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业集群品牌凝聚着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共同属性、价值等核心要素,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载体。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品牌建设还存在着诸多共性问题:产业集群缺乏具有核心内涵的集群品牌,品牌建设大多缺乏明确的思路和整体安排,普遍存在对集群品牌重使用、轻维护、不建设的行为,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策略:明确集群品牌建设主体和品牌培植模式,形成品牌建设规划;加强集群企业协同管理,建立和提升品牌联动效应;建立集群品牌识别系统,规范集群品牌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产业集群品牌塑造的公共服务载体。最后,以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为例,探讨了推进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由工业产业集群品牌集群及其所处的环境组成,而组成该生态系统根本目的是协同进化。本文首先对工业企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阐述了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的动因,动因主要有环境选择的压力、市场效应的拉力和自身发展的动力3个方面。基于此,文章构建了集群企业生态位宽度模型和工业产业集群品牌与外部环境协同演化模型,对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企业间和企业与环境的协同演化机理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包括管理机制、创新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内的4个运行机制,促进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区域产业集群内推行区域产业品牌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区域产业品牌建设中的优点及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区域产业品牌建设关键在于政府,并就区域产业品牌建设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品牌发展论坛"从不同角度透视了服装品牌建设的客观规律,深入分析了虎门服装产业的品牌建设之路,探讨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发展方向。因此,对我国服装产业如何把握新的市场竞争形势、进行产业升级具有广泛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商务部主管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立项,全球品牌论坛提供智力支持的重点课题一一中国产业集群品牌工程暨“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发布会,于2008年6月13日在北京举行。在本次发布会上,瓦房店轴承产业被评为“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据悉,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周绍朋教授等6名专家,将与瓦房店市携手,对该市城市品牌进行定位,共同把脉问诊产业集群以及城市品牌发展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推出城市精神名片,推动该市走品牌发展的道路,为该市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列而夯实根基。  相似文献   

6.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核心,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其发展都离不开品牌的支撑。尤其在新兴产业中,当众多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时,谁重视品牌、谁打造品牌,谁就能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赢得主动。近年来,扬州市以LED和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新光源、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伴随着产业优势的不断提升,扬州市的自主品牌培育是否得到了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玩具世界》2014,(11):59-59
近日,澄海玩具产业被国家工信部列入“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单位”,并授牌“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玩具产业试点地区”,这是全国第一批22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单位之一,也是澄海暨获得“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后又一国字招牌。试点建设将进一步推动澄海玩具产业技术改革创新和质量品牌建设,增强“澄海玩具”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澄海玩具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和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园是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国家级时尚产业升级示范园区.通过对产业的深度调研以及与代表性品牌企业的广泛沟通,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园开创性地提出了产业的产商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并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全新规划了适配品牌企业发展需求的5+2全功能品牌总部园区. 5+2产商融合 突破式模式创新 何为5+2?首先,从时间维度来看,整个园区的运营可分为两个时间段.产业运营时间段:园区企业办公楼作为企业运营中心,全面满足企业品牌展示、产品研发、商贸对接以及日常办公等产业功能;商业营销时间段:品牌总部办公楼一楼的品牌体验中心将由工作日的企业展示中心变身与普通消费者全面对接的销售终端,成为品牌推广和体验式销售的商务平台,促进品牌的商业繁荣.  相似文献   

9.
区域品牌建设探讨--温州案例研究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全球化条件下品牌竞争力日趋突出,本文在对比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国家品牌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经济理论分析了区域品牌的特性,提出了发展区域品牌的必要性。“温州模式”下高速发展的温州民营经济带来了较强的区域品牌效应,这里以温州制鞋产业集群为例,对温州区域品牌建设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就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磊 《中华商标》2003,(10):58-59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魏杰认为,中国企业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产品品牌阶段(做好一个产品)、产业品牌阶段(做好一个产业的多种产品)、企业品牌阶段(像跨国公司一样,能做好各行各业产品)。  相似文献   

11.
近日,山东省工商局出台《关于加强集体、证明商标工作促进区域品牌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加强集体、证明商标培育、保护工作,促进区域品牌和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品品牌作为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非标准化特征要素,是内生变量。选择24个服装产业集聚地作为样本,考察集群内产品品牌数量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发现产品品牌数量对集群的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然而,进一步研究显示,过多的产品品牌数量也会制约产业集群的发展。最后,对变量进行重新组合后发现,目前中国服装产业集群还处于初级阶段,品牌数量仍旧低于临界值,在品牌培育上需要长期持续不断地付出。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际经济缓慢复苏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主动调整转型,加强品牌建设,迎接新挑战,适应新常态.3月9~13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带队的品牌建设调研组分别前往江苏南通、常熟、吴江以及上海地区开展调研,实地参观考察了各地各行业的品牌建设情况. 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 调研组了解到,各地积极出台利好政策,组建品牌培育办公室,给企业品牌推广创造了良好环境. 上海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出台了若干政策措施,设有品牌专项资金,今年将参照文化创意产业对纺织服装产业财政扶持,同时积极推动老字号改革;厦门提出“把时尚产业作为厦门发展的重大项目”,制定了鼓励设计师品牌及相关业务的资金政策;温州出台了《温州市服装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盛泽将技术改造项目申请门槛降低到200万元资金投入,支持小微企业技术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中国要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既大又强国家的完全转变,唯有充分发挥品牌文化在建设纺织品牌经济中的核心和灵魂作用。现代品牌学理论揭示,品牌成为构造企业文化的重要元素和内容,品牌内涵的人文基础是文化;发展纺织品牌文化需要把创意产业确立为纺织全行业的战略性产业;推进纺织品牌文化发展需要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建设有民族特色的、符合国情的成熟纺织品牌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安徽跨越式发展,结合合肥"工业立市"实施"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战略,推动安徽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安徽服饰第一街品牌孵化基地"新鲜出炉。这是一个倾力培育自主品牌,促进市场与产业互动,立足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的品牌孵化基地。  相似文献   

16.
丝绸与女装产业将成为杭州“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的一张金名片。杭州市将2007年定为丝绸与女装产业的“品牌建设年”,将着力实施创新战略、品牌战略、市场战略,以实现传统产业向时尚产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名牌战略推介委员会委员杨东辉在第三届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动启动时指出:“纺织服装产业是时尚的产业,从长远目光来看,我们要努力打造品牌,有条件的要打造世界级的品牌,可以先从国内品牌和区域品牌的层面做起,从区域到世界;暂时不具备一步到位条件的,可以分步骤、分类型地走,为打造世界品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园是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国家级时尚产业升级示范园区。园区以卓越品牌在快速发展中的专业需求为导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权威资源,以集约化产业服务为重要支撑,依托上海这座时尚之都,集聚中国时尚卓越品牌的设计研发及品牌营销总部,打造中国时尚产业的“卓越品牌生态圈”。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的品牌战略:打造地域品牌与企业品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集群需要实施品牌战略以提高竞争力、延长生命周期.集群品牌战略不仅包括打造地域品牌,也包括创立企业品牌并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实施集群的品牌战略需要企业与政府合力打造地域品牌,并通过发展大型专业市场、产业集群升级、外资拉动等多方面来保持集群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目前,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进入了更高阶段,各产业集群也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与支撑体系建设、区域品牌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投入了更大的资金和管理力度。其中,构建专业市场体系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使专业市场日益成为促进产业集群地发展的原材料、产品交易的物流中心和品牌展示中心、信息交换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