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长廊     
《中国机电工业》2004,(9):76-80
苏州开展夏季劳保专项检查 苏州市从7月下旬至8月份,在全市开展夏季劳动保护专项检查,检查对象是劳动保护较差的机械电子、冶金装卸等行业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其他劳动保护情况,以进一步保护劳动者高温下的身体健康,维护劳动者权益。下图为检查组成员检查现场。 (张文礼 摄)  相似文献   

2.
《煤炭经济研究》2010,(5):65-65
"体面劳动",即decent work。其定义是,通过促进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及开展政府、企业组织和工会三方的协商对话,来保证广大劳动者在自由、公正、安全和有尊严的条件下工作。  相似文献   

3.
劳动安全健康权益,即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享有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权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企业工会组织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必须从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这一现实问题人手,采取有力措施遏制伤亡事故,减少职业危害,这是工会维权的基本职责,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  相似文献   

4.
劳动者的试用期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虽然,《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在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者的试用期期间的权利和义务取得了不少进步。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缺陷,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权益易受到用人单位的侵犯,所以保护试用期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电力企业在减人增效、提升服务质量上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通过人事代理,劳务派遣,业务外包等方法为解决国企员工下岗再就业,为社会上的劳动力创造了许多岗位良机。劳务派遣由于其用工灵活,成本降低,转移风险等特点,实践中被大量企业采用。但是被派遣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侬息休假权益、劳动报酬权利、社会保险权益缺乏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缺乏体面劳动的机制,也存在着这么一种常态:由企业单方面向劳动者定待遇,不尊重国家的有关规定实施工资标准,资本与工资严重分离,不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随意扣押劳动者身份证或其他证件以及随意定押金,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随心所欲地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劳动创造世界。不劳动者不得食。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劳动者至今在很多领域和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和保障。"体面劳动"是国际劳工组织近年来提出的一个理念,旨在保护劳动者权利,保障劳动者享有足够收入和工作机会,使劳动者获得充分的社会保护。国际权威组织对体面劳动给出的定义是:根据就业人员自身和其所属集体的条件,可以保障其自由、安全、尊严和公正的劳动。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最根本的是要保障他们的权益,特别是要致力于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们欣喜地看到总书记的指示正在得到落实,我们也相信一定能够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8.
劳动创造世界。不劳动者不得食。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劳动者至今在很多领域和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和保障。体面劳动是国际劳工组织近年来提出的一个理念,旨在保护劳动者权利,保障劳动者享有足够收入和工作机会,使劳动者获得充分的社会保护。国际权威组织对体面劳动给出的定义是:根据就业人员自身和其所属集体的条件,可以保障其自由、安全、尊严和公正的劳动。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最根本的是要保障他们的权益,特别是要致力于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们欣喜地看到总书记的指示正在得到落实,我们也相信一定能够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9.
体面劳动,是国际劳工组织于1999年提出的针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一种口号,是国际社会多年来倡导的理念。体面劳动的中心意思就是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尊严,维护劳动者的应有权益。体面劳动既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本质体现,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客观要求。在2010年4月27日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劳务派遣用工领域,一直是侵害劳动者权益的"重灾区"。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许多用工单位长期大量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甚至把劳务派遣作为用工主渠道;企业被派遣劳动者同工不同酬,没有归属感,心理落差较大。针对劳务派遣用工领域存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法制的推动和完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尝试用法律武器来解决劳动争议,维护自己的权益,劳动争议中劳动者一方起诉用人单位的案例不断增加,特别是"恶意诉讼"事件频繁出现,劳动关系中的信任危机与日俱增。本文针对劳动争议过程中劳动者一方提起的恶意诉讼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建议。几种典型的恶意诉讼现象劳动关系:在劳动者求职和入职环节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关系的性质究竟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一定要清楚明确。有少数劳动者,为了获得工作岗位,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混淆事实。例如,有些提前退休人员、与第三方存在劳动关系的人员等在求职(全日制工作岗位)过程中,不如实提供个人  相似文献   

12.
最低工资标准的高低是外来务工者选择务工地的关键参考指标.始于2004的“用工荒”走向常态化,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劳动者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而工人权益受到侵犯或者工资待遇太低是造成劳动者主动辞职的重要原因.一线城市无论是在经济总量、居民收入还是在生活成本等方面都居于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对其所在区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本文在统计分析一线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历史变迁的基础上,运用ELES模型测算并分析了了四大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结果显示:作为经济争文化领头羊的一线城市最低工资实际标准与理论标准差距较大;最低工资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人均GDP、人均消费支出都存在比例失调的问题,最低工资的实际保障力有限.  相似文献   

13.
私营企业《劳动法》施行的“盲区”孙建国程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在全国施行以来,在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用工制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国家、集体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在贯彻执行《劳动法》方面,雷厉风行,付诸实施,使...  相似文献   

14.
2006年5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正式颁布实施4周年。该法自2002年实施以来,国家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定为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宣传周活动4月24日启动,主题是“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为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已全面部署,深入开展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5.
韩资企业进入青岛后,存在着环境污染严重、逃税、缺失诚信、侵犯员工权利和拖欠员工工资等漠视社会责任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对策。治理韩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要积极建立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发挥工会在保障劳动者权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于芃 《化工管理》2002,(7):16-17
(三)关于职业病的诊断管理关于职业病诊断管理,《防治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规定:1.考虑到职业病诊断属于医疗活动,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对承担职业病诊断的机构应有特殊要求。据此,《防治法》规定: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2.考虑到劳动者的流动性较大,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方便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需要对劳动者赋予职业病诊断选择权。据此,本法规定: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3.考虑到职业病诊断比…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红 《冶金财会》2011,(2):31-32
<正>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通过大量学者的不懈努力,理论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基本上解决了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计量上的一些难题,初步形成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和劳动者权益会计三种核算模式,并对具体的应用提出了种种设想。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需要和依赖知识型劳动者。知识型劳动者是指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具有熟练工作技能、从事以知识和智力为基础工作的劳动者。要成为一名成功的知识型劳动者,应当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自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蔓延以来,我国正以举国之力共同对抗疫情,各级政府在防控疫情、保障后方、稳定经济等方面均及时出台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以攻克疫情、复苏经济。瘟疫无情,人间有爱。在劳动关系方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各地的人社厅(局)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其核心精神在于保障劳动者权益。但是,因行业特殊性,建设工程领域农民工的工资情况比较复杂,现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难以直接适用,需要专题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20.
思考之一:对实施《劳动法》的难度不能低估。 1、思想认识有偏差。不少职工对劳动者的权益非常关心,而对劳动者义务往往重视不够,对国有企业在转机建制过程中的“阵痛”缺少理解和思想上的准备,对《劳动法》全面施行的期望过高,一旦未能如愿后,又产生了埋怨情绪,埋怨国家执法不严,埋怨企业有法不依,埋怨工会不能为职工说话。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行政领导干部,担心过分宣传《劳动法》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