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回顾梳理了2004年以来中央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指出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体系初步建立。从4个方面阐述了补贴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一是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二是改善了生产装备条件,三是促进了关键技术落实,四是促进了生产方式转变。最后,提出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的地点建议:一要稳定收入补贴,二要强化技术补贴,三要探索机制补贴,四要建立大县大户补贴。  相似文献   

2.
施美凤 《山西农经》2023,(18):96-98
为了解古田县粮食生产发展现状,通过走访该县农业农村局、一些涉粮农业经营主体、普通农户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古田县粮食生产基本稳定,但存在耕地面积减少、种植比较效益长期偏低、种粮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设施基础薄弱等问题和困难需持续关注支持,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4.
我国粮食生产与水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据测算,我国陆面年降水量为6.188万亿m^3,其中约3.387万亿m^3消耗于陆地生物圈,2.81万亿m^3转化为径流和地下水等水资源,现阶段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约2300m^3,为世界平均的25%,单位耕地面积的水资源量为世界平均的80%,而单位灌溉面积的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的19%,因缺水以及由此引发的灌溉成本上升,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75年以来一直维持在4800-4870ha之间,年灌溉用水量维护在3500-3800亿m^3的水平,有效灌溉面积中每年尚有667ha左右得不到灌溉  相似文献   

5.
论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及缓解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1999年上半年以来的养猪形势1999年上半年以来出现了对养猪行业的某些不利形势。这些不利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猪价下跌1999年上半年以来,出现了全国性的猪价下跌。据统计,1999年4月全国平均每公斤毛猪收购价格降至5.11元,分别比1998年和1997年同期的6.91元和8.52元下降26.15%和40.0%。这种情况,在一些生猪主产省份更为严重。例如:山东省每公斤毛猪收购价格降到4.09元,分别比1998年和1997年同期的6.11元和8.33元下降33.1%和48.4%;…  相似文献   

