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进 《上海房地》2004,(10):36-37
这次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从金融领域向土地资源领域拓展,牢牢守住土地管理的闸门,对于控制投资规模过快增长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对优化投资结构起到有效促进的作用。当前,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重点是在拟建项目的用地情况和占地而未用的存量土地情况。  相似文献   

2.
近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孙盛在接受记采访时说,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形势下,中央明确把管紧上地作为宏观调控的关键环节之,是创新之策;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对严格土地管理问题进行研究部署,从政策上和体制上强化了对土地供应的控制,中央有决心、有办法管好土地;  相似文献   

3.
始于2003年下半年的宏观调控,针对局部地区出现的房地产投资增幅过大、土地供应过量、市场结构不尽合理、价格增长过快等现象,将土地政策上升到宏观调控的战略高度,全面开展了土地市场的治理整顿,不仅对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以及经济过热起到了显著作用,也带来了土地市场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国家在土地控制方面采取的严格措施是否会有相应的松动,这已成为近期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此,记者(以下简称记)采访了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以下简称孙)。在采访中孙文盛指出,严格土地管理,调控土地供给,对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产生了釜底抽薪的效应,促进了我国经济向“软着陆”迈进,这充分说明国家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下一步,国家将继续严把土地供应这道闸门不松手,把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的积极效果坚持好、巩固好。  相似文献   

5.
最新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以9.7%的速度创下8年来同期新高,同时,投资增速过快等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了初步抑制。这当中,正确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收紧土地供应“闸门”,对制止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扩张产生的釜底抽薪效应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土地政策宏观调控手段的重大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星 《上海房地》2005,(1):38-41
一.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内容。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政府可以主要通过控制土地供给的数量、供给结构、供给方式、供给主体等多个方面影响经济运行,而且,在调控时可以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多种手段,这可以使政府能有更多的选择、更有效地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以往财政预算补助资金使用的情况来看,土地治理项目约有85%左右的资金用于具体工程建设。由此可见,控制土地治理项目投资的核心问题是科学合理的审定工程造价。工程技术和财会人员的密切配合,管好用好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资金是控制工程造价管理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实行土地供应公示制度,推进土地招标拍卖工作,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我市自1990年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以来,经市审批累计出让土地1662宗,面积4320.6公顷,综合价金68.5亿元。经营性用地实行了有偿使用,招标、拍卖的达到17%,部分区县达到80%-90%,地改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土地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炒卖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囤积土地情况时有发生。为此市政府于2000年7月19日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招标,拍卖工作的决定》,要求加大招标、拍卖力度,对土地供应进行公示,以提高工作透明度,为落实市政府决定精神,我局将从五月一日起实行土地供应公示制度,全面推进土地招标、拍卖为此应搞好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从2004年开始,国家针对房地产业的过快发展,使用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土地政策等手段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目的是给过热的房地产业降降温,使这一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值得注意的是,土地政策作为一种调控经济的手段首次被采用,并且其政策走向将决定整个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2004年的宏观经济调控中,土地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并在有效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防止一些行业、地方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中,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一、土地市场在治理整顿中不断完善2004年是我国土地市场建设进程中不寻常的一  相似文献   

11.
国家统计局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呈现明显的反弹势头,当前增速已接近2003年宏观调控前的增长水平,房地产行业已经接近趋热区间的临界点,应警惕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过快、过热。国家统计局表示,应该采取包括完善住房保障、金融、土地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防止房地产开发投资过热。报告还建议,为从源头上防止开发商土地的炒卖和囤积,建议改进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  相似文献   

12.
《企业世界》2004,(11):3-3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近日强调,各地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切实服从宏观调控大局,认真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工作,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进一步严格土地管理,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13.
全国房价基本正常此次宏观调控的目的是要控制国民经济投资过热,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房地产业发展很快,GDP 增长了8%-9%,房地产业为此贡献了1.5%-2%。通过金融贷款和土地两方面的调控手段也是为了保证房地产业能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大的波动。从长期来看,宏观调控的意义是深远的。它促使  相似文献   

14.
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部门参与宏观调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健全参与宏观调控体系,使参与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湖南房地产》2006,(8):13-13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保护土地,事关国家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实行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土地用途管制、农用地转用、建设用地统一供应制度.政府可以通过调节土地供应.实现调控经济运行的目标。近年来,国家严格土地管理.严把土地供应闸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土地违法违规现象仍相当严重,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政策.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湖南房地产》2004,(11):73-74
第一条 为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充分发挥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作用,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7.
北京房地产市场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下平安但不平静地走过了2004年。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显示,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商品房销售供需两旺.但8·31大限和银行加息也着实让部分发展商紧张了一把。宏观调控的目的.一方面是给非理性的投资降温.更重要的是通过宏观调控,优化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环境和竞争格局,实现土地、资金等稀缺资源向优质企业重新配置,在市场上表现为发展商的优胜劣汰和重组整合。但宏观调控政策和政府出台的所有政策一样,都是一把双刃剑,于是,专家和学者之间开始争论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和崩盘的危险,土地管理部门和发展商之间开始争论谁该对快速上涨的房价负责,凡此种种,当我们开始回顾2004年北京房地产市场的时候,不妨先来听听他们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期.也是资源供需矛盾凸显期和资源利益冲突、诉求的高发期。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强调要充分发挥土地“闸门”的作用,管住管好“地根”,运用土地政策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土地管理工作的最新要求,上海房地资源系统从2006年2月起,历时半年组织10000多人,对全市范围内的土地情况进行了清查,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本市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出让和房屋的商品化,外资和港澳台资本开始进入中国房地产业,并对房地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宏观经济与房地产经济周期来看,1998年到2004年中国房地产业处在上升阶段,2002年中央政府开始了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连续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对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需求膨胀起到了明显作用,从2005年8月份开始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企业数量减少、就业人员数量减少等一系列行业紧缩后果。因此2004年可以看作是房地产业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一、对当前宏观调控中土地、信贷及税收政策的评价 1.土地政策 土地作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引导房地产开发投资方向,促进商品房供求平衡的基础因素。我国实行的是城市土地国有,政府垄断着新增房地产开发土地的供应,从而天然拥有通过运用土地政策调节房地产市场的能力。但2004年实施房地产宏观调控以来,土地政策在运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