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亚珂  徐青青 《魅力中国》2010,(23):306-306,312
中国传统服饰的装饰图案表现是具有中国元素,是中国味道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中国风”服饰时尚风潮愈演愈烈,中国传统艺术形态深受世界著名服饰设计师的青睐,并在其服饰设计作品中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应该在服饰设计中运用更多的中国传统图案,这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具有探索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兰香 《魅力中国》2010,(34):117-118
我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朝各代生活的缩影,传载着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信息,是帮助我们从事古代历史研究的线索之一。因而对于古代服饰的研究有着现实的必要性,随着考古技术和科技的进步,也让我们对服饰研究具有的更高的可能性。本文在立足于既有文献的分析基础上对唐代女子服饰进行描述性的研究,通过对唐代女子服饰的研究是理解唐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相似文献   

3.
孟小丽 《魅力中国》2011,(10):328-328
文章从秦俑戎装的具体形制入手,分析秦俑戎装折射的秦人审美文化,总结秦俑戎装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并进一步研究秦俑戎装对现代服饰设计的启迪和指导作用。力图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服饰设计结合起来,创造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服饰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4.
宋海玲 《新西部(上)》2010,(7):118-118,108
服装作为影视剧中角色造型的重要手段,呈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影视服饰设计应借鉴和发展传统文化,创造出既能体现现代服饰设计的特点,又能折射出各地方各民族不同特色和审美趋向的影视作品的服饰,更好地体现影视作品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是一个中西文明交融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民国时期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变的直接特征。服饰作为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表征,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剧变,也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和审美情趣。随着新史学兴起,更多的学者注重眼光向下的研究视角,大众的日常生活进入研究者们的视线,民国时期服饰变革研究更加丰富。通过对这些研究的系统梳理,力求展现新世纪以来民国服饰的研究全貌。  相似文献   

6.
荷马史诗作为古希腊早期的文献资料,对探索早期古希腊文明的全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史诗中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服饰,则对窥探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有着抛砖引玉之作用。现拟以史诗中服饰作为研究视角,依托荷马时代的大背景,以荷马史诗为依据,就荷马时代的服饰风格、服饰类型等层面进行剖析,力求系统地还原荷马时代的服饰艺术风貌,从而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荷马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影片中的明星服装设计别出心裁、美仑美奂.服饰作为电影视觉符号,它传达的是人物形象识别,还有服饰色彩在视党上的冲击.以视觉文化为理论视域,电影服饰必须兼有符合角色需要与体现艺术审美价值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程晓丹 《新西部(上)》2013,(7):109-109,112
文章解读了清代男子、女子服饰的传承与创新,重点介绍了宫廷服饰和官员服饰。认为清代服饰是以满族服饰为主,具有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但其精神实质是与整个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一脉相承的,是对中国古代服饰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贾俟萌 《黑河学刊》2010,(12):39-40
传统服饰与国家源远流长的文化密不可分。婚礼服饰作为传统服饰中庄重而又喜庆的代表,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从中韩两国传统婚礼服饰角度出发,探讨中韩两国的文化差异,具体为服饰的颜色。图案体现的思维,审美观的相同点及差异,论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流,以达到促进两国文化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服装设计是一门集艺术、工程、销售于一体,创造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服饰图案是服装设计的审美及造型设计的基础,起着装饰服装、美化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族长期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探索和积累产生的最适合蒙古高原游牧经济生活及严酷的蒙古高原气候变化的服饰。它历史悠久,款式多样,外观高贵华丽且用途多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蒙古族服饰也不断地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2.
西南苗族服饰的图案稠密、色彩斑斓、内涵丰富,是苗族认识自然与社会的载体,是苗族历史的存根.西南苗族服饰其款式特点、社会功能、艺术品味几方面在苗族服饰中颇有代表性,呈现出苗族服饰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审美意境,实现着苗族服饰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霞 《魅力中国》2014,(19):96-96
舞蹈服饰与舞蹈表演同属视觉艺术,舞蹈服饰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表演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舞蹈中的千姿百态、万紫千红必须靠舞蹈服饰的烘托,才能达到别具一格的艺术视觉效果。在中国舞蹈发展的历程中,一个个令人难忘的舞蹈服饰形象,既与舞蹈艺术交相辉映,又成为中华服饰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服饰和舞蹈虽属不同的艺术门类,但是两者有着相通的艺术语言。舞蹈与服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舞蹈表演中的肢体语言要靠舞蹈服饰得以升华,而舞蹈服饰只有在舞蹈表演中才能充溢生命。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舞蹈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4.
廖先锋  涂岚 《魅力中国》2011,(10):392-392
罗可可艺术反映的一般是上流阶层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它是具有享乐、奢侈、豪华的艺术特性。本论文通过法国路易十五时期的社会和文化.从建筑以及服饰方面来介绍罗可可艺术在女性化特性中的表现;无论从艺术表现形式,还是从视觉传达表现力上,罗可可艺术给人一种精神享受及视觉刺激。  相似文献   

15.
冷暖儿 《魅力中国》2014,(7):137-137
随着服装辅料的发展,拉链在现代服饰中的造型手段和形式美感,都体现了其在服装设计中的独特性。拉链是现代服装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是功能与审美的统一体。本文重点阐述了拉链在服装功能装饰上的创新运用,包括在服装结构,服饰多用性,线性表这等方面的创新以及拉链在现代服饰中的重要价值。在现代服饰文化中,服饰配件的开发是设计师们打开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欣赏服装的同时也能看到服饰配件为人们带来的新的审美感受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明代后期的平民服饰从质料、 色彩和形制方面相比明初有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服饰文化发展的新气象,也是服饰制造业发展的产物:棉花的广泛种植和丝的广泛运用为服饰生产提供原料;织染技术的提高和私营手工业的出现为服饰加工增加助力;大大小小的服饰贸易则将服饰产销的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受历史,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黑龙江省嫩江流域达斡尔地区民族文化与原始达斡尔文化及其它地区达斡尔文化有所不同.黑龙江省嫩江流域达斡尔民族文化受满汉文化影响较深,本文主要研究达斡尔族猎户时代服饰及造型,后期民族融合阶段服饰及造型和工业时代民族融合的服饰及造型.总结归纳其服饰款式、色彩、纹样、材质、造型特征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韩国传统服饰的特征,分析了韩国传统服饰中所具备的美学内涵。指出韩国尚"白",故素有"白衣民族"之称,其传统服饰具有宽大飘逸、朴素自然、娴雅端庄的特点。也体现出了一种飘逸的含蓄美,自然纯朴的美。在充满民族特色的剪裁与配色间贯穿着天人和谐,五行合一的美学韵味。  相似文献   

19.
姜姝羽 《新西部(上)》2013,(11):171-171,160
文章介绍了韩国传统服饰的特征,分析了韩国传统服饰中所具备的美学内涵。指出韩国尚“白”,故素有“白衣民族”之称,其传统服饰具有宽大飘逸、朴素自然、娴雅端庄的特点。也体现出了一种飘逸的含蓄美,自然纯朴的美。在充满民族特色的剪裁与配色间贯穿着天人和谐,五行合一的美学韵味。  相似文献   

20.
杨婷婷 《魅力中国》2011,(5):426-426
中国文明历史悠久,其传统装饰艺术已形成某些固定形式。它的特点在于其质朴、自然、渗透着浓厚的情感,并广泛流传。它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精髓,体现着中国农耕文化下的宗法制度和儒家伦理道德学说。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曾经经历过许多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不是凝固的,它所采用的材料和表现手法总是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各个时期都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其主体思维并未偏离历史流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