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粮食市场调控政策的实施绩效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市场主要调控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大米、小麦、玉米最低收购价、储备制度的执行情况,探讨粮食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表明,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对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调控政策目标的两重性加大了政府对粮食市场调控的难度;粮价上涨的预期也隐含着较高的市场风险,高额的国内外价格差使我国承受着巨大的进口压力。因此,需要构建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粮食市场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加强粮食市场管理保持市场稳定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加强粮食市场管理,保持市场稳定》的通知说,粮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粮食市场的稳定,事关全局,加强粮食市场管理是国家对粮食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措施。为了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保持市场粮油价格...  相似文献   

3.
葛成波 《粮经纵横》1998,(6):35-36,34
建立粮食储备制度,是把储备粮食作为宏观调控粮食市场的一种手段,期望以较小量的吞吐对粮食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自1990年国务院决定开始建立国家专项储备制度以来,在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对粮食进行宏观调控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面,我国现行粮食储备制度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些问题,作为粮食流通最核心的调控手段并没有如人们预期那样发挥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粮食风险基金是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专项资金。自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建立以来,粮食风险基金在有效增强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粮食安全和粮食市场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政策实行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亟待加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5.
第一,误把粮食商品特殊论当成国家宏观调控的唯一根据。有人说:“粮食的特殊性决定了宏观调控的必然性”。其实,并不是因为粮食特殊重要才要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对整个市场经济而言,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倡导者。他主张把市场经济置于政府调控之下,通过政府干预去解决市场经济解决不了的问题。凯恩斯主义对市场经济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当然应当学习。而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为缺乏经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快,企业竞争力弱以及面对国际市场变化等等原因,就更需要国家宏观调控。至于,国家对农业、粮食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具体措施是必要的,也是因时因地制宜的,与“特殊论”并无直接联系。第二,误把特殊商品论当成垄断粮食经营的理论。因为粮食商品特殊论是战略物资论,他们强调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并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垄断粮食经营,以期稳定粮食市场。但垄断经营的结果,却是价格不顺,流通不畅,财政补贴增加,既不利于粮食商品化,也不利于减轻财政负担。第三,误把粮食商品特殊论当成财政补贴论。粮食商品特殊论是扭曲商品论,他们主张购销价格倒挂,用财政补贴来支撑粮食企业的经营。结果形成亏损有理、补贴...  相似文献   

6.
湖南粮食经济科技学会和衡阳市粮经科技学会召开研讨会,提出建立粮食流通新体制应采取的对策:一、利用流通的反作用,促进粮食生产。二、抓好粮食收购,确保国家掌握70—80%的社会商品粮源。三、合理安排定购粮的供应,保证市场粮价稳定。四、尽快完善各级粮食储备和风险基金制度,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有力的经济手段。五、强化对粮食市场多渠道经营者管理,确保粮食市场统一、开放、规范、有序运行和粮食商品正常流通。六、粮食部门抓紧建立两线运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七、把粮食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建立粮食流通新体制…  相似文献   

7.
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高效发挥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在粮食市场化大趋势条件下,政府对粮食市场实施的旨在保护农民利益的一项宏观调控政策。2005年开始在早籼稻和中晚籼稻主产省启动,2006年又将小麦纳入收购范围,并在六个小麦主产省实施。事实证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稳定了粮价,大大增强了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正沿着社会主义市场化方向发展。在改革进程中,国家对粮食市场必须采取相应的适时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才能稳定粮价,保证生产者合W收益,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发展。一、目前我国粮食市场宏观调控中有在的主要问题(一)国家粮食储备调节机制不完善。粮食储备的吞吐调节仍然按计划分配行事.储备粮吞吐办法是层层分配指标,不通过市场.很难起到稳定粮价的调节作用.尚未形成独立的储备机制。国家储备粮的购、销、调、存等业务在较大程度上与地方储备以及其它的粮食经营管理业务混在一起.很难彻底分开.不易进行监…  相似文献   

9.
在国发[1994]31号《粮食风险基金实施意见》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粮食风险基金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平抑粮食市场价格,补贴部分吃返销粮农民因粮食销价提高而增加的开支,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实施经济调控的专项资金。这是我国针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而建立的第一个专项宏观调控基金。粮食风险基金的用途主要有:用于国家储备粮油、国家专项储备粮食的利息、费用支出和在特殊情况下需动用中央储备粮调节粮食市场价格时所需的开支,用于地方政府为平抑粮食市场价格吞吐粮食发生的利息…  相似文献   

10.
必须依法管理粮食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重要商品。建立开放有序的粮食市场对稳定社会、稳定民心,促进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建立开放有序的粮食市场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国家正在不断摸索和探讨。如在粮食部门实行“两条线运行”机制,推行连锁经营...  相似文献   

11.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97第4期登载李树超的文章:《调控粮食市场的价格政策必须以粮食稳定增产为核心》,而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在于保护和调动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具体措施除了加快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提高粮农的组织化程度外,还应建立完善的粮食价格支持保护制度与粮食市场风险共担机制。认为,我国既往对粮食生产者实行的价格支持政策,效果并不理想,咎其原因,一是国家制定的粮食支持价格滞后,对粮食生产起不到应有的调节作用。二是支持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时,国家不能按既定的支持价格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三是粮食支持…  相似文献   

