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勇 《商界领袖》2004,(7):65-66
继年初格力、美的、奥克斯大骂所谓的“假健康”之后,空调业开始了今年的第二轮“揭黑”表演。5月11日,威力空调宣布联合格力、大金、日立、三菱等空调企业,组建。合格空调”联盟,称市场上低价空调九成为不合格产品。同一天,空调新军帅康也向业界和媒体公布了一份“空调经营质量白皮书”,披露了目  相似文献   

2.
陈宇 《商界名家》2004,(5):37-40
当国美与格力之间的角力还在继续的同时,又传来志高空调和三联“决裂“的消息,更坏的消息还有万家乐空调因资金链断裂,债务缠身而陷入困境。事实上,国美与格力的角力,志高、三联的“决裂”和万家乐空调的困境只是目前空调业现状的一个缩影,撕开了空调市场竞争无情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广导 《广告导报》2007,(5):85-85
2007年1月份开始至今,格力空调广告开始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和时段亮相,高调启动了格力新一年的营销战略。“好空调,格力造”的广告语犹在耳边,“世界为格力喝彩”又成为新的标杆。  相似文献   

4.
张茜 《销售与管理》2005,(12):24-27
事件1:2004年3月,国内家电连锁大牌零售商国美向全国下发了“清场令”,将空调老大格力的产品撤出国美全国各大连锁卖场。格力似乎不屑屈服国美的威胁,多次对媒体宣称:国美只是格力一万多家经销商中的一家,即使在其老家北京,  相似文献   

5.
郑为 《网际商务》2004,(6):44-46
5月的格力很忙,因为空调卖得挺火。董明珠是在考察市场回到珠海的第二天接受记采访的。一身非常平常的休闲装扮,虽与她连日奔波还未退却倦容有些不怎么协调,但一坐到记射面,还是让记感受到了她特殊的魅力。一谈起格力,谈起当前的空调市场,她的表情丰富了起来,两眼顿时焕发了神采。“‘五一’放假的7天,我们空调卖了20多万套!”  相似文献   

6.
格力:追求简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力的简单哲学是目标简单、管理简单、营销简单和宣传简单公司名称: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间:1985年品牌提升速度:2006年战胜世界第一对手LG空调,成为巴西市场占有量第一的国际品牌。品牌提升之道:站稳巴西市场,向全球品牌输出;追求“简单”发展目标:将格力做强做大,力争在全球经济—体化的浪潮中,使格力发展成为世界的格力。  相似文献   

7.
不用交电费的空调格力电器近日对外发布“不用交电费的中央空调”上市,并计划从商用延伸到家用.其实就是利用太阳能供电的空调。这种内置“光伏直驱变频离心系统”的中央空调。核心技术之一是格力永磁同步变频离心机组。这套离心机组直接使用太阳能供电.与太阳能直驱系统对接,省去并网逆变器,提高太阳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10日.格力空调将产品全线撤出成都国美的6大卖场。这一事件的导火线要追溯到2月21日国美在成都发起的一场“空调大战”。在这场“战争”中,国美把格力零售价原本为1680元的1P空调降为1000元.零售价原本为3650元的2P柜机降为2650元,让格力“无法忍受”,虽然四川新兴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要求其“立即终止低价销售行为”,  相似文献   

9.
李方 《网际商务》2005,(1):99-99
进入2004年,空调市场风起云涌,炒健康、炒节能、炒变频……各种概念炒作层出不穷,价格大战、口水大战此起彼伏,各商家为抢夺市场份额更是一路血拼。年产空调已达1000万台(套)的格力作为行业的领军品牌并不追随所谓的“潮流”,而是坚守品质和服务,继2003年举行“2500万用户大回访活动”后,再次开展“全球3000万用户大回访”活动。  相似文献   

10.
刘静锋  王菲 《中国广告》2005,(9):116-118
2003年,空调业进入极其惨烈的“淘汰战”,格力、海尔、美的三大品牌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二三线品牌被强力打压,数百个小空调品牌被挤出局,行业价格战、品牌战、概念战交错复杂,市场处在前所未有的不稳定状态中。  相似文献   

11.
张国勤 《中国品牌》2008,(Z1):26-30
中国空调经过近20年的飞速发展,已由世界空调大国向空调强国转变。世界空调看中国,中国空调看格力的局面已经形成,格力为中国争光,这是中国工业制造史上第一个完全以自主品牌打响世界并取得世界第一的奇迹。  相似文献   

