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马祖道一(709~788年),中国唐代禅宗僧人。汉州(今四川广汉)人氏,俗姓马,名道一,人称马大师,后世又称之为马祖或马祖道一。原为资州唐和尚处寂的弟子,受具足戒于渝州圆律师,又师事过金和尚无相。唐开元年中参衡岳怀让,入怀让门下。于天宝初年(742年)在建阳(今福建建阳)的佛迹岭开始聚众传禅。后又到达临川(今江西临川)、南康(今江西南康)。大历年问(766~769年)移居洪州,从此禅法大盛,号称洪州禅或江西禅。卒后唐宪宗敕谥“大寂禅师”。弟子众多,《祖堂集》说有“亲承弟子八十八人”,《景德传灯录》则说有入室弟子139人。其中以百丈怀海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2.
低碳旅游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清 《中国市场》2012,(1):47-48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型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代表着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而低碳旅游背景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挖掘民族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旅游结构发展的同时真正做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本文在充分分析文化旅游与低碳旅游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低碳旅游背景下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4,(7)
宜春市十分丰富又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诸般资源中,禅宗文化应该可以说是一种充满亮点又很有卖点的个性特点凸现的地域文化优势资源。本文首先简要地阐述了宜春禅宗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宜春旅游业的影响,突出了开发其资源对宜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突出开发宜春禅宗文化资源与发展宜春旅游业之间是相互相承的,互相影响的,开发宜春禅宗文化资源可以补充、更新宜春旅游资源和发挥旅游资源整体优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升宜春禅宗文化的内涵,促进宜春禅宗文化的发展。其本文的最后一部分阐述了开发宜春禅宗旅游文化资源的对策,对禅宗旅游文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促进禅宗旅游文化资源的全面开发,从而促进宜春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赣西地区的禅宗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禅寺、祖庭名山数不胜数,人文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互为补充。本文分析了赣西地区禅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从客源市场的开发、资源的整合、旅游产品的创新等方面提出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5.
浅谈扩大内需背景下的三国文化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提出扩大内需的战略口号,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中国三国文化旅游线路在这个背景之下意义尤为重要。如何在扩大内需背景下实施三国文化旅游战略,提升文化旅游的经济意义及社会意义,也是业内需要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之丰富,近乎中国之最。自20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旅游立省"这一宏伟设想,河南旅游业迎来关键的转折期,我们认识到河南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不在自然资源而在文化资源。在这方面我省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精品文化旅游产品数量还是较少,必须有效开发和加大宣传我省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使这些资源转化成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出一批具有河南特色的精品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7.
8.
该文在分析海南本土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总结了海南本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的不足,提出了海南本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的若干模式和路径对策,并对国内的文化旅游研究体系进行了完善和改进,同时,该文提出的新观点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国家提出建设"文化自信"以来,各行各业各地区围绕自身优势和特色,全面建设区域文化自信。文章从旅游规划开发视角切入,以旅游规划开发中的地域文化符号应用和符号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指出当前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建设过程中对于地域文化的深挖、重现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并对旅游规划中文化符号体系与文化自信建构的途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林玲 《全国流通经济》2022,(21):119-12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智慧旅游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依靠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智慧旅游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传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改变着旅游服务、管理和营销模式。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离不开信息和科技,如何抓住互联网新时代的机遇打破现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困境,成为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通过研究厦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发现厦门市在智慧旅游和文旅产业发展上大有可为:一是积极利用智慧旅游系统引导资源开发,促进文化传播;二是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推进跨界融合,创新旅游产品;三是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虚拟产业集群,完善云营销体系;四是积极利用线上教学拓展培养渠道,塑造新时代人才。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旅游业实现了从短缺型旅游发展中国家向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市场。但是与国际发达旅游国家相比,我国旅游业仍存在着精细化服务不足、专业化不强,整体运营效能低下等诸多问题,旅游公共服务品质与游客期望和旅游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2016年国家旅游局提出将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旅游发展战略。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为旅游者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产品,实现我国旅游业由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从小旅游向大旅游的转变。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旅游经济发展应从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旅游精品供给等方面,全面实现发展模式、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凭祥素有"南疆国门"之称,是我国通往越南乃至东盟国家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我国面向东盟沿边开放开发的重要窗口。"一带一路"给凭祥边境旅游发展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凭祥具有发展边境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市场优势、政策优势。为促进凭祥市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结合凭祥边境旅游发展的优势,提出树立品牌形象,打造"一带一路"精品旅游路线,创新边境旅游产品,保障基础设施通畅,简化出入境手续,培养、引进国际化旅游人才,加大联合宣传的可行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全域旅游背景下舟山旅游交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域旅游是新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全域旅游对旅游交通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旅游交通要以游客流为导向,旅游交通要体现旅游元素,旅游交通注重旅游服务质量。舟山旅游交通现状目前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陆路交通发展滞后于旅游业,水路旅游交通是舟山开发海岛旅游的瓶颈,民航旅游交通也不尽人意,交通工具旅游功能缺失,从业人员服务意识缺乏,综合的交通服务功能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整合。因此舟山旅游交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快陆路旅游交通建设,尽快提升水上交通能力,突破海岛旅游交通瓶颈,逐步改善空中旅游交通条件,增加服务设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互联网+旅游交通融合发展,提升信息化水平;积极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交通服务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旅游目的地研究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创新思想下,旅游目的地需建设三个吸引力:一是旅游者选择特定目的地的旅游基础吸引力,二是旅游目的地景区的旅游核心吸引力,这对旅游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三是由其他因素构成的旅游辅助吸引力。创新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就是借助一种新的宏观旅游理论,推动当地旅游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文化+理念的提出和落实,开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逐步实现深度融合,开封水系借此契机,迎来了发展旅游的良好机遇。作为开封水系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封西湖的旅游开发已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但依然面临文化挖掘不深、旅游形式单一、功能分区不明显、旅游辐射能力弱等问题。开封西湖旅游开发的提升策略应是:注重文化的挖掘与塑造,推进全时段深度体验游,整合功能分区及配套建筑,加大对外宣传和区域协同,强化市场的巩固与拓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阐述了"精英文化社会化"的概况以及旅游消费中"精英文化社会化"的现象,并分析了这一现象对旅游消费造成的影响,呼吁树立正确的旅游消费观念,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旅游业全面发展进入全域旅游时代的推进时期,作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乡村旅游迎来了转型升级和新格局的变化。依托全域旅游的理念,分析了全域旅游对乡村旅游的推进,并通过对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业现状研究,分析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及现阶段地区政策和新市场新技术的发展对乡村旅游新格局的推动,提出了呼和浩特乡村旅游新格局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9,(13)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旅游品牌不断盛行,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备受广大旅游经营者的关注,很多旅游经营者不断提高服务品质,创新品牌发展,树立品牌效应,以求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更多消费者旅游观光,增强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旅游品牌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便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探索新思路,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实行创新改革体制,探索更加先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教育方案。本文主要阐述了旅游品牌的概念,分析了旅游品牌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索了旅游品牌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作为一个信息密集型产业,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流通是其生命力的源泉。随着散客旅游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散客旅游者提供全程、随身、便捷的个性化旅游信息服务,是提升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深入调查北川旅游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散客旅游者的角度,分析北川旅游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北川旅游信息服务水平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