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是“长官”口中的间符年末岁尾,笔者与一位乡长交淡,问及该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时,他不加思索地说:”去年人均纯收入900元,今年起码要报它个1200元。”那种神情,好像农民人均纯收入是他口中的一个音符.说多少便可以有多少。难怪乎...  相似文献   

2.
《东方企业家》2004,(10):124-127
他是一位“替资本家说话”的农民的儿子.他的血管里始终流淌着淳朴.执著而不失激情的热血,他是一位颇具知名度的经济学家.他的改革措施曾在燕园内激起火花.在全社会引起教育学界的白热化讨论,他是一个真实.彻底而透明的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总会计师》2008,(6):91-91
一个名叫肯尼思·莱的城里男孩移居到乡下.花了100美元从一个农民那里买一头驴,农民同意第二天把驴带来给他。第二天农民来找肯尼说.“对不起,小伙子,我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那头驴死了。”  相似文献   

4.
有则关于麦肯锡公司的笑话。有个农民赶着羊群在走,碰到有人对他说:“我可以告诉你,你的羊群有几只羊。”随即,他用卫星定位和网络技术将信息发到总部的数据库……片刻后,他说共有1460只羊,并要求农民给他一只羊作为报酬,农民答应了。随后,农民对他讲:“如果我能说出你是哪家公司的,你能否把羊还给我?”那人说“行”。农民说:“你是麦肯锡公司的。”那人很惊讶,问农民怎么知道。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仁政思想.没有具体涉及农民使用土地的恒产问题,但他讲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应当包括周代将共耕制改为井田制的内容。孟子把孔子的仁政思想提高到了“民为贵,……君为轻”的高度,而且把解决农民使用土地的恒产问题,作为实施仁政的根本问题.这是孟子对孔子仁政思想的重大发展。因而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应是解决农民土地的恒产问题。孟子到了滕国,  相似文献   

6.
豆豆 《乡镇论坛》2009,(36):40-40
10年前,浙江省萧山区靖江镇的一位农民,养了7万只甲鱼却卖不出去。有一天.他居然作为反面教材.登上了当地一家报纸的头版头条。而且,才40多岁的他就被记者称为“老汉”。10年以后,那位“老汉”再一次登上报纸,人们发现,报道中的龚老汉已经成了“养鳖大王”.成了拥有上亿资产的富豪。  相似文献   

7.
玩信息发自己也发了千家万户“要想富,看准信息生财路;要想发,找条信息把钱抓”。一向被城市里厂矿企业视为“专利”的信息如今在河南唐河农村备受青睐。据笔者在毕店、桐河等乡镇调查,70%以上的农民已注意从收音机、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和其他渠道获取信息,29.3%的青年农民手中都有一份信息报或科技致富报。而更为新潮的是,一些头脑灵活的农民竟“玩”起了信息,当起了信息经纪人。毕店镇柿树园村青年农民邢自晴与全国18家信息网络都有联系,他每年花费5000多元订阅全国科技、信息报刊48份,每天不出门.便可知各地信息.然后筛…  相似文献   

8.
笔者同几位农民兄弟闲谈,聊起“今年种什么,养什么”的话题。憨厚的农民各抒己见,有位农民只说了一句:“什么值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我接着反问他:“什么值钱?什么赚钱?”他却始终笑而不语……为何笑而不语?他不好回答,也难以回答得好。如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问题就莫过于产业结构调整,其目的是让农民兄弟的腰包尽快鼓起来。但是调什么?怎么调?则是农民的一大困惑。就拿那位农民兄弟所说的“什么值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也许不少的农民都会这样说,道理谁都明白,可实际操作起来并非那么简单。什么赚钱?什么好卖…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忠县双桂镇石桥村大学生村官唐云峰,每天放学后.接10余名父母不在家的留守儿童到自己家里.为他们辅导作业.与他们一道开展体育活动.被村里的农民亲切地称之为留守儿童的“代理爸爸”。该村的孩子们又亲热地称他为“唐哥哥”。图为2010年11月30日下午,孩子们在与他开展游园活动和打羽毛球等。  相似文献   

