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小个蟹市场价一路走低,大个蟹一路走高且供不应求。欲养大个蟹,必须有无公害蟹种作保证。各地对无公害蟹种的需求与日俱增。2000年以来,我们利用稻田培育无公害蟹种,连年获得良好效果。经济效益极为显著。现将无公害蟹种稻田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此模式是利用稻田资源优势,养殖成蟹、青虾和鱼虾蟹混养以及培育蟹种的生产方式,按照此模式要点实施,养殖成蟹的稻田,亩产蟹30kg-50kg;养殖青虾的稻田,亩产青虾15kg-30kg;鱼虾蟹混养的稻田,亩产鱼30kg-40kg,虾5kg-10kg,蟹10kg-20kg;培育蟹种的稻田,亩育蟹种1万只以上。养殖稻田亩产稻谷均在350kg以上,亩效益1000元以上,高的达万元。 一、养殖稻田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稻田培育蟹种是稻渔综合种养生态农业的较佳模式,实践证明,每亩稻田可收获有机稻谷300-400kg,育成100-200只/kg的蟹种300kg左右,亩纯效益可达8000-10000元,比单纯种稻或育蟹种增效5000元以上。根据笔者多年的试验、示范经验,现将稻田培育优质蟹种的实用操作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蟹种规格大小、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养蟹的效益,近年来各地对无公害大规格蟹种的需求与日俱增。利用稻田培育蟹种,可实现稻蟹共生共长,互相促进,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育出的蟹种生态优质高效无公害,长出的稻谷优质高产,每亩蟹种、稻谷的纯收入可高达1.5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 此模式是利用稻田的光、水、肥、饵等自然资源条件,进行科学的种养,第一年培育蟹种,第二年养殖成蟹,两年为一个养殖周期,每亩稻田可收获稻谷700kg—1000kg,收获蟹种8000—12000只,收获成蟹30kg-50kg,每年每亩稻田可获纯效益5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6.
<正> 利用稻田进行蟹种培育是为稻田养蟹提供苗种生产配套的有效措施。为探索在稻田培育优质蟹种,提高蟹种培育成活率技术,我们在高淳县特种水产苗种场,选择9亩稻田进行大眼幼体培育蟹种的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蟹苗培育成活率达到12.5%,平均规格在300—400只/公斤。  相似文献   

7.
地处偏远的鸾凤乡崇瑞村2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生态立体农业,积极推行稻田培育鱼种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目前全组稻田培育鱼种面积3.1hm^2。年提供优质鱼种6万尾左右。据测定平均每亩稻田,经4-5个月。可收获13cm-23cm草鱼种820尾-1206尾,9cm-13cm鲤鱼种603尾-715尾,稻谷增产近一成,增收906元-1660元。现将该组稻田培育鱼种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利用稻田空间,提高稻田生产综合效益,推广生态种养殖技术,同时解决成蟹养殖的种源。近年来,我们实施了稻田培育蟹种项目,其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市优质蟹种培育发展迅速,涌现出了多个养殖典型户。宜兴市新建镇庄林村的庄顺刚就是其中之一。 庄顺刚蟹种养殖面积11亩,实现总产量1,400kg,获经济效益94,013元,亩毛利8,547元。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4年5月,我市申报韵“黄颡鱼稻田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研究”项目。被列为南通市科研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实施,不但年均每亩收获无公害稻谷500kg以上,而且增产黄颡鱼100kg以上,增加收益1.500元以上;不但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减轻农田面源污染,而且降低生产成本,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 最近笔者对江苏省盐都县庭院水产养殖进行了调查,现将一些成功典型介绍如下,供参考。 稻田育蟹种,育出小康村 大纵湖镇兴湖居委会(原马沈村)利用紧靠成蟹养殖区的优势,依靠房前屋后的稻田,80%的农户1000多亩稻田连续近10年进行蟹种培育,通过稻田育蟹种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育蟹种专业村”和名副其实的“小康村”。该村2001年仅育蟹种一项,增加收入400多万元,每亩纯收入都在4000元左右。值得一提的是270多户育蟹种农民无一户亏损。如徐林坤利用3亩稻田育蟹种,购买1.5公斤蟹苗,育出蟹种3万多只,获纯收入1.8万元;又如徐竹海2.7亩育蟹种稻田,创产  相似文献   

