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些年因资源出口限制措施引发的WTO贸易与环境争端开始涌现。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该案中各方的争议以及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体现了WTO贸易与环境争端解决的一些新特征。通过分析该案可以对资源出口限制措施与WTO规则的冲突有很好的认识。该案体现了WTO在维护贸易规则的同时日益关注资源与环境保护。就我国而言,该案凸显了协调国内法律与政策和WTO规则的必要性,也启示我国应合理进行资源出口限制,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2.
庞巴迪(Bombardier)是一家总部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的国际性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商。主要产品有支线飞机、公务喷气飞机、铁路及高速铁路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等。庞巴迪商用飞机公司最畅销的机型——Q系列客机前身为Dash 8系列,是一款双发涡桨支线飞机,该系列飞机能以最大通用性向用户提供36-86座的涡桨客机。自1996年推出以来,其先驱性的噪声和振动抑制(NVS)系统得到了市场的绝对认可。该系列产品在支线航空市场是我国新舟系列飞机的竞争产品。  相似文献   

3.
国际经贸争端解决机制是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然而,2019年年底WTO上诉机构停摆以来,国际经贸争端解决路径正呈现一种分化的趋势,这给争议解决结果带来了不确定性。未来两年将是WTO争端解决机制改革十分关键的阶段。2022年7月,“欧盟诉土耳其有关药品生产、进口和销售措施案”首次以临时上诉仲裁的方式成功解决双方经贸争端,是国际经贸争端解决路径的一大突破。一方面,该案首次将临时上诉仲裁争端解决路径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在审理期限、裁判效率等程序方面回应了此前一些WTO成员对上诉机构裁判实践的质疑。从中长期看,本案以及后续上诉仲裁实践将为部分成员间争端解决提供一种路径选择,关键还在于为WTO上诉机构最终改革方案提供实践测试和参考,这或比匆忙达成一份改革协议更有利于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在WTO争端解决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丽 《商务周刊》2008,(23):95-96
在世界支线航空领域,加拿大飞机制造商庞巴迪无疑是一位霸主级王者。作为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之一,庞巴迪公司的业务范围覆盖商用飞机、公务喷气机以及铁路和轨道交通运输设备、系统和服务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庞巴迪中国开始超越只谈成就的阶段,而以一种战略发展的心态扎根于中国市场。繁忙的中国航线带动着对飞机需求的不断增  相似文献   

5.
视点     
《进出口经理人》2011,(4):16-16
中航企业首次并购美飞机制造商 日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宣布,该公司旗下通用飞机公司已与全球第二大通用飞机制遣商美国西锐飞机工业公司签订全资收购协议。这是中国航空工业首次对欧美国家飞机整机制造企业的收购。  相似文献   

6.
举证责任是WTO争端解决证据规则的核心内容,举证责任规则的适用可能直接决定案件的最终结果。“举证责任倒置”是WTO争端解决机制中一类特殊的举证责任形式,《农业协定》第10.3条和DSU第3.8条是举证责任倒置的典型代表。本文结合加拿大的奶制品案等具体案件,考察了《农业协定》第10.3条和 DSU 第3.8条下举证责任倒置规则的运作情况,并对WTO争端解决中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7.
孙睿 《商》2013,(11):186-187
WTO争端解决机制自建立以来虽然对解决国际贸易纠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还是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缺陷性和局限性。以美、欧、日起诉中国对采取九种原材料出口限制的纠纷案为起因,首先回顾了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由来和发展。进而透过本案分析了WTO争端解决机制显现出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更易于受欧美国家利益影响,专家小组成员选择问题和争端解决的时间依然较长。最后提出了中国可以通过积极参与规则制定、加快转变法律观念、加强政府与行业间联系以及大力培养专业化人才等措施来应对。希望为以后中国应对WTO争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WTO的争端解决机构 WTO的争端解决机构即DSB实际上是WTO总理事会在行使争端解决机构职责时的称谓,基本上可以说两者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在实施不同职能时身份不同。但DSB设有自己的主席、具体工作人员和工作程序等。DSB内部解决争端的具体职能部门主要是专家组和上诉机构。  相似文献   

9.
支线飞机制造商之间的竞争与大型商业飞机市场的竞争形势不尽相同。大型商业飞机市场上,竞争者主要是西方世界的波音及麦道、欧洲空中巴士及俄罗斯图波列夫设计局。 支线飞机制造商数量较多,它们是荷兰福克公司、加拿大航空公司和德哈维兰、英国宇航及阿华尔奥、瑞  相似文献   