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准确掌握粮食库存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确保粮食库存账实相符和真实可靠,对稳定粮食市场,保障粮食安全,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粮食库存的真实情况,更好地落实宏观调控任务,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一)粮食保护价格政策 粮食保护价格政策主要体现在粮食收购环节。政府所确定的政策价格即为保护价,按保护价收购粮食的政策即为保护价格政策。当前我国粮食收购价格体系主要由定购价、议购价和市场价三部分组成。以保护粮食生产者积极性,稳定粮源。(二)粮食储备制度 政府对粮食市场最重要的调控手段是粮食储备。目前已形成国家、地方和农户组成的三级粮食储备体系。储备粮的购销和管理由国家和地方粮食储备局执行。储备粮主要用于救助自然灾害和平抑粮食市场波动。1997年我国储备粮占消费总量的30%,…  相似文献   

14.
粮食调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实现近远期粮食供需的有效平衡,而从消费、流通、生产等环节而对粮食市场实施影响的政治经济活动过程或系统,其实质是根据现有粮食供需状况与事先确定的发展目标,输入某种信号和能量,以引起某种粮食市场结构新状态,即通过影响市场供求的因素而间接地发挥作用。对于粮食调控来说,政策的力量毕竟是一种需通过较高素质的微观基础而发生作用的外部力量。为此粮食调调的成效依赖于以下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一是市场上能出现一些有利于粮食调控的信号与能量;二是现代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或农户能对调整信号与能量做出积极反应,产生良好效果。与安全调控相联系的微观基础,就是指经济主体(企业或农户)对调整信号所作反应的强弱,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由一个个企业素质为基础所形成的产业素质。影响微观基础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产业制度或企业制度。由于在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基本制度是财产约束硬化的产业制度,一般企业都具有安全获取最大盈利的强烈欲望与相应能力,因此西方国家的粮食调控理论都有一个基本的假定——企业对调控信号愿意并能够做出反应。中国粮食调控经历了一个由市场一计划一市场化改革取向的发展过程。在总结建国初期我国调控粮食经验时,往往忽略了使正确调控措施发挥作用的市场条件,及其以此为基本背景的私营粮商、农户的作用。其实,正是这些私营粮商与农户有独立进行判断与采取行为的动力与能力,以及很好地从利益最大化角度对国家粮食调控影响下的市场价格进行积极反应等才使解放初期中国粮食调控产生了相应的良好效果。而以后为什么调控的效果不明显或调控的成本效率较低,很重要的原因是粮食企业与农户不具有建国初期私营粮商与农户的灵活机制。它使我们真切地明白了一个道理与事实:不以微观基础强化作为前提的粮食调控目标是难以实现的,不以微观基础强化作为改革取向的粮食调控成效是难以提高的。基于我国目前这样的一个内外环境条件,应该注重强化以平等合格的粮食流通主体为其基本表现的微观基础建设,它主要包括培育平等合格的粮食市场主体与加强粮农的社会组织化程度等;必须强化以体现国内外粮食供求变化为其基本特点的期现货粮食市场体系建设;致力于以弥补市场缺陷为其主要内容的政府职能转变,主要包括提高粮食调控有关机构之间的协调效率、规范粮食市场竞争环境与宏观调控依据、积极支持以强化各级粮食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发挥的组织体系建设与完善等。  相似文献   

15.
绵阳市杨光荣撰稿对粮食供求矛盾成因及宏观调控对策提出如下思考:一、粮食供求矛盾成因:首先是粮食生产呈下降趋势。其次是供求矛盾日渐突出。二、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的对策。(-)提高对粮食商品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粮食宏观的自觉性。(二)加强行政干预,确保主渠道掌握必要的粮源和油源。1.稳定粮食定购任务。2.合理制定收购价格。3.积极组织市场购进。(三)建立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形成健全灵活的吞吐调节机制。(四)强化粮食市场管理,规范流通秩序。(五)建立两条线运行机制,保证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1.稳定粮食行政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6.
1 行政首长负责,加强宏观调控1.1 强化粮食生产和流通行政首长负责制 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中央与地方政府粮食事权、财权分开后,地方政府对粮食工作的责任加重了。地方政府必须对粮食生产和流通全面负责,切实加强领导,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进程。在管理方式上,要由过去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以政策、法规和信息引导为主,建立粮食市场调控机制,保证粮食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的粮食平准储备制度建设胡继连所谓粮食平准储备,即以稳定粮食市场为目的的粮食储备。为了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世界上不少国家特别是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先后建立起了自己的粮食平准储备制度。本文拟对我国的粮食平准储备制度的建设问题作些分析。一、粮食平准储...  相似文献   

18.
1990年我国建立专项粮食储备制度以来,储备粮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储备粮的宏观调控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保证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需要,也是保持粮食市场稳定的需要。本文对发挥储备粮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粮食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特殊重要性,决定了"一粮载百价"的客观规律性。因此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目标主要是保持市场粮价的相对稳定,避免过多、过大的价格波动。这一调控目标不仅符合广大城乡商品粮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为了进一步改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应当抓紧组建以国有中心粮店为核心的粮食零售市场服务网络,由实行连锁经营的国有中心粮店在粮食零售市场上发挥"压台"效应,维护民生安定。  相似文献   

20.
建立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之我见林望轩放开粮食市场,必须搞好宏观调控。放开与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放开粮食价格和经营,在粮食流通领域就谈不上市场经济的建立。没有宏观调控,就变成了完全自由化的粮食市场,这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