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2.
现在介绍所谓信号示意(Signaling)模型的讨论,简称信号模型。假设信号传递的过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3.
我们已经明白,人们的心理感受,往往并不反映真实的利益得失。在经济学家看来,人们不是用言词,而是用行动,在社会和市场上表示出他们的取舍:老太太一面在说,“哎呀,太贵啦,这些菜哪里值两块钱一把哪”,一面又掏钱买菜,这说明她认为用手上的钱按照2元一把的价格把那把菜买回来是值得的,有交易利益。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市场上贷款利率总是比使得对贷款的需求和供应相等的所谓“均衡利率”低呢?这种行为很难用常规的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因为在传统的经济学里面,运转良好的市场通过提高价格自行消除过度需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简单的交易中,激励问题可以用奖惩安排来解决,你想找人打印文件,跟他签一份合约:你将付给他200元,而他必须在明天下午5点钟以前把文件打好交货。合约还规定,每个打印上的错误扣5毛钱,每迟交一小时扣20元钱。这样的一份合约就有内在的激励,促使文件按时按质交货。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中的信誉或商誉,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商誉是保证的一种形式。即使你知道自己可能并不直接从这种保证中具体得到什么东西,也知道如果那个人或那家公司不认真履约,他的商誉就会受损。保持良好商誉的激励为厂商提供了生产优质商品的激励,为承包人提供了按期或接近约定日期造好一幢房子的激励。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拟从信息不对称角度重新认识新股定价的多主体博弈过程 ,论证新股行政性定价机制的引入是政府为了避免发行市场“信息陷阱”的合理选择 ,它保证新股发行成功 ,但导致新股发行的混合均衡 ,牺牲了资源配置效率。新股定价市场化改革可以实现分离均衡和资源配置的双重目标 ,但必须考虑到实现的约束条件 ,笔者就此给出了理论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董磊 《现代商业》2014,(4):184-185
"采管分离"最早是由政府部门实行的,很快被企业,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所推广应用,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但是,由于一些人对"采管分离"的理解存在偏差和不足,在"采管分离"的执行上还存在不自觉、不到位、不通畅的问题,甚至认为"采"就是传统的采购,"管"就是库房管理。文章拟从经济学中有关市场客观存在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采购腐败产生的客观根源,进而发掘"采管分离"能够有效抑制采购腐败的经济学原理,从而辨识出"采管分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