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球物理资料和地质研究结果揭示了扬子地台北缘南秦岭造山带武当地区基本构造特征为巨型推覆构造,命名为武当推覆体。该推覆体由北向南可分为汉江推覆岩席、十堰推覆岩席、杨坪推覆岩席、三台推覆岩席及银洞沟推覆岩席。各推覆岩席表现为由印支期前伸展环境下水平滑脱剪切作用所造成的堆垛的武当群岩系在印支期以来南、北两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历经褶皱一韧一脆性推覆和脆性推覆阶段的构造变形,形成由北向南道冲推覆是前展式结构的叠瓦状巨型推覆体。青峰断裂为武当推覆体的前缘断裂带,该断裂向北缓角度延伸构成推覆体的底板主拆离滑脱断层。该区构造变形环境由伸展一挤压并伴随局部伸展一挤压的转化,促成武当推覆体的发生发展和定位。  相似文献   

2.
推覆构造概念的发展是和人们认识地壳水平运动的存在分不开的。推覆构造的本质是在地壳挤压条件下,造成岩石物质的水平移动而使地壳表面积相对缩小的—种构造形态。它不仅在地槽褶皱带而且也在陆台范围内广泛发育,对很多有用矿产起着控制作用。十三陵—下庄一带是由数条推覆断层组成的迭瓦式断层组合。这里还有独特的飞来峰、混杂砾岩以及动力变质等现象。古构造应力场分析表明当时受到北西、南东向的构造挤压力,推覆构造正是由这种侧向压力造成层间剪切所引起。十三陵—下庄一带的迭瓦式断层组合属于燕山西部地区北东向断裂带的组成部份.其形成是中燕山亚旋回中期受到来自南东方向的地壳挤压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北京西山南大寨逆冲推覆构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大寨逆冲推覆构造,为推土机式的双重逆冲构造。它的主干逆冲断系及其间断夹块,一起构成背形叠置双冲式;主逆冲岩席及断夹块叠在一起形成推覆体堆,如同一个推土机沿底冲断面向前位移,致使主断面下盘出现由一系列次级逆冲断层域交织而围限的透镜状断片域,类似于推土机前侧的堆积区,称为前积带。南大寨逆冲推覆构造的这种总体结构特征,可以与Boyer和Elliott所提出的理想冲断带模型相对比。  相似文献   

4.
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的武当推覆体是南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漫长的构造演化历程。该区的层固性结构和加里东—晋宁期的伸展滑脱作用造成了武当群构造堆垛岩系的形成,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在印支运动期间的会聚、碰撞造山作用使武当巨型推覆体逐渐形成,至喜山运动时期完全定位。本文分析了这些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变形效应及构造变形的复合关系,揭示了本区变形环境由低温高压或高应变速率环境向中温低压及低温低压过渡的特征,阐述了武当推覆体的形成、武当群岩系的变形效应与动力作用方式、变形岩石的边界条件、变形岩石的结构构造以及力学性质的关系,把武当群的形成、武当推覆体的演化分为三期五个阶段,其构造变形的主要动力来源为沿大陆边坡的重力滑动和陆-陆碰撞的挤压作用,其应力作用方式为由上述动力所产生的近南北向伸展和近南北向挤压两大地应力场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板峪口—上寨地区位于太行山中段阜平穹褶束与五台山—恒山花岗绿岩带汇合部位。该区发育两期韧性剪切带,第一期为拆离—滑脱型韧性剪切带;第二期为逆冲推覆型韧性剪切带。本文重点总结了韧性剪切带地质特征,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讨论。认为原五台群为由一系列韧性剪切带分割的构造岩片叠置体。板峪口组和五台群金刚库组中的部分中深变质片麻岩为“外来岩片。”原五台山群与阜平群为由韧性剪切带接触。并总结了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成矿、控矿规律。  相似文献   