10.
WTO争端解决机制为所有成员的贸易争端提供了多边解决的平台,但当一个WTO成员在通过诉诸WTO采取多边救济程序的同时,是否还可以采取单边的临时救济措施,换句话说是否可以进行单,多边轮流救济?欧共体商用船舶贸易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宋华 《新财富》2001,(1):60-61
据预测,未来20年内全球航空市场对支线飞机的需求将达8000架,其中中国市场为400架。诱人的市场使体质孱弱的国内飞机制造商面临抉择。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中国政府通过常驻WTO代表团致函美方,就美方对铜版纸反补贴暨反倾销措施提起了WTO争端解决项下的磋商请求。这是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政府首次在WTO单独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WTO争端解决:2011年回顾与2012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2011年内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实践的总体情况,并对2011年内中国作为申诉方、被申诉方参与的磋商案子、专家组阶段案子、上诉机构案子做了概述。文章还就2012年中国可能面临WTO争端解决的3起案子做了预测,这3起案子涉及稀土、出口信贷和汽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  相似文献   

14.
邓旭  谢冰 《国际经贸探索》2001,17(6):32-34,38
本文分析了WTO反倾销争端解决领域内的欧共体“床单案”,发现WTO专家组在解释《反倾销守则》第15条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规定时,明确把“放弃对发展中国家征收最终反倾销税”排除在优惠发展中国家的措施之外,这样一个判决对我国入世后反倾销争端解决的实践具有不可忽视指导意义,如果将来我国就其他国家对华反倾销措施诉至WTO争端解决局,在专家组面前引用《反倾销守则》第15条有关发展中国家优惠规定,主张它国撤销对华征收反倾销税时,这种主张很难为专家组所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从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对环境与贸易案件的解释来看,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对"相同产品"概念的解释和"直接竞争或替代产品"概念的解释都朝着扩大解释的方向迈进,这有利于人们将环境保护议题纳入WTO规制之内。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通过对GATT第3条产品标准的扩张解释,逐渐认可了环境保护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合法地位,承认了作为国内税收措施和政府规制措施的环境税在WTO规则中的合法性地位。  相似文献   

16.
WTO 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化取向似乎减少了政府发挥作用的空间,不过,过长的执行期限、没有办法得到补偿的各种经济损失、并不十全十美的交叉报复等为政府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从争端解决机制实际的运行情况看,政府对外贸的影响并没有降低的趋势,各国政府的战略行为是 WTO 争端解决机构案件处理多样化的原因之一,发展中国家还不能在 WTO 体制下得心应手地发挥政府对外贸的作用。在 WTO 体制下,过去企业可以采用的促进出口的手段大多逐渐被禁止,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使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在多边贸易协议体制下通过战略性行为创造本国的出口优势将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WTO动态     
中国汽车零部件争端案败诉加入WTO以来首次被专家组裁定败诉7月18日,WTO发布欧盟、美国、加拿大诉我国汽车零部件争端案的专家组报告,裁定我对构成整车特征的进口汽车零部件按整车征收关税的措施违反了WTO有关协议的规定。这是我加入WTO以来首次被专家组裁定败诉。按照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中国有权就专家组的裁决结果提出上诉。上诉将由世贸组织的上诉机构来处理。  相似文献   

18.
WTO于2007年10月4日收到来自加拿大的通知,表示已经根据2003年达成的特殊WTO条款授予公司生产专利药品之普及产品供出口的强制许可。现在TriAvir这种由三种成分构成、治疗艾滋病的药品可以在加拿大生产并出口到没有能力自行生产该药物的卢旺达。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新兴贸易出口大国,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严重,今年的贸易争端此起彼伏。据来自WTO的统计显示,中国已经连续14年成为被发起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各国反补贴和美国进行337调查的主战场口。面对国际贸易争端,政府和企业往往力不从心,有劲使不上。而处于中间环节的行业协会无疑是参与解决贸易争端的最佳角色。  相似文献   

20.
2011年7月5日,WTO争端解决机构对美欧墨诉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争端案作出了不利于中国的裁决,这场稀有自然资源产品争夺的"攻防战",WTO成员方是否有限制自然资源产品出口的权利成为一个焦点,突出表现为国家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原则与WTO自由贸易规则之间的冲突。一、美欧墨诉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争端案概述2009年,美国、欧盟、墨西哥正式在WTO框架内向中国提出贸易争端请求,称中国对铝土等九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和其它价、量控制,违反了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的承诺和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