12.
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扬,特别是近来铜价的高速飞涨,空调企业的成本大幅提高。今年以来,铜价从4.3万元/吨涨到最高峰时的8万元/吨。虽然目前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停留在高位,如果按照行业内正常用量,平均每台空调用铜6到7公斤计算,平均每台空调光用铜成本就要提高100-200元左右。这给空调厂家造成的成本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在这个背景下,各厂家对空调涨价的呼声越来越高,并结成了所谓的涨价联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了他们的涨价行动,希望借此全线提高空调价格,抵消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作为空调制造翘楚的格力,是国内第一家公开宣称涨价的空调企业,同时也是涨价幅度最高的空调企业,其举动自然更引人关注。但笔者认为,格力这种带有强烈自我中心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在面对真正的空调市场竞争中无异于自寻死路。格力的凭借格力凭什么敢于充当涨价先锋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的来展开分析。第一,成本的上升,也就是开篇所说的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从成本定价的角度来说,通过提高售价,抵消材料成本攀升带来的压力,是格力最堂而皇之的理由,也是博取市场认可的唯一砝码。第二,对更高利润的追逐。家电市场由于“连年战争”以及家电卖场的压价,使得产品利润率降低,包括格力在内的空调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提高价格来提升利润率。在空调制造厂家之间达成共识的前提下,格力也许就认为有整个行业作为支持后盾,只要大家都跟着涨,自己先涨了也不影响大局。同时,另一种可能就是厂家在跟消费者打心理战,希望在旺季到来之前向消费者发布涨价信息,让消费者在空调涨价前疯狂采购。而铜价的持续上扬正好为涨价提供了契机。第三,对渠道的掌控地位。格力的自建渠道是业内出了名的,其目的就  相似文献   

13.
在空调市场与格力难分伯仲、在微波炉市场直逼格兰仕的广东美的集团开始觊觎国内冰箱行业二甲的座椅。 “我们将用3—5年的时间,使美的冰箱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进入行业前两强,而今年是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冲剌年。”  相似文献   

14.
案由:格力掏“心”引发震荡今年3月2日,一贯低调的格力空调在北京几家知名媒体上打出了一则热辣辣的广告:“真金不怕火炼,格力空调,请消费者看‘心脏’”。旗帜鲜明打出了自己的品质牌,以质量战、攻心战叫板价格战。3月4日,格力又在众多消费者和闻风而来的记者们面前,将一个个完整的空调大卸八块,请消费者看清它的“五脏六腑”,并告诉消费者这样强健的体魄是绝对不可能与“狼心狗肺猪下水”之流的空调去玩什么降价戏法的。此举立即引起了业界震动和市场的支持,更引起了舆论的探讨。背景:二线品牌集体跳水今年的空调市场从一开春就开始闹腾。…  相似文献   

15.
<正> 珠海格力电器公司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1992年,该公司根据社会对空调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开始生产"格力"空调。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到1996年,"格力"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台,经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调查评比表明:"格力"空调在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售后服务三个方面获得  相似文献   

16.
周君  倪丽娟 《新商务》2004,(3):8-11
去年,有人说是空调灾年,也有人说是空调洗牌年。2002年11月,销售量第一的格力首先将空调价降了521元,排行第二的美的随后降了532元。老大一动,空调市场立即火爆。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月4日.格力空调常州专卖店在常州新北区百丈镇盛大开业,这是常州地区第一家格力专卖店,也是格力全国首家农村专卖店.此举意味着空调巨头开始向农村市场发力。  相似文献   

18.
张宇  徐洋宗  谢鹏举 《商》2014,(37):98-98
20世纪90年代初,格力还是珠海一家做代工的小厂,董明珠以一般销售员的身份加入,逐渐成长为销售部长、副总经理,再到总经理、董事长。董明珠对格力的成功至关重要,她在产品创新、渠道建设、以及制度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对格力进行改革,使格力发展成为中国优秀制造企业、全球空调行业巨头,格力空调畅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本文将重点剖析董明珠的经营智慧。  相似文献   

19.
最近家电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大牌厂家格力和大牌零售商国美翻脸了,撕碎了相处数年的脸面,只缘于格力不肯屈服国美的淫威。按理说,国美作为新兴家电零售势力的先锋,横行国内,所到之处,均是新闻不断;格力作为国内空调界坐了9年的老大,势力也是非同小可,格力和国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没错,那究竟是谁错了呢?我们先来看看事情发生的起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阐述了格力的营销方式,先从园美与格力2004年的“分家”为线索,简单地介绍格力的背景,详细地描述了格力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如格力公司所特有的“淡季贴息返利”、“年终返利”,其出名的股份制区域性销售公司,和其利用产业链中的资金、分析格力所面对的已经出现的问题,以及探讨其营销模式对其他家电厂商的适用性,并提出了对其营销渠道和方式的未来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