6.
制度变迁与粮食生产的长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粮食发展的路径和将来变化趋势,然后使用Logestic模型提取趋势项后,对粮食产量残差序列进了谱分析,分解出糖食生产的各种周期性波动,最后,集中对长波的形成进行讨论,认为农村经济体制的变迁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调入省区与调出省区将继续发挥各自的区域比较优势,形成更为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本分析了粮食调入省区粮食产销状况,提出了保持供求平衡的基本思路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全球最大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粮食进口位居全球第一;小麦、稻谷、玉米单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大豆单产明显偏低;人多地少,主要粮食品种种植成本普遍高于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尤其人工成本高。本文通过全面分析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调入省区粮食供求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调入省区与调出省区将继续发挥自的区域比较优势,形成更为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本文分析了粮食调入省区粮食产销状况及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30年供求变动的趋势,提出了保持供求平衡的基本思路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1990年松花江地区的粮食生产获得历史上的特大丰收,粮豆薯总产实现39.2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7.3亿公斤,增长79.1%,比大丰收的1988年增产6.8公斤,增长20.9%,平均亩产315公斤,比上年增产136公斤,增长76%,比大丰收的1988年增产47公斤,增长17.5%。人均收入622.7元,比上年增长43%,比收入最高的1988年增长17.4%。出现了粮增、钱增,农民发展粮食生产颈头增的好形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生产布局与结构区域演变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该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优化趋势与粮食生产区域结构演变的特点,提出了农作物结构调整需要保证稳定粮食发展、粮食结构调整需要兼顾品种和区域平衡、粮食生产布局需要物流加工产业配套及粮食产业布局要注意水土资源的节约等粮食布局与结构优化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与粮食生产效率关系的VAR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我国城镇化率也在持续提升并已在2011年突破了50%,然而在两者不断增长的背后却隐含着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文章利用我国1991~2014年城镇化率和主要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变量间的多项检验后,构建了VAR模型,并对城镇化和粮食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等。分析结果认为:城镇化和粮食生产效率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中,城镇化对粮食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该影响作用随着时间的增加效果减缓;粮食生产效率对城镇化的影响作用呈现先负后正的波动状态。结论:结合我国实际政策背景和理论环境进行了进一步深入剖析,造成该结果的深层原因主要是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户籍制度、农业经营规模、先进科学技术等要素,最后分别从城镇、农业和政府3个视角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安全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与民族的长远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属发展中国家,人口多耕地少,人地矛盾较为突出,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需要长期关注的永久课题。保障粮食安全,对于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经济新常态的含义,然后运用比较分析、系统研究等方法深入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探明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安全尽管目前基本有保障,但前景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有生产成本上升,进口关税下降等,为探索保障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的途径,彻底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所面临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出建立粮食生产保护区,国家制定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科技投入,以合作社为龙头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兴办国营企业,国家提供高质量生产资料等建议,旨在为党和政府制定相关方针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休闲农业是北京旅游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可持续发展对"十三五"时期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特征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促进北京市城乡交流、实现农民增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主要对2006~2015年北京农业观光园、民俗旅游等2种主要休闲业态的总体现状、经营主体数量、从业人数、经营收入、接待人次等的时空演化开展定量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转型升级;加强生态资源保护性开发;加紧文化创意元素融合;加速"互联网+休闲农业"布局等休闲农业未来发展的建议。[结果]北京的休闲农业呈现四大特征:(1)农业观光园的"产品消费外扩与食宿消费内聚"趋势并存,合力影响北京农业观光园时空演化进程;(2)民俗旅游呈现以"空心化、亲自然"为特征的持续性远郊热,生态涵养发展区民俗旅游发展持续巩固;(3)休闲农业市场邻近性的优势渐弱,休闲农业总体呈向外部扩散趋势;(4)休闲农业对自然旅游资源的依附性趋强,旅游自然资源富集区休闲农业发展优势明显。[结论]北京部分农业观光园出现增速放缓,收入大幅下降的局面,农业观光园转型发展需求迫切;北京近10年民俗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民俗旅游经营户的经营收入、人均消费水平仍相对较低,需对民俗旅游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作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生产中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粮食的持续增产,粮食生产总量已基本满足消费需求,但是由于过分依赖施用化肥、农药来增加产量,以及重金属污染等,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所以,在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相当严重的情况下,粮食质量安全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特别是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粮食安全不容忽视。笔者提出国家的顶层设计应把“粮食质量安全”作为 “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大力培育农业生产者 “健康农业”意识,提高操作技能把;加强农业生产要素的质量监测,并通过立法手段确保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安全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乡村衰败是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中呈现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城市繁荣与乡村衰败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较早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国外发达国家及地区的乡村衰败出现较早,其应对乡村衰败的经验丰富且相对成熟,梳理发达国家及地区乡村衰败的应对经验及理论模式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方法 文章首先回顾了美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分析其城乡人口流动最新趋势,从人口、就业及物质设施等方面梳理城市化背景下美国乡村衰败的基本特征,总结其应对乡村衰败实践经验及理论探讨。结果 从美国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城市对乡村的发展至关重要,至少可从三个方面获得解释。结论 美国乡村衰败应对历程对其他国家乡村问题解决具有多个经验启示,具体包括从城市化历史进程中去理解乡村衰败现象、重视城市对乡村的带动及反哺作用、承认乡村的地域差异并采取不同应对措施、重视互联网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等等,上述经验启示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比较市场化改革前后中国粮食生产和价格波动的差异后发现,改革后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但粮食价格波动更加剧烈,产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和价格对产量变化的反应都更加敏感。原因在于:市场化改革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日益得到加强,粮食流通对其生产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但价格因素在市场中被放大了。所以,应进一步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建立以期货市场为先导的粮食市场体系和现期货市场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的区域格局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当前中国各地区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政策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粮食供求区域性和品种性矛盾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粮食必须面临的现实情况,必须进一步了解中国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格局演变状态,探索在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思路。[方法]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选择不同样本数据(省级粮食产量、消费量),通过空间经济学重心模型对2000~2014年全国稻谷、玉米和小麦的生产和消费的重心进行测算,同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3种作物的生产和消费重心运行轨迹进行描绘并对其生产重心和消费重心的耦合性进行测算。[结果]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空间匹配性在不断下降,空间布局和粮食利益矛盾进一步加深,区域利益矛盾激化,给新时期粮食储备、粮食调配、粮食多样化供给等方面带来挑战。[结论]需要各区域主体明确责任,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实现省际合作,建立区域粮食利益协调机制,实现区域粮食的合理配置,有效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甘肃省15年来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小杂粮种植面积、产量等多方数据调查,分析甘肃省小杂粮在种植面积、单产水平、粮食安全、区域优势、主产县区和种植规模等多个方面的演变特点。发现杂粮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布局分散,产地市场效应不突出;良种扩繁体系缺乏,生产中良种供应短缺;适合产业化加工的专用型品种少,栽培技术粗放且不规范;加工型龙头企业数量少,产品精深开发程度低;产业扶持力度小,群众重视程度不高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甘肃杂粮种植规划建议和优化区域布局、强化品种扩繁体系扶持、加快选育和扩繁优质专用品种、加大龙头企业和市场培育力度、依靠科技提升产品附加值、强化优质高产栽培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等若干促进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对国内其他杂粮产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退耕还林试点市延安为研究对象,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法,对延安市1997~2009年间耕地变化动态与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3年延安市耕地压力指数、最小耕地面积呈上升态势,2003年后则趋于下降;近些年耕地压力指数略高于1,区内耕地压力、粮食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