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的定义作了调整,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该项改革措施提高了企业会计的信息质量,并追一步贯彻了“谨慎性”原则。新制度一经颁布,对资产减值的一系列讨论就在会计界广泛展开,本文围绕我国目前资产减值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的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是为了说明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但足,一些企业利用会汁法规准则中的灵活性、不完善性来操纵会计利润的行为日益严重,就“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而言,一些企业为达到自身目的进行随意调整的行为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3.
企业取得的各项资产,首先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准确地进行计价,合理地确定其入账价值;其次,应按照谨慎性原则以及资产的确认标准,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合理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现在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灵活性、不完善性来操纵会计利润的行为时有发生,现就此问题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是完善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统一企业会计核算标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措施。同时,为进一步贯彻谨慎性原则,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扩大了企业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要求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委托贷款等八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如何理解资产减值准备,笔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资产减值准备中的会计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定义。如果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各项资产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计提的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并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由四项扩展到八项,进一步贯彻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要求,根据我国有关会计制度和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可以计提减值准备。但在实际工作中,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提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势必极大地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制度规定及应用现状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需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性生物资产、商誉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些长期资产在有些企业总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计提减值准备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我国目前有关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还不够具体和完善,同时,报表审计时也可能发生无法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不恰当地运用了谨慎性原则”的情况,使审计处于尴尬境地。因此,研究新旧会计准则长期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及其带来的影响,并借鉴国际惯例,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浅析资产减值准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彩英 《经济师》2005,(1):202-202,229
文章就资产减值准备的业务处理,分析其谨慎性、配比性及其公允性。思考了资产减值准备在实务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规范市场管理、加强独立审计的建议,力求使资产减值准备的业务处理有利于加强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9.
资产的账面价值应当为企业要求得到的最低的可收回价值。否则,就不可能体现资产的这一本质特征。如果持有期间,由于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减少,根据资产定义的内在要求,就应当将可收回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使资产以可收回价值表示,真正体现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若资产可收回价值提高,则根据谨慎性原则,在已计提的减值范围内进行冲销。因此,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资产以真实价值反映,是资产定义的内在要求决定的,也进一步遵循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是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制度》关键年。从陆续出台和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来看。会计发展趋势突出了谨慎性原则。根据资产新的定义。于是就有了《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下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使资产减值成为会计人员关注的重点。为了对资产减值准备透彻理解,并在会计运用规范合理,下面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灵活性、不完善性操纵会计利润,实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日益严重,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管理盈余的重要手段就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提供给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机会和空间实现对利润的操纵,进而操控企业的财务报表.导致了会计信息的虚伪性。应从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和准则入手,切实解决资产减值计提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这次企业会计制度改革重要内容之一,亦是资产减值会计的本质要求,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自财政部于1999年10月开始发布,要求计提四项资产减值准备,到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又将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扩大到了八项。几年的实践证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于企业有效避免不良资产的生成,消化泡沫资产,提高抵御经营风险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行为。鉴于此问题,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对有关资产减值的范围、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相关信息披露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并定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率先推行。可见,资产减值准备已越来越被理论界所关注。本文通过分析设置资产减值准备的实际意义及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会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我国目前的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保持稳健经营的必然要求,也是指导会计人员进行判断的一项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期,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灵活性、不完善性来操纵会计利润的行为日益严重,就“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而言,更是被一些企业为达到自身目的进行随意调整的行为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现象。反映在企业财务报告中,资产泡沫化,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降低对企业的信任度,对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9.
张晋梅  刘宝真 《经济师》2003,(5):193-193
文章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后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纳税调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突出特点为:如果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各项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计提的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这无疑使企业资产在会计报表上所反映的各项内容更符合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也体现了资产应当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的特征。但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若干具体会计准则,与现行税收政策,由于各自的出发点、目的和依据等不同,存在不少的差异,尤其是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和税收政策存在更如的差异,理解此差异对会计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