10.
朱文娟 《乡镇论坛》2011,(17):21-21
如今,农村很多地方都有所谓的“庄稼医院”,有的是政府农业部门创办的,有的是个体工商户创办的,有的是农民自己开办的。这些“庄稼医院”本意是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怎样防治害虫、怎样合理施肥等等,以确保丰收。然而,有些地方的“庄稼医院”虽然高高地挂着“为农民服务”的牌子.却成了“庄家医院”、“装假医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费孝通先生一生“志在富民”,在新中国成立前就为实现这个目标勾画了他的“路线图”。在他看来,农民要富起来,要旨在“开源节流”,即一边减轻负担,一边增加收入。在减负一边,他设想的是消灭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12.
清官自愧诗     
唐代诗人韦应物,曾任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职,为官清廉,关心民疾。他在《寄李儋元锡》中云:“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看到农民辛勤耕耘,生活困苦,他感慨地说:“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间里。”他与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3.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最近在该院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了新论:“改革的基本前提既得利益(用词不当,应是维护利益)。改革必须补偿下游利益群体”,“改革使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应是领导干部。其次是工人,接下来是农民”。他还提出:“正确的观点是不需要投票的.否则就谈不上尊重科学。”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是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着力点。建好农村社区也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铺好道路.有助于农村实现“就地城镇化”,有助于农民实现“就地市民化”。  相似文献   

15.
永丰农民日落而学周忠华革命老区江西省永丰县富溪乡龙潭村委会藕塘村民小组的青年农民周威,同许多农村青年一样,他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过上了“刨土取食”的生活。与众不同的是,他将祖辈传下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改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学”。每当夜幕降临...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的迅速推进.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如果一些地方打着“社区建设”、“农民住楼房”的幌子.依靠大规模举债和大量出让土地的办法来增加“农民福祉”,那么,这些做法.就不仅是“寅吃卯粮”,而且超前到不顾一切地大吃子孙饭的不理智地步。以出卖土地和银行贷款应付铺天盖地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之需.  相似文献   

17.
“八五”时期,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和职工的收入相应地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据统计,“八五”期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实际年均增长7.7%,农民人均收入实际年均增长4.5%,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年均增长率,“六五”为4.2%,“七五”为2.4%,“八五”则达到5.9%,是建国以来最快的时期。然而,尽管收入显著增加,老百姓在谈到“八五”的分配问题时,却往往众说纷坛,尤其是对于今后分配制度的改革,许多人更是疑虑重重。为此,记者于日前采访了国家劳动部副部长朱家甄同志,请他就有关问题作了解答。记者…  相似文献   

18.
时下正是冬闲.各地都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下乡”活动.让农民及时了解科技信息.推广农业新技术,受到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但有些地方开展的“科技下乡”活动还在采取发发资料、搞搞街头咨询、请专家讲讲课等多年如一的老形式,门庭冷落。还有的紧跟时代,用“低碳”、“清洁生产”、“转基因”等新名词自诩,对着农民夸夸其谈,  相似文献   

19.
颜长江 《乡镇论坛》2011,(12):42-42
我首先讲一个卑微的农民的故事。他叫张绍荣,四十八岁,是我的湖北老乡,也是远亲,所以他管我叫老表,我也得叫他绍荣哥。我在广州工作,他和他弟弟在增城市新塘镇干泥水活。这两年也没见面,不过,大约几个月他会来一次电话,一开始总是这样说:“老表啊.最近还好吧!”很亲热的有泥土气息的乡音。有时是投诉出门打工的难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实际有多少农民在种田国家统计局的最新分析资料认为,所谓的“9亿农民”,是笼统地指“9亿农业户口”的人数。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农民已经往城市转移,在所谓的9亿农民中,实际上只有7.97亿人住在农村,占总数的88.4%,另外1.05亿农业户口的人都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