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倩 《现代企业》2012,(4):43-44
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方式来展开,但企业是现代的企业,是社会主义的企业,仅仅靠固定部门、人员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不够的。CIS为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实现CIS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有利于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CIS理论的概述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  相似文献   

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要着力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业务、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分配、思想政治工作与执行规章制度、思想政治工作继承与创新等几大关系问题,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更好地为企业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宋敏 《河北企业》2012,(7):82-82
<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贯穿整个企业工作的生命线。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笔者认为,只有紧密结合企业生产运营实际、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和内容,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生产运营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围绕生产运营实际  相似文献   

4.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企业生产工作正常开展的保证,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益、提升企业生产能力的着力点。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使命、承负的责任比以前更加艰巨,社会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观念,更新工作方法,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效率。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重点论述了当前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办法,包括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建设、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服务体系等几个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徐松林 《活力》2014,(3):125-125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保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改革同步、与企业发展协调、与员工思想变化共振,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对象,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符合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符合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特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才有了工作根基、工作对象和鲜活的生命力;只有把以人为本融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才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作用,才能确保企业发展和稳定,从而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7.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其他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发挥党员及骨干的带头作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是企业发展充满活力的必要条件、注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等四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大量的思想政治问题和矛盾发生在基层。因此,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感召力和渗透力,就必须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进一步下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心下移的措施:一是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二是大力开展群众性主题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企业凝聚力工程建设;三是加强创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四是思想政治工作要和生产经营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评比、同考核、同表彰;五是大力推行全员思想政治工作法。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随着企业外部市场竞争的加剧、内部员工队伍的变化,企业有必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为此,要高度重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创新型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载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全面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提出,企业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企业思想工作方面的不足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力度不够;政治工作浮于表面;一些企业对于员工出现的思想政治问题没有及时有效的解决,政治思想工作出现了滞后现象,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坚持与时俱进。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8,(6):25-26
新时期下,进入到纪念馆进行参观的人员的素质和需求等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提升,而基于这一现状所需的前提下,强化对新时期纪念馆讲解员管理工作的创新,对其管理思路进行探析,并提出适当的改进策略对于实际工作的创新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谢树仁 《价值工程》2021,40(11):92-93
在当下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创新和变革成为组织发展的主题,使得组织环境动态变化性增强,个体在探索如何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差错.因此,在组织中强调差错是不被接受的,出现差错会受到惩罚并不能避免和预防差错的发生,反而会导致个体对差错的反感.正视差错的出现,分析出差错的地方,从差错中学习,在差错中进步,发挥出差错的积极作用,这可能是一种应对差错更有成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人体工程学是近数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综合性学科。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日益重视人与物和环境间,以人为主体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协调。因此,室内设计除了依然十分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外,对人体心理环境的研究和设计也已予以高度重视,并开始运用到设计高职实践教学中去,且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central question addressed in this paper is ‘Why have 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 emerged in the public sector?’ Two broad answers are suggested. First, ‘strategies’ profile the organization through identifying aims, outputs and outcomes. Public services must, now, provide such transparency in order to secure on‐going funding from government bodies. Once ‘strategies’ are being produced, they also offer an organizational vision that potential additional funding agencies can buy into (with both commitment and money). And public services are short of resources. Second, ‘strategies’ signal greater devolved responsibility in the public sector for both acquiring resources and achieving results. They enable the inclusion of managerial priorities and values in setting the direction of public services. And politicians desire more control over the professionals that dominate public services whilst, simultaneously, wanting to make them more responsible for outcom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growth of strategic planning in a particular area of the public sector – the national parks. Strategies as ‘dormant documents’ and strategies as ‘funding pitches’ are discussed.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the public sector, strategies should be the object of strategy.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ecomposes the growth in land occupied by residen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give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changing demographics versus changes in residential land per household. Between 1976 and 1992 the amount of residential l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grew 47.7% while population only grew 17.8%. At first glance, this suggest an important role for per-household increases. However, the calculations in this paper show that only 24.5% of the growth in residential land area can be attributed to state-level changes in land per household. 37.3% is due to overall population growth, 22.6% to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households over this period, 6% to the shift of population towards states with larger houses, and the remaining 9.6% to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changes. There are large differences across states and metropolitan areas in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se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胡云 《城市问题》2005,(4):74-78
以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发展与实践活动为背景,就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与问题,对公众参与的法的依据与保障、公众参与主体、公众参与的社会化功效、公众参与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99年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甫一出炉.ABB就成立了重庆ABB变压器有限公司。之后.ABB又在成都、乌鲁木齐、西安、郑州等西部主要城市建立了分公司以及合资公司。随着这些分公司以及合资公司的建立,ABB在西部地区的业务不断扩展,产品实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林松 《企业活力》2012,(7):20-24
我国许多县域产业集聚区还处于建设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其内生性发展能力在技术创新,产品结构,市场化建设方面受到较多限制。要提升县域产业集聚区的内生性发展能力,关键是要从多方面入手构建一个有效的区域性技术创新网络。同时,通过加强循环经济系统的建设,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和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建立一个县域产业集聚经济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实现县域产业集聚区内生性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0.
Changing trends and the nature of the work force dictate increase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by employees and expanded use of self-management practices. Nevertheless, organizations also feel the need to maintain external control. We propose a progressive view of accountability theory which can resolve the dilemma of how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rol can effectively coexist. Success of accountability forces is determined primarily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ncipal (party to whom one is accountable) and the agent (employee). The agent’s felt responsibility is enhanced to the extent that accountability leads to the structuring of expectations, the agent’s perceptions of the task or activity as significant, and the agent’s perception of control over the situation. Propositions that may be used to guide future research are offered throughout the arti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