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广东云浮市的实际,对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重点建立了指标评价体系,提出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云浮市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进行了实例分析评价,为广东省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加强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目的 :分析生态效益评价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重要意义和实现“三效”评价统一的可能性。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分析法。研究结果 :不同开发整理利用的土地 ,生态评价具体内容不同 ;将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分为两类 ;可以采用量化的方法实现“三效”评价的统一。研究结论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要加强生态环境效益评价 ,并且要采用量化的方法实现“三效”统一。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科学评价土地整理效果的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等差法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安徽省郎溪县南丰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对项目整理前后的各种效益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达到"良好"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明显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对项目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价多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为此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引入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价中,并结合四川省雅安市的3个土地整理工程实际,测算出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生态效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减少,评价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生态效益评价从定性到定量的过渡.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初探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研究目的:进行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内涵剖析,建立土地整理绩效评价体系,并实证分析.研究方法: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进行分析.(2)案例分析表明,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对较弱.研究结论:建议从建立土地整理成果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完善指标控制等方面人手,建立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地开发整理是充分利用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农地开发整理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变化,结合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以层次分析法构建农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的层次结构和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模型计算农地整理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巨大、社会效益明显、生态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已有实证研究甄别围填海工程经济影响评价的逻辑,系统选取评价指标及其数据集成方法。研究发现:(1)围填海工程经济影响发生路径是土地增量供应产业与城镇利用,触发企业群集与产业结构优化。(2)围填海工程经济影响评价逻辑有逻辑框架法、主客观综合分析框架两类,逻辑框架法常用投入—产出模型具体化,主客观综合分析框架常用专家评价模型具体化。(3)围填海工程经济影响评价指标分为量化类指标、定性类指标,前者可细分为实际项目产生数据及国民经济损益指标,后者可细分为经济定性指标及辅助性指标。比较表明:投入—产出模型与专家评价模型各具有一定的特点与优势。前者根据具体研究区构建评价指标,量化测算经济影响值,测算过程呈现"深而偏"特征,具有较强后续操作能力;后者充分考虑评价对象具体内容,兼顾直接经济损益与间接经济损益,采用"主观赋值+客观量化"方式测算。两类影响评价测算路径同样都存在测算关键点与难点:投入—产出模型需要加强对各产出指标测算及成本测算相关参数获取准确性,专家评价模型需要关注主观赋权的客观性提升与相关普查数据的获取。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巴东县项目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对促进土地整理成熟理论体系的形成,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参考了诸多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与景观效益为着眼点建立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并结合湖北省巴东县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评价标准和定量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选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指标,建立指标量化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内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展实施评价.最后得出内江市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分值及结论.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目的:通过对协调度、协调发展度进行理论辨析,提出基于土地利用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的协调度计算模型,使之成为满足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的定量工具。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延边朝鲜自治州的协调等级为初级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类型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土地利用损益型。研究结论:基于土地利用评价与生态环境评价的协调度计算模型,定量评价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两系统间协调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可信度;有利于对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镇江新区为例,借鉴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原理及方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入手,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量化各评价指标,得出该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工程综合效益较好,但经济效益远高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在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促进工程实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镇江新区为例,借鉴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原理及方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入手,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量化各评价指标,得出该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工程综合效益较好,但经济效益远高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在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促进工程实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科学合理的适宜性评价是确保耕地整理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于我国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该研究首先选取可以反映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的指标因子,然后参考胡学东提出的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引入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双重约束,对研究区域在双重约束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并通过K-Means聚类法将研究区域的耕地整理适宜性分区进行合理划分。[结果]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对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水平具有重大影响,高生态安全约束与高社会经济约束会降低耕地整理的适宜性,低生态安全约束与低社会经济约束会提高耕地整理的适宜性。[结论]引入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山地区域在社会经济与生态安全双重约束状态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情况,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可以更加合理准确地对处于约束条件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是对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方法的丰富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的评价多集中关注于经济效益评价,对生态效应的评价较少,更没有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中。该文从生态系统结构的整体出发,结合宏观的景观格局与微观的生态过程,选取了斑块个数、破碎化指数、景观隔离度、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指数、物质循环速率、干扰频率和土壤质量8个二级评价指标,构建了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效应评价体系,运用归一化方法对评价指标量化,并结合天津市七里海镇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土地整理项目在景观格局方面得到了较好的优化,斑块个数减少,破碎化指数降低,总体景观隔离度降低,但局部区域由于修建水泥道路导致隔离度增加。在生态过程方面,植被覆盖率提高,但呈现季节性,生物多样性降低,物质循环速率和干扰频率增加,土壤质量有较大提高。总体上,土地整理项目取得了耕地面积和土壤质量改善方面较好的效益,但在生态系统方面受到较大干扰,带来了负效应。今后需要在土地整理项目中从生态学角度进行规划设计,以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研究——以河南省陕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陕县2个土地整理项目、4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借助层次分析法(AHP)对陕县土地综合整治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效益进行评价分析,并构建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如下结论:土地综合整治效益优于土地整理效益、经济基础是土地综合整治效益高低制约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从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效益3方面选取24个因子,构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研究,以提高新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水平与工作成效。研究方法:基于熵理论的AHP权重调整法,基于S型函数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1)浠水县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良好,能推进当地新农村建设,达到了预定目标;(2)后期管护制度较差、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是限制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绩效的主要原因;(3)此指标体系能反映土地整治项目特征,适用于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结论:该结果能为今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建议从加快农村建设的角度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并建立成果管理体系与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提高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分析农地整理过程中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探讨生态性农地整理的方法提供服务,促进农地整理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初步建立农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合理的农地整理有利于降低区域的生态不安全因素,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及新型城镇化指标遴选与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土地利用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下,保证土地的高效利用,促进其与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是需要瞩目的重要问题。构建指标体系是研究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整理总结已有指标体系指标选取频次及指标内涵分析,重构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测算指标体系。[方法]文章选取统计法及分析法,将近4年中CNKI数据库中核心期刊、CSSCI、CSCD、EI、SCI等期刊中有关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中指标出现频次进行筛选、统计、整理,同时辅以对所选指标的内涵的说明,频次与内涵并重,重新构建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根据统计结果及指标内涵,将土地利用效益分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3个准则层,将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划分为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生态环境城镇化及城乡统筹发展5个准则层,并在此针对各准则层内涵,选取相关指标。[结论]得出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研究中指标选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内涵及评价内容的基础上,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分值加和法,构建了江西省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体系设定评分标准,更具有操作性。作者以江西省2010和2011年度土地整治示范建设147个子项目绩效评价为例,从项目绩效目标、项目资金情况、项目管理情况、项目产出情况和项目效益情况5个维度进行评价,并另附一票否决项作为附加指标,为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完善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体系,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工作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江西省2010和2011年度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绩效等级良好26个,占18%,其余为合格,无优差等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土地整理项目评价工作现状的研究,以湖北某平原地貌项目为例,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析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展开项目方案设计合理性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找出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促进方案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