6.
燕山早期中酸性—酸性超线成复式斑岩体侵入于蓟县雾迷山组、侏罗系南大岭组、下花园组地层中,辉钼矿化分布于岩体内部及其围岩中,本文探讨了复式斑岩体的地质特征、成岩期次、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以及含矿性;论述了斑岩型钼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围岩蚀变、矿床特征、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7.
对华北地台东部北段中生代以来,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平演化构造特征有各种不同的认识。作者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根据区内不同阶段的地质构造演化特征、深部地质资料、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发育和分布特征、以及岩浆侵入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热隆对区内地质构造,特别是对盖层构造均演化和特征起着控制作用。洋中脊是大洋地壳中的高热能区,沿洋中脊形成热隆带,驱动洋壳向陆壳下面俯冲,与陆壳下部物质混合重熔成中酸性岩浆,构成高热能的活动核。这些岩浆又侵入到盖层中,同时,岩浆及围岩中的气体聚集在侵入体的顶部。因此,热隆是由侵入到盖层中的流动熔融体(岩浆)和气体构成。根据热隆构造不同部位的差异,作者提出了热隆构造的概念、模式,并将其划分为四个构造层次:1)隆核构造层;2)近隆构造层,3)中间构造层;4)外隆构造层。同时,总结了外隆构造层的各种断裂构造形式:1)滑落式断裂构造;①单式滑落断裂构造;②滑落式推覆构造;③复式滑落构造;2)逆冲式构造:①逆冲式断裂构造;②逆冲式推覆构造;③褶皱—逆冲推覆构造:3)滑落—逆冲式构造。作者还讨论了区内近东西向的伸展作用、北东向隆起带与断陷带内的构造差异和北东向较大规模推覆构造以及地堑构造与北东向热隆带的关系。作者认为,热隆对区内盖层构造、对某些内生矿田和外生矿田以及对古老片麻岩穹窿的成生分析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北部燕山地区斑岩型铜铝矿床的勘查、研究已有许多珍贵成果。探讨燕山地区斑岩型铜钼矿床,尤其是斑岩型铜矿床的远景,涉及对区内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以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一些基础地质问题的全面分析和正确辩识。一河北省境内“燕山地区”概属中朝准地台近北缘的“燕山台褶带”的一个部段,在省境内范围有限,但却是省内内生金属矿床的重要成矿地带。变质程度较深、构造复杂、厚达数  相似文献   

9.
在与赞皇太古代片麻岩隆起接壤的井陉盆地南缘盖层中广泛发育斜冲推覆断层。这些断层沿地台“双层”结构的构造界面发生滑脱,下部地层由 NW 向SE 沿与滑脱面呈约45°夹角的斜截面向上斜冲推覆,形成‘背驮式’推覆断层。区内斜冲推覆断层以 NNE 向测鱼—香寺沟断层(F_1)和皂门界断层(F_2)为剪切边界组成脆性剪切变形系,当边界断层发生右行斜冲剪切运动时,构造地块内依次产生低序次的 NE 向皂门界—朱会沟断层(F_)及 NE 向洞沟断层(F_4),它们与剪切边界断层的力学性质一致,属于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同向构造。中新生代,伸展环境下的井陉盆地在阜平、赞皇两变质核杂岩演化的差异上升期间,因受区域 NW—SE 向主动应力作用,盖层沿不整合面滑脱向 SE 运动受阻于赞皇隆起而形成该区叠瓦状斜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10.
引言燕山位于华北稳定地块与内蒙地轴之间,成近东西走向的台褶带,全长约400公里、宽100公里左右。台褶带中分布有前寒武纪变质岩、古生代沉积岩及中新生代火山一沉积建造等。在东西断裂构造上,燕山运动以来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以酸性岩为主体的火山一深成岩-成矿系列。岩浆活动以火山喷发开始,花岗岩侵入告终,伴随岩浆活动热液作用较强;主要活动时间为110~158百万年,属燕山运动的中晚期。除火山岩(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及  相似文献   

