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佛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升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它将大大强化广州作为珠三角的中心和龙头的地位,扩大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力。由于广佛都市圈既是珠三角、广东地区的地理中心及产业链条中心、行政管理中心,也是未来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体制框架的中心。因此,广佛都市圈总体发展定位应为广东的核心都市圈,以香港为中心的大珠三角都市圈中的枢纽型都市圈,以港澳穗深等大都市组成的、以大珠三角都市圈为龙头的泛珠三角经济区域的中心都市圈之一,以广州为中心、佛山为副中心的双城式都市圈。而在区域产业发展定位上,应把第三产业发展作为广佛都市圈(特别是广州)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石忆邵在(人大复印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3年1期)“都市经济:一个新的国家城市化发展战略。”中指出:都市圈发展模式是将来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整合模式和组织形态。笔者以为:环渤海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建立,离不开大都市经济圈的建立和发展。在中国,珠江三角洲是以深圳、广州同香港“前店后厂”的整合发展起来的;长江三角洲是以浦东、上海同苏、锡、常、通、嘉等卫星城市整合的经济中心和经济增长点带动起来的。那么,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是谁呢?十几年来…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域化趋势日益明显,新科技革命极大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世界城市发展也空前迅猛,出现了新的趋势:一是全球城市化将成为不可阻挡之势,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二是城市的空间表现形态将发生革命性转变,出现集中与分散有机结合的趋势,引起城市功能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城市的生产功能逐渐削弱,流通功能、服务功能、科技功能逐渐增强,知识经济所占比例将逐渐加大。三是大都市经济地位突出,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不少国家大都市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以大都市为核心形成的“都市圈”、“城市连绵区”基础设施完善,极大地发挥了城市聚集的功能,有力地推动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以贸易、资金、信息为纽带,全球各大都市联系紧密,在其本地区和世界经济中愈显重要。四是“数字城市”将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五是世界城市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建设生态城市的浪潮方兴未艾,将在不断解决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矛盾中,寻求城市及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4.
根据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的都市圈(又叫大都市连绵带、大都市经济圈)概念,西方学术界开列世界五大都市连绵带。都市圈就是法国经济学家布德维尔提出的“极化区域”,带动着区域经济版块的腾飞。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未来的经济版图中,区域经济的竞争将不仅仅是企业间的较量,更多的将是都市圈的角逐。在中国经济版图上,业已形成三大都市圈:以粤港为中心的珠三角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成功的农村改革和迅速的工业化,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都市圈的雏形得以显现;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凭借其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引入通勤距离、经济落差、房价落差、公共服务落差的修正权数,扩展经典引力模型,对深圳都市圈空间范围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基于居住联系的深圳都市圈空间范围主要包括深圳、东莞以及惠州、广州的部分区县。区别于传统都市圈规划以市为单位进行行政划分的做法,基于测度得出的深圳都市圈空间范围,为有效定义房地产和交通基础设施等政策"半径"、合理规划都市圈规模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亭 《改革与开放》2014,(17):16-18
中小城市群的发展是我国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的重要载体,而县域经济作为中小城市群的主要后备力量,尤其是东部沿海的发达县域,突破当下县域体制,融入都市圈的发展模式将会提高其城市化的规模。本文以济南都市圈为背景,以全国百强县邹平县的产业发展为例,分析县域经济在产业层次低下、创新要素不足的发展现状下,融入都市圈这一区域大环境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找到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魏达志 《开放导报》2003,(10):21-22,48
香港将继续保持国际中心的城市定位而深圳必然成为一个国际化城市,这是由香港、深圳这两个唇齿相依的城市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和独特优势所决定的.深港经济一体化将推动深圳城市的国际化并共同形成深港都市圈是本文的一个结论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建立国际大都市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与世界公认的国际大都市相比,我国大城市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以我国最大的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进行剖析,其现代化、国际化还处于"发展中"水平。一、我国大城市与国际大都市的比较1.经济综合实力。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不高。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南京都市圈8个市为研究单元,采用泰尔指数定量分析评价2002至2010年南京都市圈涉外旅游经济时间尺度上的地带内、地带间和市际差异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南京都市圈涉外旅游经济市际间、地带间差异显著,地带内差异较小,市际间差异表现在旅游外汇收入集中在南京、镇江、扬州三个市,地带间江苏四城市的旅游外汇收入比重远高于安徽四城市。通过研究揭示了南京都市圈涉外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和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南京都市圈涉外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有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区位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提出了南京都市圈涉外旅游经济区域协调和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位特点根据大都市200公里半径,新丰应归为广州都市圈,它的另一区位优势是可作为广州郊区产业腹地。第三是新丰既是东江水系上游区,又是广州乃至珠三角主要饮用水地下水的上游形成区。  相似文献   

11.
郑州对中原都市圈辐射能力检验及一体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法国学者戈特曼1957年提出“大都市经济圈”的概念以来,大都市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原都市圈作为一个发展期都市圈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郑州作为该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力还存在不足,为此应加快体制改革;积极启动硬环境建设;推动多种形式的企业重组;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国杰 《特区经济》2002,(12):34-36
<正> 经济全球化对城市的影响极其深远,它使得世界城市体系形成,大都市连绵区更具活力,首位城市逐渐主宰世界经济,城市功能成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参与世界市场的力度增加,中国需要几个国际城市,提高中国城市体系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为实现这个目标,中国的大城市应该实行以城市功能高级化为核心的“目标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都市圈是经济空间集聚发展的新态势,它的崛起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处在同一个都市圈内的城市之间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具有密切的联系。非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不仅受到政府财政支出、公共服务水平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对应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位于杭州都市圈与泛上海都市圈的典型非中心城市嘉兴为例,将内部与外部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利用主成分分析消除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建立回归模型,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非中心城市的增长特点。  相似文献   

14.
肖云  袁冰 《上海改革》2004,(12):42-45
对城市而言,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城市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成熟程度。上海长宁区要充分依托现有的三大经济组团布局,着力打造以虹桥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核心、中山公园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临空经济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两翼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15.
上海国际大都市指标体系研究罗建源,杨燕青国际大都市是一个具有多层面经济活动的复杂有机体,而处于形成过程之中的国际大都市则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它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社会经济变量来反映。由于这种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我们认为必须来用相互密切联系的统计...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城市间的竞争,而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之间的竞争。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要素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都市圈能极大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构建宁波都市经济圈是顺应区域发展潮流、打造区域共赢格局的必然趋势,也是转变区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发展模式.正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主流模式。党的十七大指出:“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以大城市发展为主导。积极推进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 长三角与珠三角正在形成中国的两个最大的都市圈,但这两个都市圈类型很不一样。 一、长三角都市圈是城市功能互补的都市圈 长三角经济圈以上海为核心,囊括江苏、浙江的14个城市,是我国区位竞争力最高的经济圈,目前正处在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阶段,未来10年内将可能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亚太地区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经济区和新型制造业基地。长三角都市圈以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应对资源约束、产业升级压力的必然选择.安徽省域经济紧邻长三角经济区,在多方面与长三角经济区具有互补性,是泛长三角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圈一带"空间结构,即合肥都市圈、沿江城市带,可以优化安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使其融入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谭燮良  王华 《浙江经济》2006,(11):34-35
杭州要以“做优老城区、做强新城区、做大五县市、做新都市圈”的思路,加快构筑市域网络化大都市。[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