统筹发展。本文结合南京市的具体特点,阐述了南京养老问题的迫切性,分析了乡村旅游度假式养老在满足老年人心理、生理需求以及加强乡村建设、城乡交流与有利于社会保障统筹等方面具有的发展优势,提出了建设养老小区、混和公寓、养老院、乡村宅院租售等灵活多样的乡村旅游养老业模式,以满足不同的养老需求,推动城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1994-2008年我国旅游业数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以灰色综合关联度为量度指标,对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1994-2000年和2001-2008年两个时期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主导因素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职工年平均工资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就从实证的角度揭示了国内旅游收入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及其变化规律,从而为政府在制定国内旅游业发展规划和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演化经历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成熟后期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皆呈现出异质的演变规律,其演化动力包含内源动力与外源动力,内源动力表现为各生物单元追求共生带来的回报;外源动力为外部政府的制度引力、外部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带来的压力、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拉力。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包含选择机制、创新机制、生态平衡机制,选择机制主导着城市文化旅游品牌进化的方向;创新机制给予源源不断的能量补给;生态平衡机制增加了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的生态耐受幅度,使其成为一个广适应性物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的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现代农业在客观上也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作用。本论文在阐释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涵义的基础上,对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二者整合发展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竞合模式的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晓翔 《北方经贸》2010,(3):122-124
随着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的显现,导致了一些旅游地之间的激烈竞争,同时为实现“多赢”与“共生”,为实现区域旅游的共同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吸引力,旅游地之间进行合作是一种必然趋势。实现区域竞合要构建以政府推动、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竞合模式。应实施旅游产品错位开发战略、旅游品牌形象化战略、联合开拓旅游市场战略和旅游产业集群化战略。  相似文献   

19.
大众旅游背景下,民宿作为一种利用自家闲置房屋,提供多种特色服务的接待设施,极大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随着国家大力支持民宿发展政策出台,城市人口流动不断增加,民宿行业呈积极发展态势,但各地政府对民宿行业的监管实施方案尚不完善。鉴于城市社区民宿地域较为分散,各部门难以进行有效监管,论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行业监管等对策,切实解决社区民宿发展带来的各种隐患。  相似文献   

20.
以往关于乡村旅游意向的研究,关注点较多为旅游者自身的特点,忽视了旅游者与乡村人员之间的关系可能发挥的作用。文章引入社会资本为前因变量、心理距离为中介变量,通过调研探讨了后疫情时代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意向。首先,关系信任与共同愿景会降低城市居民的心理距离,进而提高其乡村旅游意向,而交互联结的影响并不显著;其次,心理距离对乡村旅游意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心理距离在关系信任和共同愿景与乡村旅游意向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文章是首次将社会资本三个维度运用到我国乡村旅游现象中的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可以帮助后疫情时代乡村了解和运用社会资本,重视心理距离的影响,制定更加灵活有效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