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在乡下老家,和儿时好友聊到看露天电影时,朋友不无感慨,现在在农村已很难看到露天电影了。记得小时候,我们每月都能看到一两场露天电影。现在,农民富裕了,却很少看到露天电影了。我想原因不外有三条:一是农村电视机基本普及,农民在家中也能看到影视节目,对看电影的要求不那么强烈了;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一些村(居)背负沉重的村级债务,无力顾及农民化娱乐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周子琳 《宁波通讯》2011,(14):24-24
露天电影是几代中国人共有的记忆,尤其在广大农村,露天电影一直是丰富生活的重要娱乐项目。一面幕布、一个放映员、一束光,自己搬来板凳的人们,几乎构成了露天影院的全部要素。  相似文献   

3.
<正>夜幕降临,农家空坝里人头攒动。突然,一束亮光从放映机里打出,人群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的目光全被银幕上的光影吸引……这是铜梁放映惠民电影的场景。看露天电影是三十多年前中国老百姓最时髦的娱乐生活。那时的露天电影,仪式感十足,充满烟火气。离家近的早早就带着小板凳到现场抢占有利位置,离家远的就在后面站着看。看到精彩处,邻里之间相视一笑,那份和睦与融洽,留在了许多人的记忆里。在龙乡铜梁,也有一支露天电影放映队活跃在村头广场,  相似文献   

4.
当你拥有手机、电脑、轿车的时候,还记得当年的粮票吗?还记得风光一时的BP机吗?还记得那让人百看不厌的露天电影吗?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浏览了某地公布的《2017年"露天电影进公园"活动排片表》,发现了榜单中的重大缺憾:40部影片中没有一部是反映革命传统、革命战争年代的"老题材""老电影",表现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题材的影片"缺席无座"!红色经典缺位"露天电影",是社会舆论阵地"占"与"弃"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笔者认为,让红色经典重新回到影视场点,让那些红色"老  相似文献   

6.
从露天电影到电视 我是看着《大闹天宫》、唱着《小螺号》长大的一代.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么齐全的娱乐设施,也没有今天这么发达的电脑网络.小时候我很喜欢夏天,因为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附近的第三公园看露天电影.那时候,第三公园经常在夏天的傍晚放电影,幕布就拉在操场西面的球门上方,许多住在附近的人会在晚饭后拿着马扎、蒲扇、风油精和茶壶早早地去占位子.虽然放的大多是老黑白片,但操场上的人们依然看得津津有昧.那个年代,马路上基本没有车,乘凉的人们常常会在有路灯的大树底下待到很晚,那时家家都在外面铺凉席,有的找来五六个人打扑克,有的甚至直接睡在路边.  相似文献   

7.
冉冉升起 《今日重庆》2008,(12):109-109
一个晚上,一片空地,一台发电机. 一名放映员.两个木杆挂一面幕布,一群黑压压的男女老少,这几乎构成了露天影院的全部要素。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总会纳闷:一块白布上怎么就有那么多人能在上面又说又跳呢?  相似文献   

8.
熊怡 《今日重庆》2013,(1):47-49
过年免费看场露天电影,是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虽然翻来覆去放映的只有几个样板戏,和被观众称为“三战一咔嚓”(即《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和记录片《西哈努克》)的那么几部影片,但每次放映都要早早地去占据有利位置,否则银幕就会淹没在人山人海之中。  相似文献   

9.
王名 《中国西部》2004,(2):112-114
对大理最初的一点点印象,是从儿时看的露天电影<五朵金花>中得来的.但那时太小,还不懂得欣赏苍山、洱海的迷人景致,倒是朦朦胧胧地觉得金花姑娘长得分外健康和美丽.10多年后的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做一回"阿鹏",到数千里外彩云之南的蝴蝶泉边会一会心仪已久的"五朵金花".  相似文献   

