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0年8月5日,上海世博会伦敦城市案例零碳馆举办了一场名为"城市新生计划"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零碳馆官方负责人介绍了世博会开幕三个月以来伦敦城市案例馆的运营情况,并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2.
迎接城市区域化的春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城市区域化的理论与实践1、国内外对城市区域的研究城市区域包括单一型城市区域和复合型城市区域。单一型城市区域是指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区域,它的发展既表现在城区半径的扩大,也表现在城市群的组合。以英国的伦敦市发展为例,先从较小的“伦敦城”发展到“内伦敦”,再到“大伦敦”,最后发展到巨大的“伦敦区域”。复合型城市区域是由于城市集中发展之后的循序性扩散与跳跃式扩散,使许多原本不相干的和联系很少的城市逐渐连为一体,形成的城市区域。  相似文献   

3.
李朝阳 《魅力中国》2010,(28):119-119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什么叫新闻导语?简单说,就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文体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是消息的开头,一般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  相似文献   

4.
国际样本     
《中国西部》2013,(10):102-107
地铁作为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元素,大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可以说地铁就是一个城市的缩影。当地铁贯穿了一个城市,地铁将不再仅仅是交通的轨道,更是一个城市的血脉,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善城市商业布局。纵观国际大都市,伦敦、纽约、巴黎等等,地铁已成为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市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地铁沿线更成为城市的黄金经济线,带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国际经典地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伦敦——一座街道是用金子铺成的城市。这里对世界上最富有的一部分人来说是个游乐场,而对在伦敦生活和工作的大部分工薪阶层来说,就有些不同了。  相似文献   

6.
伦敦——一座街道是用金子铺成的城市。这里对世界上最富有的一部分人来说是个游乐场,而对在伦敦生活和工作的大部分工薪阶层来说,就有些不同了。  相似文献   

7.
媒体速览     
世界上最有钱的人都住在哪里?东京纽约伦敦居前三;中国富豪集中在北京香港上海尔言伦敦财富咨询机构Wealth Insight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东京是世界上拥有百万富翁居民最多的城市。日本百万富翁(净资产百万美元以上,不包括基本住宅)的1/5居住在首都东京。紧随其后的是纽约和伦敦。排名前20名的城市中,美国的纽约(2)、洛杉  相似文献   

8.
排榜     
全球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 美国咨询公司科尔尼报告显示:北京今年首次跻身全球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前十。纽约和伦敦连续四度蝉联全球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排行冠、亚军宝座。  相似文献   

9.
谈资     
《走向世界》2010,(6):15-15
世界城市 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北京市市长郭金龙说建设世界城市被定为北京未来的方向。世界城市是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对全球经济,政治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目前公认的世界城市有纽约.伦敦、东京。  相似文献   

10.
小凡 《沪港经济》2007,(1):63-63
每个星期一的早上都是这样,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个时候最希望的就是千万不要有突发事情打扰自己。  相似文献   

11.
对“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征 《特区经济》2009,240(1):143-144
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美国高盛公司政治经济问题高级顾问乔舒亚·库珀·雷默教授的长篇文章,提出了当代经济发展的"北京共识"概念,认为"北京共识"取代了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的"华盛顿共识"。这篇文章引起了国际学术界、舆论界和政界的广泛关注。比较研究"北京共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总结30年来改革和发展的经验,继续稳步前进,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轨与发展也可能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或启迪。  相似文献   

