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镇论坛》2008,(30):12-13
今年1月21日,三水新明珠建陶工业有限公司成品车间副主任胡小燕当选全国第一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在其手机和QQ号码被媒体公布的同时,公众对其质疑不断升级:月工资3000多元的车间主任,到底算不算农民工?1.2亿农民工,最终会否沦为别人在政治道路上“往上爬”的垫脚石?那么,胡小燕真实的人大代表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2.
童卉欣 《乡镇论坛》2010,(11):31-31
在日本大都市里看不见“农民工”的身影。1955年-1975年,日本平均每年有72.5万“农民工”进入城市.转入非农产业部门工作。与中国今天的情形类似的是,日本当初的“农民工”也面临着从工资到保险与城市工待遇不平等的问题。但日本用2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农民工”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今天,大量来自五湖四海的农民工在城市中挥洒汗水,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城市少不了他们,但在紧凑、浮华的城市生活中,他们却往往由于经济的困窘而居无定所、因为文化的冲突与差异而心无归宿。 我们该如何回报他们的付出、如何在城市中给他们一个“家”来体现城市对广大农民工的关怀?“农民工之家”应当如何构筑? “汉森.筑觉”杯的参赛选手们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蓝图。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年大概有1.2亿左右农民工进城,他们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伴随着身份差别的是他们和城市居民的待遇差别、社会活动权利差别等,使得他们成为城市的“边缘人”。虽然政府越发地重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比如全国许多城市已经为辖区范围内工作的外来农民工建立了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从2000年深圳“非本市户籍员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和2002年上海市外来人员综合保险,到2004年北京市外来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再到2005年吉林省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于一体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但奇怪的是,作为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仍然把外来农民工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5.
镜头一从农民到农民工 “农民工”的定义简单点说是农民工人,他们是农业户口,但从事着非农业的工作。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至今,改革开放已进入第三十个年头,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成为工人,这是他们工作性质的第一次转变,也是他们的第一次“跳槽”。  相似文献   

6.
赵保成 《中国就业》2010,(10):55-56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这一群体主要是指80后、90后出生的农民工,在1.5亿农民工中占到60%,大约1亿人。他们“新”在年轻,“新”在没有过多的务农经历,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农民工大军开始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但游离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现实,令他们中的一部分产生了异常的“边缘心理”,强烈的失落感导致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扭曲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边缘心理”致使农民工犯罪率不断上升,留下了相当大的社会隐患  相似文献   

8.
要正确对待农民工群体,切不可把他们只当做一个打造“世界工厂”的临时“蓄水池”——当需要廉价劳动力时,就接纳他们;当企业受挫时,就让他们回家种地。  相似文献   

9.
20年“两会”以后.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任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是指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年龄在16。25岁之间的新一代农民工。由于他们处在特殊人口年龄阶段。在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的特征。他们是一支新生力量,是我们农民工的主体。并且将成为我们产业工人的主体。但目前他们的就业现状还很不理想.出现了许多问题.关注并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中国农民工的数字过亿,这是一个世界奇观,也是许多国家陌生甚至从未出现过的群体。而他们的身后还有一个更为庞大的数字,那就是与他们盘根错节、渊源不断的8亿农民。无论农民工和我们个人生活的关系有多少,也无论他们在这个舞台上的存在有多久,他们对这个时代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从“民工潮”到“民工荒”,从“盲流”到“用脚投票”,农民工以他们最朴素也最直接的方式参与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见证着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农民工,属于一个时代,也必将和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一起被嵌入中国史册。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农民工,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就业环境和他们的现实与未来。  相似文献   

11.
盘继培 《中国就业》2006,(11):48-50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民工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也逐步进入政府视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优先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也是各方面都比较关注的问题。抓紧建立符合农民工就业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一些地方把招商引资当作第一要务、第一政绩来抓。在各地大力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些“假洋鬼子”粉墨登场,他们戴着“洋帽子”到处坑蒙拐骗,甚至连农民工的辛苦钱也成为他们“空手套白狼”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民工荒”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农民工的高离职率易对企业、个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逐渐替代第一代农民工在劳动力供给市场中的地位。所以如何留住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和心,使他们忠诚于企业,是目前企业和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企业、新生代农民工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寻求新生代农民工低忠诚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要想彻底撕掉“廉价劳动力”的标签,农民工必须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否则,在这场农民工争夺战中,他们难以成为真正的赢家,更奢谈彻底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劳动保障》2011,(1):F0002-F0002
2010年12月1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视频会议,对做好“两节”期间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尹蔚民部长要求,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要求,努力做到元旦、春节期间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劳动争议案件在春节前基本办结,  相似文献   

16.
如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东 《中国就业》2011,(7):56-57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打工一族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职业期望值更高,物质和精神追求也更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是农民,但对农村生活有着普遍疏离感,是典型的“农盲”,在融入城市生活中又面临很多困境,产生很多困惑。怎样才能找准他们的人生方位,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7.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与工众网研究中心昨日联合发布《农民工就业趋势报告》。报告显示,农民工就业“短工化”趋势愈演愈烈,农民工每份工作的平均持续时间还不到2年。数据显示,农民工初次就业时间越靠后,每份工作的平均持续时间就越短,2000年初次就业的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持续3.8年,而2008年就业的农民工每份工作只持续1.4年。(2月9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民工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化的社会群体,开始出现分化。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但是由于受政策、体制及社会舆论环境的影响,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融城仍然存在许多障碍和难题。对此,需要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从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9.
陈文森 《企业文化》2009,(10):12-14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民工明确划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一部分。农民工这个提法也逐渐从官方媒体上隐去,取而代之的是“外来务工者”甚至“新市民”的称呼,农民工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与“外来务工”这个名词一同改变的,是整个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20.
新年伊始,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被明确提了出来,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目前,60%的外出务工人员是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他们对09年工作生活的评价以及对10年的期待,可以为政府和企业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鉴于此,汇思人力资源研究所对在长三角地区工作的900多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调查,回收807份有效问卷,调查涉及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节后计划等各个方面,并围绕这些方面进行了探讨、提供了建议。在当前“用工荒”问题凸显、两会聚焦新生代农民工的情况下,本文以其基于样本的扎实调查和层层深入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及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