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理财产品自2005年发展至今,发行笔教快速增长,产品种类逐渐丰富,各家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本文从促进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角度,阐述了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建立银行理财产品二级市场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建立理财产品二级市场的限定条件和可操作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参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模型检验,分析了其参与时的数据特征及申购动机.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参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深度与其最新一期现金余额及等价物规模、净资产大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就整体及平均水平而言,上市公司属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的参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深入;不论中央国企还是地方国企,参与深度都高于私人企业;相对于地处东部沿海城市的企业,处于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参与银行理财产品的深度较大;相对于私人企业和地处东部沿海城市的企业,公司为地方国有企业并处于中西部地区时,上市公司参与银行理财产品的弹性较低.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参与理财市场的深度和弹性.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明显增加,各大银行争相把握存款回流带来的机遇。人民币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理财产品任意夸大预期收益最终导致了银监会加大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信托贷款成为银行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理财业务的高速成长为商业银行累积了大量的风险,但无论是监管层、业界还是学界,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理财产品驱动因素以及其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上,忽略了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所引发的风险累积及其对资本市场稳定的潜在影响。因此,本文利用2006-2016年中国境内上市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据,从股价崩盘的角度研究其对银行自身股价产生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会带来自身股价崩盘风险,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越大,其股价崩盘风险越大;监管压力和理财产品刚性会加剧股价崩盘风险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建议:相关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监管考核压力较大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要做好投资者的教育工作,淡化预期收益概念,并落实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制度,更多地发行“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5.
银行理财产品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十年,五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利用其人才,资金和网点优势迅速占领了理财市场的制高点,竞争方式也逐渐从价格战,品种争夺战过渡到靠服务和品质抢市场的局面.最近两年,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等小型银行开始跑步进场,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和规模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与小型银行发行理财规模爆发式增长相对应的是投资渠道狭小,特别是2015年初以来,"资产荒"来袭,大量资金追逐少量的优质资产,理财产品的高收益难以维持.特别是相对大银行,小银行在人才储备和投资能力上都相对较弱,因此,委外投资(即委托外部投资)便逐渐成为其投资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正>行业概况据不完全统计,127家银行2012年上半年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13,866只,其中一季度发行6737只,二季度发行7129只,较一季度有所增加。保本比例100%的产品共有3794只,保本同时保收益的产品1744只。在总共13,866只产品中,投资标的涵盖债券、票据、利率、汇率产品、信贷资产的理财产品10,749只,占比接近80%;投  相似文献   

7.
通货膨胀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把投资的眼光投向银行理财产品,但是银行理财产品也不是每一个都是稳赚不赔的,它也需要投资者合理投资,以便抵抗通货膨胀。其中在银行投资理财产品选择过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包括组合搭配原则和收益性原则,依照具体原则选择合适的银行投资理财产品,并且还要对其所选择的投资理财产品风险点进行详细了解,做好预期收益评估。那么具体哪些银行理财产品的的抗通胀能力比较强呢,下面我们来做简要的分析,以便为投资者做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影响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及收益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银行理财产品设计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建立健全的现代金融体系,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利率市场化加快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同时也对理财产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和利率市场化状态下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重点探讨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樊宇 《时代经贸》2012,(16):236-237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爆发式增长引起广泛关注。一方面,在当前的高通胀和利率管制下。实际利率转负促使银行存款既面临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同时大行存款也面临来自中小银行的争夺。偏紧货币政策、较高的存贷比监管以及严厉的资本拨备监管都制约了表内扩张,信贷类银信合作业务也受到严格限制。因此,理财产品的发行成为银行参与存款竞争的最重要方式。另一方面,理财业务高增长对银行的经营方式及货币环境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一是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大量发行使资产负债双重“出表”,  相似文献   

11.
2022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一改往年近乎零风险的现象,呈现低收益状态,尤其在2022年的3月、4月和11月出现大幅回撤,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超过10%的亏损。本文探讨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否与资金管理新规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的转型相关,总结银行理财产品波动的原因及风险管理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而从不同角度对理财公司和投资者提出风险管理的建议,以便银行理财产品能够降低风险,促进其稳定运营,减少各方损失。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供给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从海 《经济导刊》2011,(10):32-33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异军突起,规模与速度每年都呈倍数增长,已经成为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主流产品。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国境内本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已经达到13000多款,发行规模超过了人民币7万亿元。规模扩张如此之快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其存在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值得深入研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明显高于银行同期储蓄存款利率。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第一款银行理财产品以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重要的投资品种,银行理财产品的样式、种类、发行款数与资金规模都开始急剧膨胀,而银行理财业务也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业务收入中与"存,贷,汇"并列的第四大收入支柱。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个人理财业务也被银行业普遍看好,银行理财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关注。但与此同时,理财产品市场也面临了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相差较大的原因有哪些?对于银行业来说,怎样合理的估计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如何建立合理可靠的风险管理和评估方法?本文针对理财产品市场的复杂现状,建立商业银行绩效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以23家商业银行发行的本外币理财产品为样本,应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对理财产品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理财产品市场进一步发展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坤 《资本市场》2012,(1):118-119
<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孙子兵法》近年来,银行为了吸引客户,争相发行理财产品,居民对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热情也非常高。然而,投资者应当牢记"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似文献   

15.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增长方式出现了"井喷式",这种模式的出现导致了更多问题的暴露。从2008年,银行的理财产品多次出现了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的现象。近日,华夏银行客户经理私自售卖的理财产品亏损达到亿,恶化了大众对理财产品的热议。文章通过分析银行内部和外部的因素,站在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视角去分析银行理财产品所面临的问题。并且从银行、监管部门、投资者三个角度提出建议以促进银行理财产品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董枭 《时代经贸》2020,(14):12-1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全球财富管理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各金融机构开始转变渠道,进一步实现多元化的销售方式,在证券、保险等相关金融产品后,对于银行来说其理财产品也实现了互联网代销的方式,但由于受到银行自身以及监管压力的影响,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相对比较滞后。在本研究中能够对市场发展、监管形势以及客户群体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互联网代销方式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并针对互联网代销平台如何为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黄丽 《时代经贸》2014,(6):374-374
近几年,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十分旺盛,然而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投资者进行调查与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促进银行理财产品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保险突围     
巫彬 《商周刊》2011,(16):59-59
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增长这一个要素,它需要的是发展方式与内含价值的全方位提高。2011年以来,随着CPI的增涨,人们对于资产保值的需求愈发强烈,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银行理财产品的爆发式增长,据统计,仅201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就已突破了8万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7.05万亿元的发行规模。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性理财产品在理论设计上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但是,近年我国市场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负收益的现象。文章选取我国银行2009年至2010年发行的部分结构性理财产品,分别对其收益与风险进行分析,得出我国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总体呈现收益与风险非对称且中外资银行的产品收益与风险特征差异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改善产品收益与风险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年后银行通过高收益产品抢客户,收益率在5%-8%的产品扎堆出现,最高预期收益超过7%的高达30款短暂的冬天过后,银行理财产品再度卷土重来,记者走访多家商业银行发现,节后理财产品的发行速度大幅提升,预期收益水平也比年前有了小幅上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