12.
江沿 《特区经济》2009,(2):84-86
荷兰是农业自然禀赋较差的国家:依人均耕地论,是世界上最稀缺的国家;依土壤结构论,国土多沙壤地,不适宜传统的大田作物生长;依光照条件论,阳光稍有眷顾,不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但荷兰却创造出农产品净出口额和人均出口创汇等多项世界第一,是公认的农业大国。本文围绕"少"与"多"、"弊"与"利"、"进"与"出"、"舍"与"得"、"走"与"留"五个对立统一关系展开分析,试图从哲学视角探寻荷兰农业成功的深层原因,为在农业自然禀赋方面与荷兰相近的长三角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共需要论"是社会主义财政理论之树上争奇斗艳的奇葩之一,这一理论至今仍对中国财政理论和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社会共同需要论"的主要观点,然后选取"社会共同需要论"关于财政本质的认识,并阐述其对当今财政实践的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当今"政府活动范围"应更集中于"社会共同需要"上,这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调节收入分配,乃至经济长远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个世纪前,孙中山先生为了鼓舞革命党人勇于投身斗争实践,提出和宣扬"知难行易"的认识论学说,以此否定传统的"知易行难"之说。他认为"知难而行易,行先而知后",主张"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这种富于创意和特色的知行观,作为孙中山哲学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内容而独树一帜于中国哲学史。  相似文献   

15.
"奥肯定律"是经济学最可靠的定律之一,但在中国却出现了"奥肯悖论",即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平衡,增长模式出现了"就业排斥",这造成了增长结果并非是公平、合理增进全社会成员福利的。而破解"奥肯悖论"的根本策略应是建设"就业友好型"的增长模式,应制定和执行独立的就业促进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第三产业和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16.
牟新焱 《改革与战略》2009,25(11):66-67
文章指出,建立一个有效的区域货币合作机制,最关键的是保证区域内各目都拥有充分的国际清偿力,其核心之一是作为国际储备基础的本位币选择问题。SDR(特别提款权)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改革思路:这种国际清偿力,不一定来自某个中心国家的货币,也不一定是一系列国家的货币所组成的“篮子”,它可以是一种在关键时刻可以发挥支付功能的“信用”。这种合作形式对缺乏资金且经济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李刚 《特区经济》2012,(10):103-105
本文探讨了四个不同地域(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的资本市场在金融危机时期,其代表性的蓝筹股在除息日的价格波动行为。实证结果发现:在除息日,对于纽约和上海交易所,股票价格的下跌量等同于红利数额并且没有证据表明超额收益和短期交易的存在;对于东京交易所,股价下跌少于股息量,恰恰相反,伦敦交易所的股票下跌量超过股息额,这表明上述两个交易所的股票在除息日前后存在着异常收益和短期套利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8.
赵普 《特区经济》2010,(8):147-148
本文对"资源诅咒"现象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梳理,认为现有传导机制理论尚不能完全说明"资源诅咒"存在的根本原因。文章认为,"资源诅咒"现象是在全球化竞争背景下日益凸显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全球化竞争的结果和反映,其实质是现代经济发展模式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冲击和抑制。"资源富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缺乏指导其基于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增长的理论,致使这些地区在参与全球化竞争,尤其是在与"资源稀缺地区"和"发达地区"的竞争与合作中不知所措、被动应对,始终处于劣势,是"资源诅咒"问题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执教者具有一些特别的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及提高教学能力是他们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将"微格教学"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通过课程录像使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有效教学的意识,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Smallpox was probably the single most lethal disease in eighteenth‐century Britain but was reduced to a minor cause of death by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due to vaccination programmes post‐1798. While the success of vaccination is unquestionable, it remains disputed to what extent the prophylactic precursor of vaccination, inoculation, reduced smallpox mortality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Smallpox was most lethal in urban populations, but most researchers have judged inoculation to have been unpopular in large towns. Recently, however, Razzell argued that inocul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smallpox mortality of adults and older children in London in the last third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his article uses demographic evidence from London and Manchester to confirm previous findings of a sudden fall in adult smallpox mortality and a rise in the importance of smallpox in early childhood c. 1770. The nature of these changes is consistent with an increase in smallpox transmission in London and Manchester after 1770 and indicates that smallpox inoculation was insufficient to reduce smallpox mortality in large towns.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inoculation could have operated to enhance smallpox transmission or whether changes in the properties of the smallpox virus drove the intensification of smallpox mortality among young children post‐17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