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业板出现的普遍超募现象或成为上市公司持续增长的严重阻碍.对此,可运用科学市值管理手段化解资金超募难题,从而加速上市公司发展、推升股东价值. 超募资金是上市公司在进行IPO融资时,因发行价格超出预期带来的实际融资额超出预计募集资金的部分.自2009年10月末资本市场成功推出创业板以来,二级市场投资者热情高涨,截至201...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进入股票市场常常会超额募集大量资金,这种现象在创业板尤为严重.这些超募资金本应该按照招股说明书的承诺进行使用,可是近些年来,上市公司频繁改变超募资金投向的行为已经司空见惯.本文以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理论研究的方式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投向变更的主导原因,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杨坤 《时代经贸》2013,(22):117-117,119
上市公司首发“超募”是我国新兴转轨资本市场上的一个特有现象,而创业板的高超募更是社会各界一直以来关注与质疑的焦点。要合理解决首发。超募”,探索其成因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本文通过分析认为信息不对称和承销商与上市公司间的合谋共同影响了创业板高超募现象。  相似文献   

4.
笔者以创业板公司为样本,以logistic模型构建融资约束指数,研究了公司融资约束、IPO申购情况与创业板企业IPO资金超募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超募率与上市前融资约束程度负相关,否定了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是超募动机一说;创业板市场IPO申购情况对超募程度有显著影响.网上与网下IPO申购偏差越大,超募越严重;网下申购竞争越激烈,超募也越严重.这一结论意味着,通过建立和完善网上与网下IPO申购的制衡机制,抑制机构投资者抬高股票价格行为,可有效缓解创业板高超募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公司股权融资超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IPO超募融资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高超募率公司面临较宽松的融资约束,代理问题诱发超募资金的过度投资行为;低超募率公司投资现金流表现为较强的敏感性,而较紧的融资约束性导致公司的投资不足;股权超募为公司带来了巨额自由现金流,但股权融资的市场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我国IPO超募现象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懿 《生产力研究》2011,(3):110-111
主流观点认为,新股发行机制改革以来,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现象严重。对于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业务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小企业来说,数额巨大、没有规划的超募资金使用确实存在较大压力,决策不慎可能给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带来较大不利影响;同时也可能导致市场投资者承受较大损失、社会资源配置失效等问题。文章拟对我国新股发行机制改革以后I,PO超募资金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超募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上市融资行为愈演愈烈,IPO超募现象成为我国证券交易市场的常态,它引发的思考备受各方关注。文章阐述了我国IPO超募的现状,提出了主要研究方向,即立足于研究承销商、上市公司经理层、机构投资者对IPO超募的影响,旨在为我国金融市场良性发展,实现社会财富再创造和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优化组合提供新思路和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10年12月31日前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153家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承销商声誉对创业板公司IPO融资超募以及超募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通过对高声誉承销商和低声誉承销商影响效果的实证分析发现:(1)承销商声誉与融资超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声誉承销商支持公司的IPO融资能力更强,能够获得更高的超募率和更多的超募资金,因而融资超募更为严重;(2)承销商声誉与超募资金使用效率呈负相关关系。高声誉承销商支持公司的超募资金使用效率,明显低于低声誉承销商支持公司,表明高声誉承销商支持公司非效率使用超募资金的倾向更加突出。研究表明,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的背景下,承销商声誉机制的约束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9.
我国创业板市场自推出已六年有余,其中2012年之前上市282家。从前282家来看,整体超募现象在好转,但超募问题仍然没有有效解决。本文选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净超募比率前十的股票具体分析,找出其超募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发现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超募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特点。基于上述现状,本文利用金融学中基本理论分析超募所导致的危害,并提出几点建议:改善新股发行询价机制、加快创业板市场注册制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的步伐,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信息披露,健全监督机制及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的不完美常常导致公司融资资金与投资资金的错配,IPO超募的存在为我们研究此情形下公司投资机会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提供了理想的背景.文章选取2008-2010年间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532家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是否应当使用超募资金进行投资以及超募资金投资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超募资金进行投资存在自由现金流的代理问题,但是具有不同投资机会的公司超募资金使用效率不同,对于具有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超募资金可以改善公司业绩,股票市场表现也较好.文章认为,对于具有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应该鼓励其使用超募资金进行投资,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中国创业板成立以来,新股高超募现象就一直备受关注。通过分析2009~2011年底在创业板上市的281支新股全样本,发现高声誉的承销商为了追求高的承销费增加了发行公司的超募程度,说明承销商的声誉无法约束其机会主义行为。而风险投资的持股和声誉对发行人的超募程度没有影响。不过,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对高声誉承销商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抑制的作用。此外,审计师声誉和超募程度显著负相关,说明高声誉的审计师显著降低了发行公司的超募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的纳斯达克——创业板市场的"顽疾"如"三高症"和巨额超募资金的使用等问题尤其令人担忧。超募资金的存在严重扭曲了企业资本配置的效率,大量超募资金闲置甚至挪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如何合理使用超募资金并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水平已成为创业板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前创业板公司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分布突出。超募资金主要投放在五大方面,房产、土地、车辆购置及收购股权、设立或增资子公司尤为突出。应从创业板市场监督力度的加大、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和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加大三方面来提高超募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五问创业板     
创业板十年磨一剑推出以来,"三高"、"超募"、"造富"等现象一直伴随其身.截至2010年9月14日,创业板公开发行并上市117家企业,平均发行市盈率65倍,平均发行价每股32元.117家企业招股书中预计募集资金总计279亿元,平均每家2.4亿元;而实际募集资金竟高达832亿元,平均每家7亿元;总计超募553亿元,平均每家超募4.7亿元,平均超募比达198%.  相似文献   

