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扩展了贸易成本的范围,认为贸易成本不仅包括产品运输成本,而且也包括要素流动成本,并引入前后向产业联系,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可解的中心—外围模型,并探讨了在各种条件下相应的经济学含义,认为在推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对落后地区的技术支持必不可少,并应重视区域间产业发展的互动,否则,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难以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2.
何雄浪  李国平 《经济学》2007,6(4):1021-1040
本文扩展了贸易成本的范围,认为贸易成本不仅包括产品运输成本,而且也包括要素流动成本,并引入前后向产业联系,认为中间产品使用及种类的增加所创造的成本和需求联系效应有利于提高最终产品的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文章发展了可解的中心一外围模型,并探讨了在各种条件下相应的经济学含义,认为在推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对落后地区的技术支持必不可少,重视区域间产业发展的互动,否则,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难以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扩展了贸易成本的范围,认为贸易成本不仅包括产品运输成本,而且也包括要素流动成本,并引入前后向产业联系,认为中间产品使用及种类的增加所创造的成本和需求联系效应有利于提高最终产品的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文章发展了可解的中心-外围模型,并探讨了在各种条件下相应的经济学含义,认为在推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对落后地区的技术支持必不可少,重视区域间产业发展的互动,否则,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难以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4.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胜 《当代财经》2003,(10):94-95,128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主导形式。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尤其要注意区域一体化的动向,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我国的贸易发展战略。本文从中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现象出发,在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上解释区域发展状况及其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东亚地区的产业集聚、产业转移、跨国投资对东道国企业的影响以及区域共同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区域共同发展的角度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展望,并就我国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世界双边自由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梅 《现代财经》2005,25(12):62-65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进入了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主的新阶段。作为贸易与自由化的一种现实选择,双边自由贸易的发展,既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补充和推动,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动力。为此,我国就要在逐步兑现加入WTO的承诺,降低关税的同时,积极加强双边自由贸易合作,以持续保持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目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换及比较优势退位问题,本文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目前的出口贸易中占据主体地位,其原因主要是由我国国内经济的二元化结构所决定的,因此应当继续遵循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和贸易。当资本积累的边际效用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优化劳动力就成为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走上效益化增长道路的重要手段,并提出可能的政策性建议,包括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生产地区转移和降低制度成本等。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工资率上涨,最终达到增强本国产业和贸易竞争优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及不断深化,我国区域经济的联系和发展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合作规模也不断增大,并形成了一些重要经济区域,促进并加快了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纵向及横向经济联系的广泛深入,政府间的合作模式及路径选择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经济圈区域物流一体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芝网 《生产力研究》2006,(10):119-120,210
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经济最具发展前景的区域,近几年来,通过紧密的产业和交通联系,经济融合度日益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伴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区域物流一体化为其提供动力保障。文章认为,只要长三角各市能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局出发,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区域物流资源整合为抓手,统一规划,加强协调沟通,消除行政阻隔和地方保护主义,就一定能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长足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0.
产业同构背景下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作为其核心概念的产业集群在我国行政区划的背景下遭遇了瓶颈--产业同构,造成该现象的根源之一就是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考绩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就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改革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作为其核心概念的产业集群在我国行政区划的背景下遭遇了瓶颈--产业同构,造成该现象的根源之一就是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考绩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就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改革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12.
宋兰旗 《经济纵横》2012,(12):87-89
在贸易集团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的背景下,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注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态理论为依据,结合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得出了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目前尚属于较低级的起步阶段的结论,从经济方面分析了影响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因素,对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2012年珠三角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初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2020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初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后,下一步可以通过发展产业集群的方式来推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推进璩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分析,提出了促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经济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历史必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世纪行将结束之时有了一个良好的回应。目前中国正加紧与欧盟等国的双边谈判。入世,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观念形态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国产业的发展问题。我们应该客观分析入世对我国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及早做好应对措施,使中国的产业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5.
就目前而言,区域产业创新以网络的互动性以及开放性作为其核心,对于提升国际、区域竞争力,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全球化与新技术经济范式下区域产业创新的基本理念,及区域产业创新基础之下的发展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l耕匕与新技术经济范式下区域产业创新途径的发展策略,以期能为业内外相关人士带来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汪占熬  陈小倩 《经济纵横》2012,(10):110-113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步推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不断爆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对我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效应的研究成果,重点放在空间经济学作为指导理论之后的最新进展上,并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动态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以期对研究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在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中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跨国公司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跨国公司作为当今世界经济舞台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跨国公司对某一区域所进行的国际化生产、直接投资、贸易等活动大大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区域间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但与此同时,各个地区政府主导的“行政区经济”和保护主义,增加了地方之间贸易的交易成本,严重地阻碍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据法国经济学家sandra Poncet的研究,1997年中国国内省级间商品贸易平均关税达到46%,比10年前整整提高了10%。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区域内部出现了产业同构化趋势和恶性竞争现象.产业同构的成因何在,各有说法.从地方政府保护的视角剖析产业同构的成因,认为产业同构是地方政府间博弈的必然结果,同时产业同构会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最后从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和复合行政两个方面为产业同构的破解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林叶青 《时代经贸》2010,(14):152-153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2012年珠三角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初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2020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亿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初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亿之后,下一步可以通过发展产业集群的方式来推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推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分析,提出了促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