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前助学贷款存在着风险大、收益低以及不良率居高不下等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助学贷款的积极性,而且也影响了国家科教兴国、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策略的实施。为了防范和化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助学贷款风险,有必要探究助学贷款陷于困境的原因,并借鉴和吸取国际上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起步较晚,存在很多问题,贷款的违约风险上升,严重制约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助学贷款发展的实情及违约风险的成因,借鉴国外先进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经验和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理论,尽快构建我国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的预警体系,对我国助学贷款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促进我国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国民的受教育水平,增加我国的知识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与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遭遇较大的障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使得贷款风险增大而导致助学贷款市场的发展受阻.本文针对国家助学贷款不断加大投放量与学生还贷率低之间的矛盾,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目前存在的征信问题,提出了一些从根本上提升国家助学贷款的还贷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与教育机会均等的思想和高等教育财政的改革相匹配的教育成本分担方式,属于政策性金融业务.我国助学贷款政策要求高校承担相当部分的风险补偿资金,这使得高校在多重任务代理下必然做出逆向选择.本文对我国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分担机制设计上的缺陷给高校带来了政策、声誉、管理与关系上的四大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风险可能导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失灵以及高校发展机会丧失的严重后果进行了阐释,认为国家应承担主要的贷款风险,本质上作为金融产品的助学贷款存在创新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5.
从1999年我国发放第一笔助学贷款到2002年各商业银行正式开办助学贷款以至于发展到今天,国家助学贷款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加快人才培养,拓展商业银行的服务领域、增强竞争力和减弱贷款风险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国有商业银行助学贷款处境尴尬的深层原因分析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对于开展助学贷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风险大于收益.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助学贷款一定程度上还属于道义和政策行为,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国家助学贷款虽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如财政贴息、免交营业税、呆坏账核销等,但国家助学贷款的资金均由银行自行筹措,还贷风险由银行独自承担.这种没有信用等级评价的信用行为,风险自然大于收益.其次,贷后管理无章可循,追索成本过高.再次,很多地方由于财政收入方面的原因,国家助学贷款缺少财政贴息等相应政策的支持,同样制约了助学贷款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助学贷款风险的来源 助学贷款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和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两类.国家助学贷款是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开办的、对符合中央和地方财政贴息规定的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发放的贷款.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是支持贫困地区提升科学技术水平的政策措施.但随着该项业务的发展,贷款风险问题开始凸现.天津分行辖区内廊坊市试行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对克服国家助学贷款的一些弊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8月31日,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最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说,从今年秋季开学起,我国将按照“风险分担”原则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由财政和普通高校按贷款当年发生额的一定比例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此贷款风险程度较大,使得国家助学贷款发辰缓慢。本文针对其原因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评级模型的构建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肖北溟 《金融论坛》2004,9(4):16-21
信贷评级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前提,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都采用这一方式管理信贷风险.本文在对国有商业银行当前信用评级方法存在问题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模型,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作者利用贷款历史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内部信用评级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的模型使评级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避免了反映风险信息的冗余与遗漏;聚类分析使评级模型直接与违约概率挂钩,度量风险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论文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使其有效性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12.
即使是损失很小的操作风险事件,也会引发巨大的声誉风险并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探究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效应及影响因素,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以2001年1月至2019年3月中国上市银行公开披露的201件操作风险事件为样本,运用事件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国家声誉的风险分担机制,相较于股份制银行,国有大型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更低且恢复较快;而涉及高管人员的操作风险事件会造成更大的商业银行声誉损失。本文进一步对声誉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国有大型银行比中小银行更易受到声誉损害,但国家声誉对国有大型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声誉风险效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风险抑制作用会与商业银行有形资本形成"替代效应"。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中,应重点关注中小银行和高管人员在监管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完善落实有形资本的监管制度提升对声誉风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产权结构是集中反映当前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特征的重要变量。基于我国14家代表性商业银行1994-2004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产权结构差异对银行贷款中风险行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放贷过程中,非国有银行比国有银行更加谨慎,上市银行比非上市股份制银行更为谨慎。此外,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显著增加了商业银行贷款中的风险行为。银行贷款风险对存贷利差的变化并不敏感,对此尚未完成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可作为部分解释。  相似文献   

14.
助学贷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资助体系之一。商业银行经营助学贷款具有风险大、成本高和收益低的特点。本文阐述了助学贷款政策变迁过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变化,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助学贷款的风险形成机制,进而提出构建和完善商业银行助学贷款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5.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国储 《金融论坛》2005,10(3):3-9,33
本文探讨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的关系。共分四个部分:一、关于银行风险的几个基本问题;二、关于银行风险的监管要求;三、关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监管要求;四、关于国有商业银行完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建议。第一部分是本文的分析框架;第二、第三部分是从该分析框架的角度对上市监管要求进行的阐述;第四部分是结合分析框架和监管要求,对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改革提出的建议。本文的基本论点是,满足海外上市监管要求是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需达到的最低要求;制定并实施与自身业务战略相适应的风险战略,将直接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股票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巨量不良贷款的存在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通过收集和整理1994年一201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并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要推进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社会各界应联手营造社会信用环境;加强风险监管和社会监督,完善行业自律体系;灵活处理不良贷款;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17.
银行业危机:金融泡沫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业危机爆发越显频繁。然而,通过对银行业危机内部形成机理分析可以发现,银行业危机的爆发其实是伴随着金融泡沫的形成与破灭这一过程的。在金融泡沫的形成过程中,银行往往会给一些高风险行业发放贷款,从而增加银行经营风险;而在金融泡沫破灭之后,这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银行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从而使银行业危机最终爆发。因此,我国应尽快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完善银行微观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率两个维度衡量地方经济发展,在对地方性银行产权结构、贷款供给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我国67家地方性银行的数据,实证研究在贷款供给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不同产权性质的地方性银行是否具有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城商行与农商行在促进城市和非城市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地方性银行提供的贷款越多,地方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地方经济效率也越高。在贷款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方面,国有与非国有控股银行的作用无明显差异,但在贷款促进地方经济效率提升方面,国有控股银行的作用弱于非国有控股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贷款均能有效促进市辖区的经济发展,且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它们均未能明显促进非市辖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毕鉴亭 《金融论坛》2006,11(9):23-27
“二次剥离”加上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积极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连续几年实现了“双降”。但无论从外部经营环境看,还是从银行内部分支机构间发展极不均衡的情况和股份制改革现状分析,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非常大。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存量和新增不良贷款特征与成因,指出新增不良贷款一方面会严重制约国有商业银行改制转型乃至整个金融改革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加剧国民经济的不稳定程度。鉴于此,作者提出从存量处置、增量控制、综合治理、市场拓展、流程再造、信贷整顿、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加快创新,控制信贷风险,促使经营管理改革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0.
试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区域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区域化配置是转型时期我国经济非均衡发展阶段不可回避的课题。由于我国经济制度变迁的渐进性,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其从西部地区信贷市场的快速退出与区域内其他金融制度供给不足相矛盾。因此,在目前无论从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政策还是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利益的角度,实行信贷资源的区域化配置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源区域化配置的现实要求进行了制度阐释,就东西部信贷风险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从政府和银行两个层面探索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源区域化配置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