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慈善捐赠是一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明星"企业作为社会精英和社会标杆,社会大众对其慈善捐赠表现寄予更高的期待,因此,"明星"企业无论出于主动意识还是被动压力,在慈善捐赠方面可能表现得更为慷慨,具有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10~2013年年报中的慈善捐赠数据和财务数据,以及社会媒介中各种企业排行榜数据,实证考察了"明星"企业在慈善捐赠中的示范效应,实证研究发现,"明星"企业在慈善捐赠方面确实表现得更为慷慨。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性质的"明星"企业比民营性质的"明星"企业在慈善捐赠时更为慷慨。以上结果表明,"明星"企业确实不负众望,在慈善捐赠方面具有显著的社会示范效应,而且国有"明星"企业的这种示范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会计师》2017,(9)
企业公益捐赠是政府为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而颁布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是企业纳税管理的一部分。2017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修改税法中的"公益性捐赠"相关内容,对企业公益行为捐赠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公益捐赠的规划更使得企业实现道德与利益双收。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许多企业与企业家在谋取商业盈利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加大企业自身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建设力度。他们希望通过在公益慈善、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良好表现,倡导并履行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理想,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一、税前捐赠和税后分红捐赠的区别本文所指的税前捐赠和税后分红捐赠的"税"特指"企业所得税"。税前捐赠和税后分红捐赠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4.
赵红莲 《会计师》2009,(2):26-27
<正>缘于对公益事业的支持及对灾区的爱心奉献,现在较多的企业会发生捐赠事宜,但因捐赠途径及捐赠形式的不同,企业的税收负担会有所不同,因此企业有必要在捐赠时,采取对企业有利的捐赠途径及方式。本文就不同的捐赠途径和形式对企业的税负影响进行阐述,以对企业在捐赠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企业策略性捐赠行为研究:慈善投入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策略性慈善捐赠能兼容企业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它将企业的捐赠引向既有利于其商业利益又服务于受益组织或个人的慈善行为。波特以来的学者研究的重点集中于企业如何通过慈善捐赠项目获得收益这一问题,而本文在分析了影响企业“慈善投入”的各种因素后,对企业如何选择最优化的慈善捐赠行为作了深入研究,进而得出了企业慈善捐赠行为选择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6.
基本案情2006年10月,某药业公司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超强台风"桑美"袭击地区捐赠了其公司自己生产制造的消毒药品480万元(无税销售价)。对此,该公司财务部门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将该批捐赠的消毒药品依其生产成本316万元全部结转到"营业外支出"科目,在2006年度企业缴纳所得税前进行了扣除。2007年8月12日,国税稽查局和地税稽查局对该药业公司2006年度的纳税情况进行了联合检查,对该笔捐赠业务,国税稽查局认为,应该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捐赠行为受到政府和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然而,从企业总数来看,我国的企业捐赠水平还比较低.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企业捐赠与企业的长期发展之问的积极关系.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企业捐赠、社会资本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揭示出企业捐赠与社会资本的作用机理,以期完善现有的企业捐赠理论,并指导企业捐赠实践.  相似文献   

8.
《企业所得税法》对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比例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对公益性捐赠的积极性,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起到推动作用。本文从有关公益性捐赠的税收政策出发,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对我国公益性捐赠的税收政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促进公益性捐赠的相关税收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捐助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捐赠业务也日益增多。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法和有关捐赠的规定,对企业公益性捐赠业务和受赠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内资企业捐赠所涉及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存在着较大差异而外商投资企业捐赠所涉及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差异较小,因此,本文主要从内资企业的捐赠支出和受赠收入两方面分析其所涉及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差异。一、内资企业捐赠支出所涉及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差异分析1.内资企业捐赠支出的会计处理。捐赠人捐赠资产,是对企业的一种无偿援助行为,内资企业在会计核算时,不分公益、救济性捐赠和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一律在“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2.内资企业捐赠支出的税务处理。税法对纳税人捐赠支出的限制主要有:①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允许扣除。②纳税人(金融保险企业除外)用于公益、救济性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金融、保险企业用于公益、救济性捐赠在不超过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1.5%的标准以内的可以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予扣除(税法限定其捐赠必须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或各级政府)。社会力量通过国家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或国家机关对下列(略)宣传文化事业的捐赠,纳入公益性捐赠范围,经税务机关审核后,纳税人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0%以内的部分,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  相似文献   

11.
“公款赞助捐赠申报”好王红“公款赞助捐赠申报”好●王红报载,江苏省滨海县出台了企业“公款赞助捐赠申报”制度,明文规定:企业对社会上某工程和其他集资、捐赠、赞助时,一次性捐赠数额在500元以上,须经企业领导班子或董事会集体研究,职代会审议通过,上报企业...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A股上市民营企业为样本,基于实物期权理论,揭示了民营企业一面有较高融资约束,一面慷慨捐赠的真实动因。研究发现,民营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融资约束,而且,慈善捐赠带来的实物期权累积得越多,慈善捐赠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程度越强。研究结论深化了对我国民营上市企业慈善捐赠动机的认识,并对相关监管部门引导民营企业融资和推动社会责任投资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公益性捐赠执行税前限额扣除,很大程度上发挥了激励企业公益捐赠的效应。但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对企业公益捐赠的税收优惠力度还需加大。本文建议:调整非货币性捐赠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前扣除计税基数;在企业将货物等用于公益性捐赠时应执行税收优惠政策,免征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相似文献   

14.
企业对外捐赠时对筹划时机及方式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这里的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先从资产属性视角分别对企业公益性捐赠业务的会计和税务处理进行了梳理,然后就当前对实物资产捐赠的税务处理中存在的争议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最后从引导和促进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对进一步完善企业公益性捐赠税务管理规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推动社会捐赠的税收政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完善捐赠税收政策,调动企业和个人的慈善捐赠积极性当前能享受税收优惠的捐赠行为十分有限,多数慈善基金组织是以挂靠企业的形式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个人捐赠、实物捐赠等缺乏相应的税  相似文献   

17.
企业捐赠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之一。文章利用2003~2012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从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视角实证研究了地区社会资本和市场化水平对企业捐赠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社会资本和市场化水平都对企业捐赠有着显著正向作用,但地区社会资本仅对国企捐赠存在显著作用,而市场化水平则对国企和非国企都存在显著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市场化水平较低时,地区社会资本能在对促进非国企捐赠起到显著的补充作用;当市场化水平较高时,则这种补充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7-2013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捐赠数据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团队-董事长垂直对人口特征差异对企业捐赠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高管团队与董事长存在性别差异、高管团队平均年龄大于董事长、高管平均学历大于董事长时,企业的捐赠水平更高.但任期垂直对差异和专业背景垂直对差异对企业捐赠的影响却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在优化企业捐赠决策,完善高管团队构成以及丰富高层梯队理论的研究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益性捐赠是企业与个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则反映了国家时企业、个人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肯定、支持与鼓励的态度。税法规定表明,个人对教育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符合条件的可以从应纳税所得中全额扣除;新《企业所得税法》也统一规定了公益救济性捐赠的税前扣除比例。  相似文献   

20.
企业捐赠及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1月13日,财政部颁布了财会[2003]29号文件即《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以下简称“问题解答(三)”)。该文件对企业对外捐赠及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作出了新的规定,其中企业接收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明显不同于以往的有关规定。本文依据问题解答(三),结合有关基本会计原则,对企业捐赠及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和纳税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