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应雄 《浙江经济》2010,(11):17-19
“从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开发时速350公里、38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从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运营,到京沪高铁即将开通,中国迅疾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  相似文献   

2.
《走向世界》2015,(1):28-29
中国的高铁技术在短时间内以神速驶入了世界先进高铁技术行列,举目全球,除中国这个高铁“新秀”,还有日本、法国、德国等已雄踞高铁技术前沿多年的国家,他们既是中国高铁驶向世界道路上遇到的劲旅,也是可以值得互相学习的“前辈”,在高铁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个国家都在念着自己的高铁“经”。  相似文献   

3.
2006年,沪杭磁悬浮交通项目和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双双获得国务院批准,已经持续几年之久的京沪高速铁路轮轨和磁悬浮方案之争就此尘埃落定。但耐人寻味的是,正在此时,“中国电力机车之父”刘友梅疾呼:高速铁路列车自主研发不能半途而废。[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高铁成长记     
时速486.1公里——这是目前为止地球上的火车所能跑出的最快时速。而这个速度,是属于中国人的。曾经落后世界潮流30年的中国铁路装备制造业,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震撼着整个世界。中国高速铁路产业体系的生成,正在重塑未来世界铁路产业的格局。在中国,"高铁"越来越成为一个巨大的、充满诱惑的生意场——国家资金的大笔投入,科技部门的研发力量,与高铁相关企业的涌入,甚至国际同行的态度,都成为搅动这个新兴市场的诱因。从时间上看,2004年-2008年,中国高铁经历了孕育、阵痛、生长期;到2010年,随着京沪高铁时速486.1公里的国际"第一快",中国高铁真正进入迅速壮大阶段。2008年8月1日,这是一个让北京和天津两座城市的人们兴奋的一天。这一天,连接两地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行,其最高运行时速350公里,也就是说,从北京到天津只需要29分钟。这个速度,比大多数北京居民从家到单位所需用的时间还要短很多,"飞一样的火车,把两座城市一下拉到了一起。"当时,曾有网友发出上述感慨。但这只是中国高铁创造奇迹的冰山一角。2011年伊始,铁道部公布了新一年的投资计划,7000亿元的投资,再次令这个庞大的市场兴奋不已。从2004年开始引进高铁技术,到2010年,中国高铁用不到7年的时间走完了国际高铁强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是如何做到的?  相似文献   

5.
开往世界的中国高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方 《东北之窗》2011,(Z1):46-49
"上车后,我将一个鸡蛋放在面前的桌板上,看看列车开动过程中鸡蛋会不会翻滚。结果高铁运行到350公里时,鸡蛋只是轻微摇晃。"一名高铁体验者这样表示自己的感觉。而英国运输大臣阿尔尼斯2009年8月在中国乘坐时速35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时发出如此感慨:"这趟列车不仅速度快,而且非常稳。你们是世界高速铁路的领航者。铁路的未来在中国。"当2010年进入年终收尾之际,中国高铁却以一系列高姿态吸引了世界目光——京沪高铁全线铺通、跑出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召开。要知道,2007年4月18日之前,中国还没有一条可以称为"高速"的铁路,不到4年的时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到7531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从零到世界第一,中国高铁4年实现了"梦幻跨越",正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5月25日,刘友梅等铁路方面的院士、专家、工程师一行几十人,从北京出发,乘坐运行试验中的京沪高铁前往上海。作为京沪高铁上运行的CRH380A列车的研制者之一,来自中国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车四方)的设计主审陶桂东,也是这个考察团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早在1930年代,大连便拥有了世界上最早的"高铁"——"亚细亚"号豪华列车。从大连到长春,只需8个多小时。中国高铁始建于1999年,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堪称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迹。其实,早在蒸汽机车时代,大连便拥有了世界上最早的高铁——"亚细亚"号豪华列车。大连建市伊始,俄国人便火速建成了宏大的东清(清国东部)铁路。日本侵占大连后,满铁的铁路设备都是美国制造的。当时,满铁的机车前面都悬挂着一个大铃铛,火车一进站就会听见当啷当啷的声音。这种铃铛叫"母牛铃",因为美国火车多在大平原行驶,为驱散横过铁路的牛群,便设计了这样的装置。日本照此办理,却不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8.
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对北京和天津这两个特大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但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同样产生了城际亏损等不利现象的发生。本文从京津城际铁路的经验及效应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有无对比法建立数学模型,对京津城际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定量实际评价。  相似文献   

9.
高铁成长记     
时速486.1公里——这是目前为止地球上的火车所能跑出的最快时速。而这个速度,是属于中国人的。曾经落后世界潮流30年的中国铁路装备制造业,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震撼着整个世界。中国高速铁路产业体系的生成,正在重塑未来世界铁路产业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招标》2011,(25):52-53
随着备受关注的高铁投资争议渐趋平静,我国高铁建设的"大盘子"开始浮出水面。据近日出炉的一份高铁投资明细报告显示,目前全国高铁里程为8358公里,2011年将有12条高速铁路线建成使用,新增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2月28日,青荣城际铁路开通,对于很多市民来说,家门口的“动车梦”即将实现。此番先行开通青荣城际济南方向后,济南旅客乘坐动车组列车达到烟台、荣成等地吃海鲜将在4小时内实现。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011年6月,京沪高速铁路开通,在山东段总长358公里的铁路线上,德州、济南、泰安、曲阜、滕州、枣庄6个高铁车站,率先体会到了高铁带来的福利。高速铁路的发展促进同城效应的出现,产生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更有力的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到“十二五”末,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纵四横”铁路发展目标将超额完成,全省铁路通车里程达到6000多公里,铁路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这也为山东省新一轮的铁路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百年风雨
  “1937年,鬼子就进了中原,先打下卢沟桥,后打下山海关,火车道修到了济南……”一首《小兵张嘎》的主题曲通过铁路把济南和日军侵华联在了一起。
  其实,这里所提及的铁路津浦线,并不是在这个时期修建的。津浦铁路建成于1912年,是清政府借款建成最长的一条铁路。它北起天津,南至浦口,全长超过1000公里,是华北通向华东的主要干线。山东的德州、济南、泰安、兖州等城镇就位于津浦线上,通过它连通南北。  相似文献   

13.
鲁宁 《走向世界》2015,(1):30-32
青荣城际铁路的开通,使山东省内多个城市实现“1小时生活圈”;而之前开通的京沪高铁把济南纳入了北京和上海的3小时经济圈。铁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更改变了我们旅行方式。搭乘高铁,不仅能感受贴地飞行的速度感,更能串起城际、省际旅行生活圈,快速拓展游玩版图。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绿皮车是活在人们记忆中对老火车最初的记忆,可以称之为山东铁路的1.0时代的话,那么以“提速”为关键词的铁路,从1997年开始就用6次大提速来书写2.0时代的模样,到如今,当高铁将这个中国东部沿海大省更紧密的贯通开来,并用它横跨东西、纵横南北的气势将山东铁路网织成之日,即为山东铁路升级为3.0版本之时。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2001,(3):78-79
为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尊重消费者对商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推动明明白白购物,实实在在消费,四川剑南春集团自去年至今,先后在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部分地区开展了名为“剑南春之旅“的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6.
17.
In the century preceding World War I, the world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gold rushes. The wealth derived from these was distributed widely because of reduced migration costs and low barriers to entry. While gold mining itself was generally unprofitable for diggers and mine owners, the increase in the world's gold supply stimulated global trade and investment. In this introductory article we integrate the histories of migration, trade, colonisation, and environmental history to identify endogenous factors that increased the world's gold supply and generated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regions that were affected by gold rushes.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