11.
一、下花园煤盆及其周围地质概述下花园烟盆位于河北省涿鹿县、宣化县及怀来县的交界处,大地构造位置在燕山准地槽的西端。地质发展史属华北地台类型,沉积地层与华北型相似,中奥陶世后期基本停止下降。加里东晚期地壳全面上升,并结束沉积。燕山运动时期变动剧烈而复杂,是本区最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有关北京八宝山断裂带的新资料》反映了我院燕山地质研究室对京西地区地质构造进行研究取得的新资料和新认识,提出了值得地震工作者注意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推覆构造的概念一开始便与造山作用联系在一起。经过一个世纪的研究,认识到推覆构造的本质是在地壳挤压的条件下,造成岩石物质的水平运动而使地壳表面积相对缩小的一种构造形态。中国东部和美国西部在晚侏罗世同时形成了具有相似性的推覆构造。以后的构造发展、演化也具有相似性,如此次构造运动之后引起了大规模的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的侵入活动,在新生代形成一系列构造盆地,在以后的发展中发育了高角度正断层及伸展构造。这些盆地又都是陆相含油盆地。中国东部和美国西部在中新生代的构造发展上之所以如此相似是因为它们同处于全球走滑带同纬度的对称位置上。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变更引起地球质量向两极及赤道的移动,这种移动是沿着全球走滑带发生的,同时造成巨型断裂的走滑作用。其结果造成了中国东部及美国西部构造应力场的左右旋扭及缩、伸构造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锡盟南部与冀西北地区,中生代以前的地质历史发展结果,包括大地构造背景、基本构造格架、构造运动发展过程、古老变质岩系分布、矿化作用等方面有极大的不同。燕山运动使这两个地区有了许多显著的共同点,如构造形迹、构造形式、形成建造、热液活动及成矿时代等方面。本文指出,通过加强构造地质、燕山期岩浆活动、蚀变与矿化等方面的研究,在锡盟南部地区找到与冀西北地区同类型的金及多金属矿床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地质异常体对煤层开采的影响,以昌恒煤焦9102工作面中段为研究对象,使用FLAC3D对现场T1地质异常体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地质异常体对工作面应力峰值的影响及注浆对异常体处塑性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质异常体对工作面超前应力峰值、底板破坏以及异常体范围内塑性破坏都有明显的影响,而对异常体处采取注浆处理可以改变其岩性力学参数,增加安全开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一、燕山运动幕及其时代燕山运动是中国东部地质史上一个重要的造山运动,它不仅在中生代中国境内普遍发育,在太平洋两岸地区也是重要的造山运动。因此,又称为中生代或太平洋运动。燕山运动是翁文灏(1926)在50多年前根据北票地区上煤系和北票上火山岩系的不整合关系而首先建立的。当时认为是侏罗—白垩纪之间的褶皱幕。1929年翁氏又修改为两期:A期指侏罗纪末或白垩纪初的宽广褶皱,是为绪动;B期指早白垩世后或白垩纪间的急激褶皱  相似文献   

17.
江西德兴铜厂大型斑岩铜矿床的成矿岩体,是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体的杂岩体,是在燕山期由脉动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性从早期偏酸性向晚期偏基性演化。区域地质、岩体地质及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它是由原先侵入于地壳中的深源火成物质和部分沉积物质,在燕山运动的脉动断裂作用影响下,不断产生部分熔融作用和侵入作用形成的。岩浆形成部位是在上部地壳或康腊面附近;脉动断裂活动是形成岩浆以及诱发岩浆上侵的主要因素;岩浆是随分熔作用的加强而逐渐转向偏基性;铜、硫等成矿物质是由成浆原始岩石在部分熔融过程中释放分馏而富集的。  相似文献   

18.
冀北地区分布的金和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上有相似性,也有差异。金矿主要分布在燕山台褶带内,与早太古代桑干群变质岩系有关,受华力西期水泉沟碱性杂岩体控制。铅锌银等多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地轴范围内,与晚太古代红旗营子群变质岩系有关,受燕山期中酸性浅一超浅成小岩株控制。两者的构造控制相似。  相似文献   

19.
分布于华北地区的接触交代型铁矿—邯邢式铁矿,产于燕山期的中性岩浆岩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地层的接触带内及其附近。矿石富,矿体集中,具有重要工业意义。随着地质研究的进展,对控矿地质规律及成矿条件的认识不断加深。近年来,我队与地质力学所对控矿围岩进行了研究,指出中奥陶统的石膏层对铁矿成矿有重要意义。经进一步工作,我们认为邯邢式  相似文献   

20.
旋转推铅是推铅球的方法之一.要学会这种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掌握:扭转推球、控制转动惯量给人体平衡造成的干扰、射体重心向圆心移动、旋转与投掷之间的衔接等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