12.
<正> 水稻田间培育蟹苗每亩投入0.8—1万元,可产一龄幼蟹苗45公斤左右,稻谷500公斤左右,每亩可获纯利1.5万元,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一、田间工程建设 培育蟹苗的稻田,要选择环境安静,水源  相似文献   

13.
<正>实践证明,要想养成"精品河蟹",优质蟹种是基础。利用稻田培育蟹种,能达到稻蟹共生、相互促进的目的,是生态高效种、养结合的较佳模式。我们在渔业科技入户指导中,发现蟹种培育有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必须引起养殖户关注。  相似文献   

14.
安徽、江苏内陆地区由大眼幼体培育成200只/kg左右的扣蟹技术,已被广大养殖户掌握;但是有的亩高产能达到150kg低的仅有20多kg,500g大眼幼体的单产也是如此,高的可产100kg低的也只有10多kg,因此如何高产稳产一直是水产同仁共同探讨的问题。笔者在三年的培育过程中亩产量可稳定在100kg左右,500g大眼幼体培育成的幼蟹可以稳定在75kg左右,现在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古田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于2000年进行“稻田养殖中华绒螫蟹技术试验”,取得平均亩产63kg.成活率75.1%,亩获纯利3614.8元的好成绩。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优质蟹种是成蟹养殖的基础,利用稻田培育蟹种,能达到稻蟹共生、相互促进的目的,是生态高效种、养结合的较佳模式。蟹种在稻田中能清除杂草,减少水稻病虫害,改良土壤,增加水稻产量;稻田为河蟹生长、发育、觅食、蜕壳、栖息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江苏盐城市盐都区近几年在渔业科技入户示范户  相似文献   

17.
<正> 要有效防止稻田培育蟹种成活率低的现象产生,首先应搞清楚其成活率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达到其应有的防治效果。 一、稻田培育蟹种成活率低的原因 ①苗种质量差。稻田养殖户多购买人繁蟹苗培育。部分人繁苗在蚤状幼体变态过程中,没有投喂丰年虫或投喂不足,或因大眼幼体淡化时间不足,出池盐度偏高,因而质量差,放养后死亡率高。②没有经过暂养。大眼幼体不经过暂养直接放入稻田养殖,易受青蛙、水蜈蚣、龙虱等危害,死亡率高。③饵料不足。部分养殖户为避免蟹种性早熟,盲目减少投喂量,甚  相似文献   

18.
<正>一、宣州区幼蟹培育概况1、幼蟹发展史幼蟹培育项目在我区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我区幼蟹培育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区养殖户发家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全区年产优质幼蟹7亿只,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10,产值达1.6亿元,成为我国幼蟹培育的主产区。  相似文献   

19.
2012年灌南县旭阳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蟹户李祥生同志在大规格蟹种培育过程中,应用了灌南县水产技术指导站2011年实施的水产三新工程大规格蟹种培育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3年2月26-27日起捕大规格蟹种1273kg,约99290只,平均254.6 kg/亩,约19858只/亩,平均规格78只/kg;起捕大规格鱼种625 kg,平均125kg/亩,规格  相似文献   

20.
<正> 水生荸荠田间培育蟹苗每667m~2投入0.5—0.8万元,可产一龄幼蟹40kg左右,荸荠500—800kg,亩获纯利1—1.5万元。水生荸荠田生态培育蟹苗,是利用荸荠田浅水环境,既种荠又养殖,充分利用水中动物性饵料,还能减少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