10.
北京老天橋     
乐的场环所形I_~ ◆耍耗子●q小佥牙一罗沛林拉洋片▲卖面茶的▲天桥“糖李”●街头儿童喝豆汁●卖挂柱柬,二、脆枣、一摊◆1日鞋摊▲杂货摊V估衣摊1骑驴拔牙▲推车送水的●照快相●露天电影●卦摊●串街卖梳头油、卖发网子的北京老天橋  相似文献   

11.
尹雪 《走向世界》2008,(15):56-59
天然摄影棚 在中国电影百年的历程中,不同时期的电影里多多少少都能找到青岛的痕迹.上世纪30年代洪深以自己家庭与这个多次遭受外族统治的城市的联系为主线,创作了电影剧本<劫后桃花>.后来,<劫后桃花>由明星公司出资拍摄,张石川执导,胡蝶、舒绣文、徐莘园、高占飞等参加了演出.该片的拍摄全部在青岛进行,当时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民众纷纷前往影片拍摄现场观看.于是,通过一部电影,青岛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娱乐新闻聚焦点.  相似文献   

12.
韩海燕 《走向世界》2012,(17):37-38
城市越来越大,我们的生活与大自然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在这个人与自然日益陌生的时代,2014青岛世园会用新科技和新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与自然亲近的低碳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3.
青岛地景大道6月末向市民张开了热情的怀抱,它将文化与商业两大概念完美融合,带领人们在时空交融的地下皇宫里感受别样风情。  相似文献   

14.
魏浩浩 《走向世界》2014,(25):18-21
人们从不否认“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巧妙比喻是真实可信的。阅读,是良好的习惯,通过阅读人们往往能够从书中收获知识与真理、品味与文明。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一座城市的阅读史,更是折射着城市精神发育、心灵成长的历史。正因如此,10年来,青岛积极推动全民阅读,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倡导市民爱书、读书,让人们在阅读中领悟,在探讨中思考,通过读书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谐,从而让城市文化更加斑斓多彩。  相似文献   

15.
王欣 《走向世界》2012,(17):34-36
作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青岛加大了在海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宣传青岛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新形象、新成就、新变化,并同步做好2014青岛世园会的宣传招展工作,促进青岛与国外城市间的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16.
王欣  杜永健 《走向世界》2012,(17):64-65
6月5日、6日,朝鲜歌剧《卖花姑娘》在青岛大剧院唱响,熟悉的旋律唤醒了观众的旧时记忆,也唤醒了人们心底久违的泪水。这是电影《卖花姑娘》走进观众心里40年后的又一次重温经典.虽然时代不同了、感受不同了,但带给人们心底的震撼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7.
Lisa  勇森 《走向世界》2011,(23):36-37
第三届青岛国际帆船周,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海洋局、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青岛市奥帆城市发展促进会、市体育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旅游局、市外办、市帆协、市城投集团等部门作为承办单位,将于8月20日至9月4日在奥帆中心举行,为期16天。  相似文献   

18.
由于胶州湾的阻隔,将青岛市区分为东、西、北三部分。拉近黄岛开发区与青岛核心腹地的距离,改变胶州湾天堑阻隔实现大青岛发展战略格局,是青岛多年来的城市发展梦想。海湾大桥的建设,不仅大大拓展了青岛城市发展空间,而且有利于形成大青岛地区的城市聚集效应,提高青岛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更好地发挥青岛的龙头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申办之旅,将绿色融入碧海蓝天 早在2007年,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在谋划后奥运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就提出,要积极申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使其成为接续奥运影响力、持续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2009年4月24日,青岛市政府正式向山东省政府提出申办201 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09年5月11日,山东省政府批复同意青岛市申办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专门致函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表示"青岛有条件、有能力办好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世园会".  相似文献   

20.
王欣 《走向世界》2012,(20):58-59
6月23日,第一届李德伦全国指挥比赛在青岛落幕。这次比赛对每—位参赛选手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第一届李德伦全国指挥比赛是音乐指挥领域的国家级最高赛事,也是中国第一个以音乐家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指挥比赛。在其背后.是中国著名指挥大师李德伦与青岛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