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电子信息制造业已成为上海市的支柱产业,并且具有高渗透性和高产出的特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至2015年底,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 285.13亿元,规模居于上海市六大重点发展工业首位.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加速产业的转型升级,分析影响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升级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着重从劳动力因素、资本因素、技术创新因素、规模经济因素分析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孙雯郁  吴婷  黄钟萱  王佳慧 《经济师》2015,(5):168-169,171
文章旨在通过SWOT分析法,详细研究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对常州制造业的影响,发现制造业借力上海自贸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缺陷与优势,并分析常州制造业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对策和建议。这将有助于发挥常州特色优势,抓住机遇,化解危险,全面增强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上海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在国际上,很多城市因会展业的发展而更加繁荣,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对上海市的会展业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本文用国际竞争力理论分析了上海会展行业的竞争力水平,就提高上海市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伴随上海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发展都市型产业和提升都市型产业国际竞争力成为上海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上海都市型产业结构和特点出发,分析了影响上海都市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了提升都市型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上海一直处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与国际间的经济关系密切连接。文章在综合考虑了上海发展特点、全球发展趋势等因素后,选取了9项代表性指标,运用SPSS软件对上海市2005—2014年的投资环境展开因子分析,考察上海投资环境竞争力。结论表明:上海市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得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上海市投资环境遭到猛烈的冲击;2011年又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在技术创新、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上海市的投资环境逐渐失去竞争力,政府需对各方面进行改善,以提升上海的投资环境。据此,我们提出了提升上海投资环境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综合评价我国各省食品制造业的竞争力状况是国家调整食品制造业空间分布和改善管理的基础。本文在研究我国省域食品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全国31个省市2002~2006年各省食品制造业的统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G1-法对我国省域食品制造业的规模竞争力、获利竞争力、经营管理竞争力、风险抵御竞争力、社会贡献率以及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并运用系统协调模型和双激励控制线动态信息集结法对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发展均衡度与轨迹进行分析,揭示我国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的变化状况及趋势。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各维度差异显著且发展均衡度较差,除少数省份外各省相对竞争力水平波动较大。但是,从过去五年食品制造业的发展轨迹来看,我国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均衡度总体上有一定的提高,并逐渐向山东、广东和河南等食品制造业强省集聚,食品制造业区域集聚日益明显,竞争力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吴静 《经济论坛》2009,(22):89-92
在介绍传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引入一个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偏离份额基准,并以此作为实证分析工具,选取2001年到2006年上海29个制造业和9个主要服务产业部门作为研究对象,以相同时间的全国38个产业部门的情况作为参照,对上海市38个产业部门进行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的综合比较分析,筛选出了最有可能成为主导产业的8个产业部门。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是互动发展的,但具体到特定发展阶段和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不一定依赖于制造业。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笔者实证研究了上海市制造业转移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上海制造业转移是必要的而且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生产性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自持的;上海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更多来自于本地服务业的需求,制造业向外转移对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未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伟奇 《经济师》2006,(4):269-270
文章针对上海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现状,根据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通过构建评价模型,对上海市级以上工业园区的产业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上海制造业竞争力分析:以六大支柱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丽 《经济论坛》2007,(19):23-24
制造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当今世界上,是否拥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上海,作为中国的排头兵,制造业的发展更是起着毋庸置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区位熵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衡量陕西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程度。在此基础上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分别对陕西装备制造业的总体竞争力及产业内各行业的竞争力进行测评。结论为:陕西省装备制造业集群水平总体较低,且产业内各行业集聚度差异较大,但发展迅速,与广东、上海和辽宁等省市仍有较大差距,但陕西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水平较高,其他则不具备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2.
自2003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装备制造业焕发了活力,整体竞争力快速提升。但同时,南方地区重工业化趋势不断增强,中西部很多地区也把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目标,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市场格局在快速调整。从相关数据的分析看,东北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相对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有一定优势,但优势地位受到挑战,一些指标同广东、江苏、上海等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面临很多困难,需要采取强有力的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申培垚 《经济论坛》2009,(15):73-76
采用偏离—份额方法,对苏州市制造业的结构和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分析。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角度分析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得出苏州市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优势明显,部分部门的发展速度有下降趋势的结论。建议苏州市制造业通过抓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和改造,提高竞争力,促使苏州制造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与物流业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作为制造业发展支撑的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制造业产业链上不可替代的角色,近年来更出现了两者交融加速的态势,因此两者必须相互协调、互相发展。在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上海市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关性,发现上海市制造业与物流业没有实现很好的联动发展,对此提出了促进上海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艳萍  谢鹏 《技术经济》2011,30(3):46-50
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上海20个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指数;用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模型对上海市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上海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表现出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制造业企业没有明显的外溢效应,产业集聚对上海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国有产权比重具有显著的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上海市城市化的发展和上海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大量的境外人口被吸引到上海工作和居住。通过探索性空间分析,初步揭示了上海市常住境外人口的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上海市常住境外人口比例比较低,将上海建成为世界城市还需要一定的过程,上海市常住境外人口已经形成了空间集聚性,在浦西形成以虹桥镇、虹桥街道、徐家汇街道为中心的常住境外人口热点集聚区域,在浦东形成以花木街道、张江镇、陆家嘴街道为中心常住境外人口热点集聚区域。常住境外人口集聚区的形成为上海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增强城市的国际联系和竞争力,加快国际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各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效率视角,采用超效率DEA模型,使用中国2007年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分析各地区制造业的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的制造业竞争力差别很大,总体上东部地区要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地区间壁垒和产业间壁垒使得中国各地区制造业内部存在明显的效率差别。对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显示,产业盈利能力、产业增长能力和产业基础能力与地区竞争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产业增长能力对地区竞争力的影响最大;产业发展能力与地区竞争力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竞争力视角的中国制造业系统升级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造业升级与制造业竞争力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制造业系统升级是构成制造业竞争力的基础,决定着制造业的发展,对其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竞争力视角分析制造业升级战略,制造业系统升级与竞争力层次有对应关系,即制造业竞争力是分层次的,这些层次是由制造业企业、产业和区域竞争力叠加而形成,构成竞争力体系。因此,要提高制造业竞争力,首先需要由企业的工艺与产品升级作为微观基础;其次需要由产业价值链的功能升级作为中观支撑;其三需要整合区域资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实施宏观调整。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际知识竞争力评估使用的知识密集制造业指标对上海制造业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先进制造业的规模可观但绩效还不高,虽然先进制造业的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18%,但前者增加值占后者增加值的比重只有42.82%,与“先进”的地位还不相称。主要原因在于跨国公司的转让定价、人力资源成本高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等,因此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加入WTO后,我国国民经济中各产业将面临新的竞争形势,正确评价制造业的区域竞争力,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1999-2003年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产业进行动态基本面分析,研究和评价我国制造业企业区域分布、企业规模状况、技术结构及企业类型。在对我国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后,对处于竞争力不同层次的省份进行了要素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