14.
张强  张宝 《经济经纬》2012,(2):151-155
作者利用中国创业板市场2009年~2011年200只IPO样本数据,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情绪、承销商声誉与融资超募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情绪和承销商声誉对IPO融资超募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机构投资者情绪越高,承销商声誉越高,IPO融资超募比例也就越高。为了确保模型估计结果的有效性,这里选取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替代变量做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支持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15.
五问创业板     
创业板十年磨一剑推出以来,"三高"、"超募"、"造富"等现象一直伴随其身。截至2010年9月14日,创业板公开发行并上市117家企业,平均发行市盈率65倍,平均发行价每股32元。117家企业招股书中预计募集资金总计279亿元,平均每家2.4亿元;而实际募集资金竟高达832亿元,平均每家7亿元;总计超募553亿元,平均每家超募4.7亿元,平均  相似文献   

16.
滥用IPO募集资金是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的主要表现之一。文章以安徽省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IPO募集资金投向管理存在随意变更计划募集资金投向和超募资金的随意使用问题,并对规范计划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和超募资金使用分别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已成为中国证监会最近两年资本市场创新与改革的重点任务。IPO定价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为此,2009年6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新股定价方面,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淡化行政指导,形成进一步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检验,新股发行现存问题主要是:定价市盈率偏高;资金超募,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几乎全部超募;询价对象报价整体偏高,还有待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创业板市场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三高一破"、超募资金使用不当、上市企业公司治理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郁慕湛 《商周刊》2014,(1):65-65
本次IPO新政以注册制为指向,其中不乏抑制炒新、探路老股转让缓释超募、强化理赔机制等重磅内容,而新政可能带来的A股市场变化和影响,亦成为市场各方热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张岩  吴芳 《经济管理》2021,(6):84-99
IPO定价问题长期困扰我国资本市场。在注册制落地之际,上海证券交易所在科创板引入跟投制度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利用科创板IPO公司的数据检验跟投制度对IPO定价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边界。研究发现,承销商跟投比例越高,IPO发行价越低,表明跟投制度可以抑制承销商抬高发行价的机会主义行为。上述抑制作用在治理水平较高的发行公司中相对较弱。进一步研究表明,当公司股价增长潜力较大时,跟投制度对发行价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此外,跟投制度能抑制超募资金规模,但为.了补偿跟投带来的风险,发行公司倾向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承销费率。最后,跟投制度有助于提升IPO后的市场绩效。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