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赵颖 《中国物价》2015,(4):26-28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通过东亚贸易模式传导到东亚区域内部,东亚经济由此受到一定的拖累并暴露出诸多问题,东亚贸易模式面临转型。本文阐述了东亚贸易模式的发展演化及其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系,并选取东亚区域内贸易水平和东盟分别对中国、欧美出口最终产品份额作为代表变量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东盟向中国出口最终产品份额的增加对东亚区域内贸易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东亚贸易模式从"外部依赖"向"内需主导"转型有利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经济趋势对东亚货币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东亚国家在金融领域暴露出的金融体系脆弱性也要求加强东亚货币合作。在当今世界上三个最重要的区域经济集团中的两个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区域货币体系的情况下,建立东亚货币区应该成为东亚货币体系改革的长远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最新发展,进而指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三种区域货币合作模式,最后着重阐述东亚货币合作的模式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欧洲与东亚一体化发展模式及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在区域一体化最前面的欧盟在建立统一大市场后,已经实现了单一货币。东亚一体化应借鉴欧洲一体化模式,从能源合作入手,逐步走向区域经济融合,建立政治信任。这是东亚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需要各成员国耐心而务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6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加强东亚区域的经贸合作是符合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它有利于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该地区形成一个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次区域经贸合作是完全可能的。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区域的经贸合作,为推进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东亚经济一体化是东亚地区现代化进程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从纯经济角度来说,东亚各国相对脆弱,这就决定了东亚经济一体化是非常必要的。从政治经济角度来说,东亚各国需要扩展区域间的合作或通过建立经济纽带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联系,进而加强整个区域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而东亚变化的新格局恰恰使东亚经济一体化成为可能。但由于东亚国家尚未形成推动经济一体化的合力,尤其是中、日、韩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东亚经济一体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与经济全球化并存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中国作为东亚区域内崛起的大国,对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有重大的积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东亚区域合作的现行状况,然后从三个角度分析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后雁行模式”时期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前,东亚地区传统“雁行发展模式”逐渐式微,东亚“雁行国际分工体系”的弊端开始显露。面对“后雁行模式”时期的现实,东亚地区各经济体应该“以互惠防俱伤,以合作求多赢”,加快推进以制度性合作为特征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吴乐进 《中国市场》2010,(22):81-85
"晋江模式"的实质就是通过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竞争与合作趋势的不断扩大,晋江民营经济发展中原有的一些先发优势正在逐步丧失,"晋江模式"能否和怎样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飞跃,成为加快晋江现代化进程必须破解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从分析目前晋江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所面临的困境入手,着重研究发展中的"晋江模式"在新经济环境下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探寻晋江经济实现新飞跃的战略、途径和对策,为晋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苏南模式"就是在新时期对苏南地区发展新特点与成功新经验的理论总结与概括。在资源紧张、人口红利消失、经济步入新常态之时,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借鉴学习"新苏南模式"的鲜明特点,努力在一体化过程中达到"1+1>2"的双赢效果,在共享改革红利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东亚经济一体化终于从"设想"转化到"实际行动"的轨道上,但是存在诸多影响其进程的因素。中日两国在经济一体化问题上能达成多大共识,美国对东亚国家在政治经济上的强大影响力,东亚地区存在诸多的安全问题,都成为影响东亚经济合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产品内分工的发展,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日益深化已成为东亚区域经济发展不可逆的趋势。本文梳理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表现和特征,对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引起的东亚贸易结构变化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对东亚各经济体的影响,揭示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存在的缺点和潜在问题,并提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促进东亚区域生产网络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成为了提供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有效途径。中国作为地区性大国,在推进东亚区域合作方面责任重大,其利益亦不应仅仅局限于贸易创造效应。在目前东亚地区大国间尚难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中韩自贸区建设将成为本地区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集体供给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贸易与投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区域(10+3)经济一体化取得长足的进展,经济区域化给东亚地区带来显著的经济绩效。文章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深入地分析了东亚经济区域化带来的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效应,并通过计量模型对东亚地区的FDI与贸易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在东亚FDI与进口和出口都是互补关系,即FDI促进了东亚地区的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这已成为当代世界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自1961年东盟成立以来,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进程一直比较缓慢。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各国深刻认识到,只有加强合作,逐步实现经济的一体化,才能共同抵御风险。本文通过对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进展的描述,预测了东亚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前景,展望了东亚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5.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progres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by introducing a number of concrete measures to boost the RMB’s status on the world stage since 2009. The ongoing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being promot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In this article, we attempt to analys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ast Asian regional integration. We hypothesize that East Asian regional integration lays a broad foundation for China to push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ward. An internationalized RMB, we argue, will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rocess of East Asian regionalization. Thus, RMB regionalization could be an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step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should not only push the RMB toward internationalization under China’s framework of domestic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but they should also integrat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nto the process of East Asian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Therefore, a win–win strategy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 both China and East Asian countries is needed.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使用1990~2008年度的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东亚国家的FDI与区域内投资和贸易一体化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而言,在区域生产网络机制的作用下,FDI的流入将促进东亚区域内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流动,有利于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当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缓慢的背景下,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吸引外资,是促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错选择。  相似文献   

17.
The South Asian regional trade integration process to date has generated only limited enthusiasm. It suffers from significant shortcomings, primarily on account of a very cautious approach adopted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objective of ‘free trade’ within the region. In turn, this has led to a frag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with some of the partners of the South Asian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SAARC) bloc opting for a speedier and more liberal bilateral process with India. India’s engagement remains the critical feature a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trading partner for almost all the other South Asian countries. However, the dynamics of Ind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initiatives too have been changing rapidly, whereby it is looking increasingly to strengthen its economic relations with the wider Asian region. In this context, the question of India’s willingness to give leadership to carry the rest of South Asia as the bridge that connects the region to East Asia needs to be examined. The curr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India has attempted to do so via a host of bilateral and regional arrangements, but that the divergences in strategic interests amongst SAARC countries has left Pakistan on the margins of an evolving scheme of overlapping trade initiatives in South Asia. Thus, while something approximating ‘free trade’ in South Asia appears to be taking shape, it is unlikely to take the form of an inclusive South Asian regional integration process envisaged by SAARC.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速发展,东亚地区为世界上最活跃的经济区域之一。论文应用全球贸易分析(GTAP)模型实证模拟东亚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FTA)后的经济变化,研究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后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东亚各成员国之间具有经济互补性,合作前景广阔,建立自由贸易区将有力地改善东亚地区的社会福利,同时区域成员之间也具有贸易创造效应。(2)中国各个产业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中国应重点关注在矿产及资源类、纺织品、电子类及制造业等领域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轮轴-辐条”结构难题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区域一体化近年来有较快的进展,但也出现了轮轴-辐条结构,导致离心力增大的障碍。中国作为东亚地区的经济大国,在东亚区域一体化过程中,既要发挥大国的作用,也要争取作为轮轴国的地位,这样才能在一体化过程中取得主导地位,获得应有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